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肿瘤呼吸病学学术年会暨“科学驱动 共话前沿”肿瘤器官保护与肿瘤呼吸共病卓越论坛于2024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围绕肿瘤呼吸病学、肿瘤呼吸共病管理等内容开展讨论,贯彻器官保护整体策略。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采访,分享人工智能(AI)技术时代下的肺癌精准诊疗。
专家简介
何建行 教授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移植科、肿瘤科学术带头人
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
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国家创新争先团体奖,2023国家创新争先个人奖
2017中华医学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一等奖
第十届“树兰医学奖”获得者,2023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创新奖(研发创新奖)
2021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5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十大口碑医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首届中国胸外科规范与创新手术巅峰展示会:复杂肺及纵隔组第1名
第一/通讯/共一/共通在NEJM、Lancet、BMJ、Cell、Nature Medicine等发表论文(IF>30有27篇;IF>10有50篇),总IF>3,500,他引>34,000次
获2020 Cell杂志最佳论文,2019中国百篇国际影响论文
22项研究ESI高被引论文22篇;爱思唯尔:中国呼吸与胸外十大高被引学者
无管微创技术(Tubeless Procedure)被编为2022哈佛大学教科书临床教程第37章
AI助力肺癌的防筛诊治康
在肺癌的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AI技术的引入带来了显著的助益。其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高标准的重复操作,显著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AI的辅助,许多原本依赖人类经验的复杂操作得以自动化,类似于从“手动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转变。
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中,AI与影像技术和血浆游离DNA甲基化检测相结合,能够实现无创诊断,其准确率超过90%。即使是直径小于15毫米的病灶,AI的诊断准确率也能达到95%以上,几乎与传统的冰冻病理相当。此外,AI辅助的软组织穿刺机器人能够实现接近100%的“一针到位率”,误差控制在5毫米以内。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生的操作压力。
AI技术还广泛应用于手术器械中,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通过3D计算机视觉技术,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得以大幅缩短,通常两到三年内即可达到过去需要二十年积累的水平。
在手术后管理方面,AI同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患者通过佩戴AI智能手表,实时监测身体状况,并通过自我评分系统进行自我管理,或在必要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干预。这种技术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还使术后管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
在术后辅助治疗的评估中,AI结合大数据分析形成的模型,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并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这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化疗,还大幅提升了治疗的精准度。得益于AI技术的帮助,如今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接近100%。
AI助力精准器官保护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医院的微创手术覆盖率已超过90%,微创手术逐渐成为外科医生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未来的医疗将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精准医疗实现更高效的治疗,尤其是在器官保护方面。精准的器官保护包括肿瘤的精准切除、淋巴结保护以及肺功能保护。
首先,精准切除是关键。我们应避免过度切除,遵循“该切的切,不该切的坚决不切”的原则。2016年,我们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基于超过6万例东西方患者真实世界数据的研究,提出了肺切除的三级标准:对于大于2厘米的肿瘤,建议进行肺叶切除;对于1厘米以下的肿瘤,建议进行楔形切除;而对于1到2厘米之间的肿瘤,建议进行肺段切除。2022年,日本研究者开展的JCOG0802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我们的研究结果。2023年,美国研究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的CALBG140503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标准的有效性。未来,我们将继续细化切除标准,或许对于2到3厘米的肿瘤,也有可能实现更少的肺组织切除。
其次,是淋巴结的保护。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肿瘤分期已不再仅依赖于淋巴结切除。有研究发现,超过16个淋巴结的清扫可能会降低免疫治疗的效果。在免疫治疗时代,淋巴结相当于人体的“兵营”,过度清扫会破坏这一“兵营”,从而削弱免疫系统的作战能力。因此,保护淋巴结已成为治疗中的重要考量。而AI技术的引入,能够辅助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判断哪些淋巴结需要切除,进一步提高治疗的精准性。
此外,肺功能的保护也是关注的重点。传统手术中,插管和机械通气由于缺乏人体的反馈机制,容易导致压力伤、容量伤等不同程度的肺损伤。而如今,“无管微创”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器官移植领域(如肺移植、肝移植和肾移植)中的推广,这一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实时反馈进行调整,不仅有效保护了肺功能,还减少或者完全避免了围手术期由于机械通气的导致的肺损伤,以及相应伴随药物使用导致的伴随损伤,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总体而言,随着AI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创新,不仅显著提升了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编辑:Squid
审校:何建行 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