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时两个月,面试八次,挂了被捞,捞了被挂,这段字节秋招之旅总算画上了句点。这是2024届清华计算机应届硕士的一段人生小插曲。

从TAC到今日头条再到飞书,平均面试时间一个半小时……小陈没想到,苦读十余年,总算走上国内学历金字塔天花板的他,进入职场还是个没有竞争力的小怪。

大厂偏爱名校tag,却不再只是忠于名校光环。

职场与校园的供需撕裂,是疫情之后经济下行的社会缩影,亦是移动互联网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的黄昏之路。

移动互联网红利吃完了,学校学的跟不上AIGC的开发需求了,00后应届计算机毕业生找不到本行工作,学历的贬值速度还在加剧。

TOP2的硕士,被拒了

小陈面试的岗位是“搜索问答算法工程师”,隶属于飞书团队下的搜索与问答业务团队,年薪60-90万。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处在清北计算机系的平均水平。面试前,小陈还是信心十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面试在8月22日,初面业务官简单地了解了下小陈的基本情况、学术背景和校园经历,没有涉及过多的算法题和专业知识。这是字节TAC在清华的校招,hr看到小陈的简历后主动发起了邀约。

不到三天,就出了二面的通知,约在8月30日的五点,时间长达一小时三十三分钟。

“这是我见过强度最大的面试,整个过程基本都是问项目穿插八股。”

字节跳动的算法题库被称为业界的“地狱级难度”,不仅涵盖了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问题,如链表、树、图、动态规划、贪心算法等,还涉及更高级的主题,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如果没有庞大的知识库和逻辑,常常在第一关就败北。

“面试官问的东西广而深,有些技术点会往底层上挖。”

小陈坦言,上一道还没反应过来,就问了下一道,有些自己不太了解的前沿算法题,还是在提醒下做出来的。

除了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考察外,字节还会涉及到项目经验的讨论。比如给一个具体的项目背景,要求候选人在限定时间内拿出最优解。

字节TAC的二面,小陈也是险过。

但和业务官约定在9月9日的TAC三面,当天就挂了。

小陈记得那天的北京,没有阳光,天色阴霾,恰如他的情绪。他接到hr消息的时候心里一堵,就像落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不禁问自己:“秉灯夜烛数十年的意义在哪呢?”

不过,幸运的是,路并没有堵死。hr说想给他推到其他部门试试。小陈被捞到了TAC的另一个部门,从二面开始。

过山车一般的生涯开始了。

新部门面完三面后被挂,至此加起来已经五面。

一直到国庆,小陈又被捞到今日头条的AIGC团队。国庆节后收到被挂的电话,被捞到飞书,面了二面,于10月17日接到了最后的拒信。

平均反馈在一周左右,这场面试拉锯战足足耗了两个月。

“实在难顶,每次强度都不低,问的项目和八股都很细,代码也不简单。”

小陈悻悻然:

悬着的心终于死了,八面之后,和字节缘分已尽。

小陈的故事并非个例,实际上,00后应届生的学历还在加速贬值。企业爱名校,更看重有没有实操项目的经历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潜力。

清华硕士被拒的背后,是更多计算机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残酷现实。

00后计算机应届生

进厂打工

这是丫丫躺在出租屋里的第53天,从七月初毕业后,她就陆陆续续投简历。官网、boss、智联招聘……能有的渠道她全都试过了,但发出去的消息就像落入浩瀚湖面的石子,基本没有回音。

她身上没有多少钱,也不想回家面对父母的脸色和亲戚的议论,便在深圳城中村租了一个八平米的小单间,每天望着窗户里的透出的光线,从日出到日落,度日如年。

没有其他事干,就刷短视频。嘈杂的音频和浮夸的剧情能让她有种还活着的感觉,也能让她短暂逃避接连被拒的挫败。

不过,她每天最期待的还是手机的震动声。

她就希望能有个面试的机会。只要进面,至少有了第一张入场券。但每天找丫丫的不是无底薪、纯业绩的销售岗就是不签合同、不交五险的MCN主播岗。不甘心的丫丫又把简历修改了好几遍,换了模板、字体,把从小到大能想到的获过的荣誉和奖项全写上了,终于等到一个boss回复。

Boss看了在线简历,挑剔道:“你应届没经验呀!

丫丫急忙说:“我实习过,前端后端都可以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问到期望薪资时,为了获得一个工作的机会,丫丫颤颤巍巍报了一个数字“5k?”。

这已经远远低于开发者的工资水平了,她咬着唇,暗忖,不能比这更低了。

企业还是给不到。

丫丫只得一再退步,问:“那您这里可以给多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k,甚至低于广东省最低工资水平2300元/月。

刚刚燃起的火苗又被熄灭,那是八月中旬,广东的天气十分毒辣,丫丫的心很冷。出租屋外小商贩的人声涌动,室内的小风扇一圈一圈转动着,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她想,还不如进厂呢,时薪20,包吃包住,每个月能赚五六千。

实际上,还真有人进厂

23年计算机系毕业的花花,躺平半年,工作找了半年,就连外包测试都没有通过,便进场做了普工。

普工,就是工厂里的一线工作人员,指在工厂或生产车间中做基础性、非技术性工作的员工,一般从事苹果、华为等电子产品的组装测试。

花花进的是富士康,那个新闻报道里逼得好几个人跳楼的流水电子厂。不过比起别的厂,福利会好一点。

“一小时28,一个月住宿费120。”

每月7号发薪,大企业不拖欠工资,比很多大厂发钱还早几天。甚至推荐朋友进场,还有500块推荐金。

花花自嘲道,初创看不上我,大厂外包进不去,我现在也算是进了万人级别的上市公司了。

厂里的大学生很多,不止计算机系的,别的也有,有的还是985、211。甚至流水线内部都形成了一条歧视链:985→211→普本→专科。

大多都是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毕业生。

但花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本的,别人问她学历,她都说自己专科都没念完,很久不上学了。

流水线的工作很累,每天至少组装400份电子产品。不能闲谈、不能交头接耳,看到一次就会扣钱。看着需要组装的零部件,有时候她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只是这个车间里的一颗螺丝钉。

这跟写代码有什么区别呢,只是组装的对象从数据变成了零部件。它们都是冰冷的,没有意识的,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花花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吃饭睡觉,厂里的伙食很好,两菜一汤,有荤有素,还有水果,米饭管够。这样的套餐,就算在三线城市的餐馆里也要三四十。这样一想,每个月还能剩下一两千的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厂里的伙食

她安慰自己,加上夜班补贴、吃住开销,自己挣钱即存钱,和整天对着电脑的程序员也没什么区别。

睁眼就干,闭眼就睡,花花的生活也成了流水线。她终于不用再思考怎么改简历、怎么面试、怎么才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现阶段的目标就是,挣钱,然后活着。

什么数据、代码、算法,都跟她的人生没关。

计算机系进入寒冬

计算机系迎来了寒冬。

一部分是因为求职市场过于饱和,卖方市场供不应求。

‌2024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计划共计约43.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超过4万人,涨幅高达10%。

每一年几乎都在扩招的计算机专业,在八年前,毕业人数仅为8.9万人。这也是程序员最吃香的年代,哪怕没有学历,只要参加了机构的结业培训,也能有八九千的工资。

一个月薪五万的老程序员称,他高中就辍学了,做了几年苦力累的受不了便向家里借了一万报班学编程。

还记得零八年的冬天,狭小的辅导机构里坐着七八十号学生,讲师就像传销般大喊,“学好代码,五年买车,十年买房。

他迷信了这个传言,没日没夜地苦练,最终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做到了项目经理的级别,手下管着好几个名校大学生。

“如果不学计算机,或许现在还在工地搬砖。”

但这是2024年,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大批扩招,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智能应用也劫持了人类的大部分工作。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初级代码的开发效率,简单的活,一个AI就能顶三个人。

同时,生成式AI近乎疯狂的发展更加凸显了大学教育体系的僵化与冗余。学了四年,就会了python和C++的皮毛,面试官提到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大部分毕业生都是一知半解。

曾经香饽饽一般炙手可热的计算机毕业生,去干起了各种各样的杂活。

有人去做销售了,有人做前台,有人进厂,有人在干脆出租屋里躺平、过上日夜颠倒的生活。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赶上AI、元宇宙等概念的火热,业界需求岗位并未减少,只是要求复合型人才的能力更高。

这也就引出了大部分计算机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另一个关键:

学校教授的课程和企业需要的技能之间隔着一道撕裂的鸿沟。

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组成。教材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第5版)》、《Java语言程序设计(第3版)》、《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3版》、《计算机系统原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书目经典,但不实用,大多是2000年左右的老教材。后虽有改版,但增减不大,就是补充了几个案例。

而企业所要的更加具体、实际,且与时俱进。“全栈、一点就会、触类旁通”才是招聘方眼里的标准人才。

招聘方不是要求职者写一段结构完整的代码,而是要根据实际的场景、环境去解决某个具体的bug,生成某个切合项目需要的代码。这同时,还涉及到成熟的项目沟通能力、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临近关键节点的抗压能力。

举个例子,百度、字节这样的大厂所考核的K-means聚类算法、反转链表,如果不自己去积累,教材里基本都不会出现。

“我弟弟也是跟风报的计算机,现在整个班五十个人里只有几个人从事开发相关工作。”

一位姐姐告诉我,毕业时在boss上发了四五千份简历的弟弟,只收到了个位数的回应。面试一次都没过,都以没经验为由让回家等着。

她为了支持弟弟发展,又补贴了两万块让他去培训机构报课,重新学了最新的算法编程知识,花了一年最终才找到了个一万块的工作。

现在花几万块上个大学出来都找不到工作了,给私企打工都没人要,出来又得从零开始报班学习才能养家糊口。

“大学的意义又在哪呢?”

“学校学的那点,企业根本看不上。”

这是一个985计算机本科生的答案。

小徐当初错过了校招,社招一面试就挂。为了赚钱,做起了两班倒的体力活。

甚至为了找零工,不得谎称自己高中就辍学,人家才愿意雇他。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考公。

他说,家里是农村的,学费都是贷款。姐姐考教师编考了四五年,自己不打工,家里就没收入。

不是所有人都有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去开启另一种可能性。

时间回到五年前,那个时候的小徐收到名校计算机系的录取通知。他以为,人生的阴霾到此结束,以后就都是阳光了。

但这份履历并没有带给他更多的光鲜,小徐和大多数高中就辍学的孩子一样,涌入了泥土与尘埃之中,靠一身力气生存。

唯一的答案,与时俱进

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为68.65%‌,远低于2022年的86%,这一数字在2017年为93%。不仅如此,曾经稳居前三的王牌专业首次跌出前五,仅位列第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2023届毕业的博主分享,计算机就业市场早已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厂名额有限,眼睛都盯着清北复交,并且只要硕士。中小厂更看重创造价值的能力,没有资源培养应届生,宁愿招有四五年经验的老手。就算有应届生接到了offer,如果没有在试用期展现出极强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大概率也会被淘汰。

毕竟,就业市场,最不缺的就是人,你不干也有别人能干。

“唯一的答案,就是保持学习。”

这是一位35+老程序员的原话,他躲过了年龄带来的失业潮,靠的就是每天花1h刷题,更新自己的算法题库。

同样的建议也适用于应届生。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从web1到web2、web3乃至未来的元宇宙,编程所需要的技能不可同日而语。

企业看的不是学历、成绩,而是价值——即在具体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陈、丫丫和花花的经历,是个体的挣扎,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走向web3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43.5万计算机毕业生里大部分人,都可能卡在从学校到社会的就业第一关。

教育体系要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人才。学生则需要不断提升技能,通过实习、项目经验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尽管互联网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但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并未减少。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对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看重。这意味着,那些能够适应变化、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将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破局之道,唯在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