中俄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一种较为奇妙的友好关系。在合作方面互利共赢,相互支持;但同时又存在着些许博弈。
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能力与日俱增,世界有目共睹。中俄两国也达成了一些合作项目,其中就不乏有中俄跨境大桥。
这本来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但通车才几个月,俄方就后悔:怎么当初没有听中国的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建桥的艰辛历史
中俄跨境大桥的建成,历经了两国数十年的建设与规划,是连接两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于2023年5月正式通车。
中俄跨境大桥的起点位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终点位于我国黑龙江市,因此也被国人亲切地称为“黑龙江大桥”。
其全长19.9公里,桥梁长1284米,为双车道矮塔斜拉桥,总投资约24.7亿元。这座桥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象征着中俄日渐深厚的合作友谊。
此项目最初的设想于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当时的俄罗斯还是苏联,虽暂时没有解体,但其深受内部各种事情的困扰。苏联虽有与我国合作建桥的打算,但苦于分身乏术,最后只好作罢。
等到好不容易与苏联提出了项目合作,两国进行较为详细的商讨后达成了共识,可就差落实项目这临门一脚的时候,苏联又解体了。
此时的苏联解体成了多个国家,有许多内部问题要处理。但我国并没有因此放弃,等待俄罗斯稳定了国内局势、经济状况以及战略部署后,又将此项目提上了日程。
此时,已经来到了1995年,可当时的俄罗斯却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物价飞速上涨,经济贬值,俄罗斯又陷入了头疼的境地。这时候,自己国家的事情都处理不过来,哪还有时间、精力、金钱来建桥呢?
俄罗斯的经济危机过后,对于建桥的事一直不急不徐。但我国出于对“一带一路”发展的构想,想要快速发展国内经济,一直很重视中俄跨境大桥的建设。
在我国的不断促导下,2013年此项目被正式提上了日程。两国建桥制定的一系列方案,经反复沟通后最终敲定。
项目于2016年正式开工,3年建成,2022年正式通车。
此时,大家或许有疑问,为什么竣工之时不通车,反而又白白等待了3年时间呢?
因为那个时候,全球爆发了疫情,带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很大的不便,中俄跨境大桥的通车也就自然被耽搁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大桥建成之后要进行各种检测,确保安全和稳定。此过程非常繁琐,需要两国相互配合。但俄罗斯对建桥的事情一直不怎么上心,因此办理流程也就被大大地延误了。
回顾中俄跨境大桥的建桥历史,真所谓一波三折。但是,此大桥的建成促进了中俄及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加强了文化交流,提升了政治互信,是“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重要桥梁。
因此,就算期间经历了坎坷,就结果来说,也是值得的。2022年6月,中俄跨境大桥正式通车。距离通车才过去几个月时间,俄罗斯这边就抱怨不断,这是怎么回事呢?
俄罗斯的吐槽
中俄跨境大桥建立的初衷就是增强两国间的经济合作,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怎么还反倒怨声载道呢?
这座大桥的建立可不仅仅是用来过路的,它连接的是两个国家,所以安全检测是必不可少的,须得防患于未然。
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小商品的流通,许多俄罗斯人被义乌小商品吸引,纷纷前来进货。而我国的许多人民,又被俄罗斯便宜的汽油、肉食等吸引,前去采购。这条桥上自然而然地就人满为患了,更不必提不计其数的商贩了。
再加上这座桥梁也不是全天运行的,它的通行时间只有16小时/天。不计其数的来往者,繁琐的通关检查和限行的时间,致使中俄跨境大桥总是在多个时段出于堵车期,这就令大家的使用体验感大大降低了。
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许多俄罗斯的运输线路遭到了破坏,这就令其不得不把运输中心向东方地区转移了,这也是中俄跨境大桥如此人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合作初期,可能是由于俄罗斯庞大的经济实力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使其没有重视起中俄跨境大桥。而到了如今这个特殊时期,此桥的重要性显现了出来,使其纷纷想要使用此桥运输他们自己的货物。
我们都知道,货物运输在路上耽搁的时间越长,成本就越大。在如此敏感的时期,俄罗斯经济受限,中俄跨境大桥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不受战争干扰做生意的交通路线。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被堵在路上的不光是时间,还有一沓一沓的钞票,俄罗斯自然是犹如热过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而中国,早就向俄罗斯提出重视中方市场的想法,但一直未能引起其重视。如今,全球石油上涨、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多国制约,俄罗斯才幡然醒悟,悔不当初——如果早听中国的就好了。
通车期间的困难
大桥通车伊始,就存在着堵车的情况。当时是由于处于疫情阶段,双方出入境需要做核酸等检测,因此流程较为繁琐,等待时间也较长。
疫情放开后,两国出入境的人数更多了。双方在通行效率的预估方面存在偏差,未能预料到车流量的急剧增加,并且缺乏有效的通行控制手段,致使堵车愈演愈烈。
每日的通行限行也加重了通行压力,这对于俄罗斯很不友好。因为跨境大桥的建成,使俄罗斯当地人感受到了跨境便利化带来的好处,他们大量出动前往我国的黑河购物,打破了当地市场的供需平衡,使得物价飞速上涨,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及购物压力。
另外,大桥的建设和维护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和资金投入的问题。
中俄跨境大桥建立在高寒地区,需要克服极度低温对建筑材料和施工的影响,有些地区甚至能达到-60℃。面对此等恶劣条件,大桥需要使用Q420F级耐候钢,对我国的生产技术提出了考验。
大桥的桥型又为六塔叠合梁矮塔斜拉桥,需采用多推点施工方式,复杂之构造增加了施工难度。
之所以提到建桥的难度,是需要让各位读者明白,此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金钱作为倚靠。而处于远东地区的俄罗斯的气候更加恶劣,施工难度更为复杂,可由于该地区地广人稀,难以承受庞大的建设费用。
因此,他们可能忽视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建设,使得现在尝到了苦果,叫苦连连。
另外,中俄两国的道路和铁路标准也存在差异,这是导致通行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说,中国对货车的高度限制是一般不超过4.5米,而俄罗斯的货车限制却只在2.5米至2.6米之间。差距较大的限高标准,致使车辆在通过边检时需要额外的检查和调整,这就大大增加了通行时间,可能还会引起一些麻烦。
两国的铁路轨距也不尽相同,中国的铁路轨距为1435毫米,俄罗斯的为1520毫米。这种差距使列车在跨境时需要更换车轮或车轴,这是一个极其耗费时间的过程,降低了通行效率。
大桥通车后,由于种种原因使得通行受阻,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控流措施和通车时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急需解决。
解决方案?
针对日益重要中俄跨境大桥,中俄双方重新进行了货运商讨。自2023年下半年,开展了多次磋商,探讨了优化交通管理及调整通关的流程。
俄罗斯向中国提出了将大桥进行延时的想法,将原来的16小时/天,改成全天运行。如此,就可避免在高峰时段产生的堵车情况,进一步缓解货运压力。
还想通过增加车道、优化红绿灯设置等控制车流量措施,缓解交通堵塞问题。
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率先做了升级。为解决过境司机的休息、用餐等问题,黑河市交通运输局建设了黑龙江大桥临时服务区,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
并且,对大桥未来的规划也可能提上日程,或将考虑建设浮桥等替代方案,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
中俄双方表示会继续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未来两国还有新项目,期待两国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更广阔合作。
结语
中俄跨境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两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成果,也为深化两国合作,延伸欧亚经济带提供了新的契机。
通车初期同样面临着交通堵塞等多种问题,需要中俄双方共同规划解决,充分考虑实际需求,注重软硬件协调发展。
希望通过两国的合作改进,中俄跨境大桥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带来更好的发展。两国人民的连接纽带,更加坚不可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