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中欧在电车谈判上依旧处于僵持阶段,双方的分歧同样巨大。

可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关键时期,却有中国车企私下与欧盟不正当接触,使得我方陷入被动局面。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官方已经明确发出警示的情况下,有车企仍在和欧盟接触。

为此,官方再度发出预警,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不要中了欧方的圈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欧谈判处关键时期,国内车企仍不正当接触

自9月20日开始,中欧双方就开始了多轮密集的谈判。

12家中国车企,更是联合将谈判权交给中国机电商会全权负责,从而保障整个行业的利益。

为了不辜负12家车企的信任,中方技术团队准备了27500多页的资料,中秋、国庆都不曾与家人团聚。

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却有车企私下接触欧盟官员,并与对方协商价格承诺事宜。

如此行为堪比电车行业的“内鬼”,也使得双方的谈判陷入僵局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2日,商务部针对该问题提出警告,与此同时,双方也暂停了相关谈判,准备邀请欧方技术团队赴华谈判。

这就意味着,这段时间将是双方为下次谈判进行准备的时间,同时也是我国对“内鬼”进行警告和处理的时间。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商务部积极协调双方,进行下一阶段谈判的关键时刻。

却被再度曝出了重磅消息:

有车企仍在和欧盟私下接触。

此消息一出,也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欧盟对中国电车加税的最终仲裁日是10月30日,留给我国准备和谈判的时间本就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会让我方技术团队再度陷入被动当中。

欧盟一旦和该企业谈妥“价格承诺”,其他企业的价格承诺,势必要高于该价格。

这对其他企业来说非常不公平,还可能破坏我方的谈判筹码,导致谈判的最终失败。

甚至欧盟可以随意为我国车企设置价格承诺。

与此同时,欧盟想要的绝不是让中国车企提高销售价格,其真实目的是贪图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

希望吸引中国车企前往欧洲投资,在当地布局电动汽车的相关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冯德莱恩曾提出过汽车转型计划,要在2035年全民禁售燃油车。

可该计划,仅靠欧洲车企的研发能力,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积极引进中国车企,提升欧洲整体的电动汽车水平,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因此,他们认为只要能和中国车企中的一家或几家私下达成一致,获得这些企业的技术。

再加上欧盟原有的汽车制造优势,就可以逐步实现对欧洲车企的升级,加速欧洲汽车绿色化转型。

可事情能否如欧盟所愿?内鬼车企此举,又会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危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盟目光太过短浅,让事态变得复杂

欧盟私下接触中国车企的行动,本身就存在着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问题。

关税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欧洲车企的竞争优势,但对欧盟汽车转型,却是巨大打击。

就算他们与一些车企达成价格承诺,而且还邀请这些车企前往欧洲投资建厂。

可新能源产业链的形成,可不是车企建几个厂房、向欧洲车企转让部分技术就行的。

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电池研发到车机系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具备。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因为国内车企良性竞争,再加上广阔场景的加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也是欧盟所短缺的,欧盟很多车企对电动汽车的理解本就存在问题。

再加上曾被视为欧洲电池供应链“明日之星”的北伏公司,如今正陷入经营困难的地步。

根本无法按时给车企提供电池,这才使得欧洲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缓慢。

再加上多国先后取消电动汽车补贴,消费者这才对其兴致寥寥。

这些问题,不是让一家或几家车企前往投资就能解决。

而是需要与我国展开深度合作,在中国相关产业的共同努力下,才有望推动欧洲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欧盟“暗渡陈仓”的做法,只会阻碍其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次事件,同样可能给我国带来极为不利的情况。

如今距离欧盟终裁截止日已不足一周,尽管我国已经向欧盟发出邀请,立即启动下一阶段的谈判。

可就目前来看,双方谈判仍存在诸多分歧,想在短时间内达成一致绝非易事。

尽管欧盟不止一次表态,即便过了终裁截止日双方仍能继续谈判,可届时主动权将不在我方手中。

这就意味着,未与欧盟私下接触的车企,将被迫接受高额的出口价格,逐渐失去在欧盟的竞争优势。

更为严重的情况,则是中欧自此开启贸易战模式,最终对中欧经贸合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中方的几次反制措施,已经让欧盟相关产业哀嚎一片,未来如果全面开战,对双方的贸易往来也必将是巨大的打击。

不过既然官媒再次发出警告,就足以证明相关部门已经掌握了“内鬼”车企的确凿证据,接下来势必会对其采取行动。

也希望在下一阶段的谈判过程中,中方技术团队能不受影响。

早日与欧盟达成符合12家车企共同利益的谈判结果,并降低这件事的影响。

结语:

欧盟和中国车企私下接触的行为,反映出欧盟领导层存在目光短浅的问题,只为眼前利益忽视中欧合作的长久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说明了,国内确实存在着一批不顾国家利益,甘愿为了利益成为欧盟的“合作伙伴”。

但铁矿石案件的前车之鉴仍历历在目。

这一次,国家绝对不会任由欧盟提出不合理请求,让我国其他企业遭受不白损失。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玉渊谭天:欧盟单独约谈个别车企妄图分化中方》

中国经济网:《“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金台咨讯:《中欧明确继续将价格承诺作为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解决途径》

经济日报:《欧洲汽车电动化转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