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炎症性肠道疾病,并累及全身器官和组织,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IBD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IBD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和缓解临床症状,由于手术治疗需要的恢复时间长且复发率高,药物治疗成为IBD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递送方式通常包括口服给药、直肠给药和注射给药。其中,口服给药具有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方便、易于操作以及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黏膜等优点,适用于慢性肠道疾病长期给药,是IBD治疗的最理想给药途径。然而口服药物存在水溶性差、治疗功能单一和严重的全身副作用等问题,且口服给药受到胃肠道生理环境障碍的影响,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治疗效果不佳(图1)。
图1 IBD口服给药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华侨大学吴文果、陈爱政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评述文章,分别从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纳米酶制剂、仿生药物递送系统、工程益生菌递送系统以及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图2),提出了IBD的新型功能化口服给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并且实现结肠炎症靶向和多功能诊疗,为IBD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开发聚合物药物递送系统,能够提高药物溶解度、实现结肠炎症靶向治疗。
设计纳米酶制剂,发挥多类酶功能的同时实现多功能辅助治疗和结肠靶向治疗。
模仿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设计仿生药物递送系统,有效治疗IBD。
构建工程益生菌递送系统,使之调节肠道菌群的同时具备消除ROS、修复肠道屏障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种能力。
开发整合肠炎诊断、靶向治疗和疗效评估等为一体的诊疗一体化智能平台,实现IBD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
图2 IBD的新型功能化口服给药治疗方式
这些新型功能化口服给药治疗方式为IBD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方向和新的可能性。然而目前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对安全性和高效性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才能有望用于临床实际IBD治疗。
目前IBD的治疗药物虽能有效控制免疫炎症,但是对于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非常有限,尤其是基于促进黏膜修复药物的递送系统的开发和研究还很缺乏。
IBD的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基于发病机制而开发新的功能化口服给药治疗方法,有望在IBD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利用各类组学、高通量筛选以及新型临床试验等多种途径,加大对IBD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从而指导IBD新药研发和实现精准治疗。
陈静, 洪惠雅, 吴文果*, 陈爱政. 炎症性肠病的新型功能化口服给药治疗方式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 2024, 69(28-29): 4281–4298
https://doi.org/10.1360/TB-2024-0452
转载、投稿请留言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