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的课文,里面有很多的故事,令人发笑。
直到有一天,自己经历了类似的故事,落得一声叹息。
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诚然,当我们过了五十岁,回头看走过的路,早就在书里写好了。
01
摆摊,才懂《卖炭翁》。
唐朝时,一个在山里烧木炭的老人,趁着下雪天,拉一车木炭到城里去贩卖。
本想天冷了,木炭能有好价钱。不料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几个行人。
忽然,有两个从皇宫里出来的太监,强行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换走了所有的木炭。
卖炭翁欲哭无泪,却又不敢反抗。古代“宫市”的腐败,可见一斑。
当下,很多人靠摆摊过日子。
为了谋生,做了一辆小推车,上面有烧烤、豆腐,或者水果。把小推车,从逼仄、简陋的小屋里推出来,到繁华的大街上。
还没有吆喝几声,就发现这里是不允许摆摊的,只能到处挪地方。
乡下的中老年人,耗费几个月,种了很多的青菜萝卜。兴冲冲地装在三轮车上,或者搭公交到城里。
起个大早,希望价格好一点。却发现,没有好的摊位了,自己只能贱卖。要不然,赶不上回乡的车了。
或者,菜真的不好卖,到了傍晚,还剩下很多。于是乎,在夜里昏黄的路灯下,也有人卖菜,就怕青菜砸到自己手里。
好在,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没有人强买强卖。
02
借钱,才懂《会摇尾巴的狼》。
一只狼掉进了陷阱里,爬不出来。
一头老羊路过,狼就使劲摇尾巴,讨好,希望老羊拉自己一把。
狼说:“我可以给你舔舔毛、帮你咬咬虱子。”
幸运的是,老羊一眼就认出了狼,又摸了摸自己被狼咬的伤口,拒绝了帮忙。
俗话说:“借钱装孙子,还钱装大爷。”
人性本善,希望能够帮助到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朋友。
穷亲友,提着礼物,又请你吃饭,就是希望你能够借点钱,解燃眉之急。你哪好意思拒绝呢?
你也想,亲人帮亲人,亲人不帮愁煞人。
钱借出去之后,发现对方很久都不还钱,甚至人都联系不上了。这就着急了。
也有一些人,说好了给利息,到头来却不给,或者不给规定的数额。
你慢慢就寒心了,也会善于发现那些“摇尾巴的狼”。
善良给对了人,那就是善有善报,善良给错了人,那就是自我消耗。最好的善良,是带着锋芒的。
03
打工,才懂《半夜鸡叫》。
有一个叫周扒皮的地主,请了几个长工,帮忙种地、养鸡等。
那时候没有闹钟,计时器也不多。大家凭借鸡叫来确定时间。
早上,听到鸡叫了,就起来干活。
周扒皮为了让长工多干活,就悄悄潜到鸡窝里,凌晨开始,学公鸡叫。他一叫,公鸡就跟着叫,长工就得起来。
长工们每天都凌晨起来,实在撑不住了,就怀疑工作时间有误。有长工躲在鸡窝一旁观察,发现周扒皮的诡计。
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996工作制”,大概意思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也有人遇到过“白加黑,五加二”之类的工作制度。
工作时间太长,工作制度不人性化,让人疲惫不堪。
有人调侃自己,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还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加班对应的要求。我们的养老制度也建立起来了。唯有曾经的经历,让人心有余悸。
04
生病,才懂《我与地坛》。
小时候学过《我与地坛》的内容节选。
作家史铁生,身体病了,只能靠轮椅出门。
一开始他是颓废的。
直到有一天,他猛然回头,发现母亲就在背后,默默注视自己。
原来,比他更痛苦的,是母亲。母亲担心他承受不住病痛,会走绝路。
文章中写道:“我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道怎样的难题。”
不得不说,一个人生病,会拖累全家。
我们年少的时候,总以为天不怕地不怕,可以吃吃喝喝,熬夜。大病一场,就会发现生命多脆弱。
就算自己不生病,看到其他的家人生病,也会让自己很痛苦。比方说,老母亲生病了,儿女就得有人请假,进行陪护;还要花一大笔钱。
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你对家庭的一份责任。
05
育儿,才懂《背影》。
作家朱自清,回老家参与了祖母的葬礼,然后要外出继续工作了。
父亲放心不下,非要送朱自清去搭火车。
父子到月台。父亲担心朱自清在路上饿了,就翻过月台,去买了一些橘子。
看着父亲笨拙的身体,朱自清忍不住流泪。
原来,不管儿女多大,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最放心不下的人。
走千万里路,都走不出父母的牵挂。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育儿有多难,儿女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父母之爱子,计当深远,情当深沉。
06
哲学家卡莱尔说过:“任何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影响,莫过于使我们开始做内心的反省。”
曾经读过的课文,有正面的故事,也有负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公正去解读,也要深度思考,弘扬正能量,也以负面来警戒自己。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再读课文就有了灵魂。
人活一生,有悲伤,也有欣喜,悲伤鞭策你,欣喜鼓励你。
人活一生,不管多复杂,总要简简单单的,给自己松绑。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