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朋友会因下水嬉戏、沐浴洗头等行为致使耳道渗入液体,出现“拥堵感”。很多人对此往往并不在意,觉得等它自然干燥即可。但事实上,耳朵进水后,若未能及时清理干净,便存在引发中耳炎的风险。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发生在中耳腔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一旦病症发作,患者的听觉系统与日常作息都会受到不小影响,对健康损害颇深。了解中耳炎的病发因素与症状,有助于采取更合理的治疗手段,这3点还请您牢记于心。
1.耳朵进水与中耳炎的关系
首先应明确,耳进水确实有可能引发中耳炎,甚至是主要诱因之一。
当水进入外耳道,如果道内有破损或耳膜有微小裂口,水中的细菌病毒就可能通过这些途径进入中耳,导致感染。此外,游泳时未戴耳塞或在不洁净的水中游泳,都会增加耳朵进水并引发感染的风险。
因此,保持耳朵干燥和清洁,尤其是在游泳、洗澡后,及时将耳朵中的水分清理干净,是预防中耳炎的重要措施。
2.中耳炎的典型症状表现
中耳炎的病症表现主要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发热等。
耳痛是中耳炎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剧烈疼痛,尤其是在夜间或平躺时疼痛加重;听力下降也是中耳炎的常见症状,由于中耳内的炎症和积液,声波传导受阻,会持续性导致患者听力减退;耳内流脓是由于中耳感染产生脓液,通过耳膜破裂或其他途径流出耳道。
此外,中耳炎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特别是在儿童中更为明显,需要谨慎应对。
3.如何治疗中耳炎
药物治疗是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手段,通常以抗生素、消炎药和止痛药联合手段为依托。从功能上分析,抗生素用于消灭引起感染的细菌,消炎药则帮助减轻中耳的炎症反应,止痛药用于缓解疼痛。
对严重的中耳炎患者而言,如果病况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便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鼓膜切开术和中耳引流术,二者通过手术排除中耳内的脓液和积液,恢复中耳的正常功能。当然了,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总之,中耳炎发作往往源于细小的生活习惯与防护上的纰漏,平时注意好耳道健康的保持,做好耳部清洁,或能避免大多数病发诱因。即便不慎中招,也应当及时发现和治疗中耳炎,采取恰当的应对手段,以防止其发展为更严重的耳部疾病,尽早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