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是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力量。这个番号曾经有3支红军用过。过境陕南的红3军,是贺龙带领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初,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3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邓中夏,部队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发展到1.5万人。但是后来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到1932年夏天,根据地全部丧失了。红三军为了挽回当时的不利局面,决定突围。这次突围,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绕道豫西南、陕南,随后进入湖北西部,再南渡长江,最终到达湘鄂川边革命根据地,这次转移总共2个多月时间,行程7000里,被称为红三军七千里“小长征”。

丹凤武关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队于1932年11月从河南进入了陕西丹凤县武关镇。武关是关中四关之一,历来就是陕西关中通往荆襄地区的要道。国民党刘镇华六十四师一个团驻守在这里,居高临下,以逸待劳。贺龙对将士们说:“这是一个考验,一定要打胜,不打胜,我们没法走。”经过贺龙军长的精心安排和部署,终于击溃敌人,全歼1个营,并占领武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关战斗以后,从俘虏口中了解到,由于红四方面军也来到了陕西,国民党许多部队被调去“围剿”红四方面军了。陕南竹林关、漫川关一带兵力空虚。因此红三军决定折向南,突袭竹林关。于11月24日占领了丹凤东南的的门户重镇竹林关。

竹林关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凤县竹林关镇老街东,有一处建于光绪年间的船帮会馆,又称杨泗庙,是当年红三军在竹林关的军部所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红军在这里召开了竹林关会议,会上红3军军长贺龙因不满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封锁中央电报、沿途“肃反”迫害大批红军指战员的行动,拍案而起,拔枪与夏曦开展了面对面的斗争,使夏曦在后来的转战路上“肃反”有所收敛,挽救了红三军的有生力量。这座见证竹林关航运兴衰的会馆,在红色光环下保留下来,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之后从竹林关进入湖北郧西县境,又从漫川关进入陕南,12月2日到达旬阳小河。红军在旬阳期间,对民愤极大的两河关罚款局局长袁开宏、赵湾乡长江明发及大地主江光耀等进行了镇压,收缴地主粮食分给穷人。红军的所作所为,让安康人民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军队,知道“中国有了共产党”,“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红军为穷人”等,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几天后,红三军抵达汉江艾家河渡口,当地船工20余人驾驶10余只小船从艾家河口和二郎滩底两个地方用一整天时间将红军全部渡完。红三军自旬阳铜钱关南下,进入了平利境内。12月11日,红3军抵镇坪县治所牛头店,出竹叶关至鄂西南,后入四川。

在重庆巫溪县、湖北竹溪县、陕西镇坪县的交汇处,有一处雄浑的山岭,状若鸡心,自清朝同治年间以来一直被称为“鸡心岭”。 鸡心岭海拔1890米,古时候为通往四川、湖北、陕西的交通要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2年12月15日,红三军翻过鄂陕交界的大风垭,西入镇坪南部的旧城,此时驻守在旧城的国民党部队已经望风而逃。红三军在此住了一夜,次日继续南下翻越鸡心岭。鸡心岭为湖北、四川(重庆)、陕西交界处,贺龙军长登上“一脚踏三省”的地方,对长征的红军将士说:“这里不是我们落脚的地方,我们还要继续走,走远点,用我们的脚走出一块根据地来,但这一天,已经为期不远了”。说着,带领部队离开了鸡心岭镇坪一侧,向川东方向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过巫山,抢渡长江,攻克巴东县城,继续南下。12月30日攻占鹤峰城,全歼该城守军保安队,结束了长途转移。两个多月中,红3军行程约3500公里,部队由出发时的1.4万余人减至9000余人。

红3军路过陕南的时候,正好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有不少伤病员无法跟上部队,被迫隐蔽在这一地区。其中有一名小战士,名叫赵长江,当时年仅17岁,他建立了仁河乡最早的苏维埃政府—水泉坪苏维埃乡政府。1935年12月,因叛徒出卖,赵长江不幸遇害。被当地村民安葬在安康市旬阳县仁河口镇桥上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坐南向北,东西宽6米,南北长10米,面积约60平方米。封土为圜丘形, 2018年认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这次长征,从湖北省随县出发,越过桐柏山进入豫西南,又从伏牛山进入陕南,从安康越过汉江和大巴山抵达四川,又沿着川鄂边南下,最后到了湖南与湖北交界的走马坪,一共走了7000里。史称红三军七千里‘小长征’,通过长征,让沿途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红军是为了打富济贫”、“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较好地发挥了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