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可以从徐光启战后的检讨和总结中窥知一二,他将辽东现有的部队分为四种:第一种叫残兵,甲死归乙,乙逃归丙,或七八十,或三二百,身无片甲,手无寸械,随营糜饷,不肯出战。第二种叫额兵,也就是卫所职业军人,这些人或死于征战,或图厚饷而逃亡。第三种是朝廷为补充兵源招募的士兵,这种兵油子也非常鸡贼,朝投此营,领出官家月粮,即暮投彼营。点名的时候都在喊到,等到派役发现一半人都玩失踪;领饷时个个都在,一旦有战事瞬间半数以上都不见了。第四种是援兵,即外调而来的军队,徐光启说这些援兵“弱军羸马,朽甲钝戈,而事急需人,不暇发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廷动员会剿建州女真时,考虑到李成梁家族在辽东的威望,起用了废籍中的李成梁次子李如柏为辽东总兵。然而此时李家军早已不复李成梁、李如松时期的盛况,李如柏及诸弟长期纵情酒色,消磨了少年英锐,而当年跟随他父兄的旧部,多已衰老星散。这些问题,兵部自然也有人能觉察到,但又不可能让皇帝收回成命,另选能者。于是兵部又向万历皇帝推荐兵部侍郎杨镐,请用为辽东经略,万历皇帝应允,并赐予尚方宝剑,得斩总兵以下诸官。

兵部之所以推荐杨镐,主要是因其“熟谙辽事”,虽为文官,但有过作战经验,曾在辽东与李家军一起讨伐蒙古,又在朝鲜并肩抗日,尽管蔚山之战中有过一次战败经历,但只被罢黜了事。后来杨镐东山再起担任辽东巡抚,力荐李如梅为辽东总兵,朝廷不允,杨镐竟负气隐退。也正是因为杨镐与李家将关系非常亲密,不少人都相信他这次定能与李如梅的哥哥李如柏珠联璧合,一举荡平建州女真,完成平辽大业。但实际情况是李如柏空有李氏世将之名,早已不复父兄风采,明军备战工作更是一塌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