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日本汽车发展,先以货车为主,直到1968年乘用轿车产量首超货车,才打破这一格局。拜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赐,乘用轿车才得以进入发展快车道。

197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腾飞市场需求急剧增加,日本开始大量生产乘用轿车,这一时期始,非但丰田、本田渐渐脱颖而出,就连老牌儿的军工产业三菱、铃木也开始渗入到民用私家车的市场竞争中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品牌的汽车不仅以其经济节油、性能稳定、内饰精致、乘坐舒适性强,转向、刹车、油门都很轻,适合长时间驾驶等特点在日本被国民普遍认可,即使在世界范围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汽车行业的领军势力。“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销售宣传口号虽出自国人之手,但绝对是不夸张的事实,而且是在世界范围内有效。

提起买车,1970年代日本年轻人也是互相攀比。一辆名车,带上女友带上钱,马路上兜风驰骋,那就绝对是最拉风的事儿。四十年前日本媒体做过调查,参加工作后首先想拥有的就是一台乘用车,尽管那时一台普通乘用车的价格相当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8个月的工资。今时非往日,如今日本年轻人的首选是智能手机,次选是笔记本电脑,私家车只能排在五位之后,更多的都市人干脆不买汽车。地铁、公交、轨道交通网的发达、准时和给员工报销交通月票的制度,这让人们越来越依赖公共交通。由于土地紧张,公司大都没有停车场,而公共停车场又奇贵,也使人望“车”却步。况且,年轻人现在也大多买不起车,泡沫经济时一台私家车的价格为月工资的8倍,而如今,好一点儿的新车价格已追平1970年代。

目前,在日本无论是路上跑着的,还是停车场里停着的,黄牌车牌都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所谓的黄牌车,即指那些排气量在660CC以下的微型汽车。据日本全国轻型汽车协会公布的销售报告披露,排名销量在前十位的车型中,轻型车就占了七位。轻型车如此受青睐,原因就是日本人的汽车消费观念更趋实际,实用、省油、经济才是王道。

日本人汽车消费观念上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与国人喜欢豪车不同,日本人虽也有部分人喜欢外国车,但大多数还是喜欢国产车。倒不是由于爱国,纯粹是日本车企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理念、生活习惯等而设计制造的车让日本人更觉舒适、实用而已。

至于外来品牌,尤其是奔驰,日本人大都是敬而远之的,何也?因为在日本人中有个潜在的共识,那就是开奔驰的几乎都是黑社会或暴发户,再就是喜欢炫酷的年轻人。至于原因,日本人的不喜出风头的随众意识在这里起了主要的作用。日本人坚守财不外漏的原则,招摇炫富不是他们的做事风格,

顺便说几句,现在新能源车,日本人简称为“EV”,似乎并没有多少受众。究其原因,首先是新能源车在日本价格并不低于普通汽车,或者混合动力型车,甚至有的还高过国产车不少。其次,基于各种原因,貌似日本几大主要车企到目前为止,也都还没有大力开发“EV”车,致使日本人对“EV”认识不足。第三,个人认为,日本人比较保守,认老牌子也是原因之一。

以上为闲话。总体来讲,日本无车族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没车,根本不会有人笑你,相反,开车上下班倒会让人不解。其实,日本人的潜意识里还有着少开车,也是在间接地为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而略尽绵薄之意存在,日本人这方面确实是“爱拉姨”(了不起)。

说到交通,当然与日本人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正是交通网的四通八达,交通手段可选择性强,公交、轻轨、地铁等的准时正点等,使得私家车上路减少,个人购车出现连年下滑趋势。而交通法规的完备,对交通规则的严格执行和自觉遵守,同样制约着日本人的汽车消费观。不必要的汽车上路减少,路上的车子循规守矩,这些都是造成日本交通不堵、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少的原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日本的政府部门一般不配公务车。比方说,偌大个东京都公务用车只有十余辆,而且,只有都知事(市长)才有一部专车,其余员工上班出差一律轨道交通。必须“打的”时,事前申请事后报表足能把人烦死,因此,乖乖的选择公交、轨道交通已经成为日本人潜意识里“必须的”行动准则,这也是我们来日游客在日本街头看不到堵车现象的原因吧。

有一组数据,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截至目前,我们的汽车保有量约为1.3亿,每年的交通死亡人数超过16万,而日本的汽车保有量为7500万辆左右,每年交通死亡人数却只有4000人,而且还呈逐年递减趋势,被世界誉为“奇迹”。这里面固然与交通法规完善、人的自觉性、严罚制度等等有关,但是,两国人完全不同的汽车消费观念从中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者系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