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新)差不多是过去时代的最后一个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唯一的梦想是中国的统一。”这是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对杨增新将军的评价。不可否认,杨增新对我国领土的完整和新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增新任新疆都督后,迅速与伊犁方面议和,解决了新疆南北对峙的局面。但新疆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各方势力暗潮涌动的局面并未改善。清朝灭亡后,与新疆相邻的内外蒙古分治,外蒙古追随俄国而去,阿勒泰山的主峰北疆制高点友谊峰当时归属外蒙古,而沙皇早就企图将新疆作为俄国新省份了,如若不将阿勒泰收入我国领土,俄国瓦解新疆就指日可待。
杨增新看出了沙皇的野心和此时新疆面临的危机,他说“新疆大局攸关,既为全国安危所系”,因此他决心将阿勒泰收归新疆建制,他全力取得了当地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支持,派兵守土,同时凭借才略和智谋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杨增新起码为中华保住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这方面来说他丝毫不比平定新疆的左宗棠差。
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各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各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地区,虽然曾出现过一些疏远、隔阂,甚至是敌视的情况,但总的来说,新疆的民族关系主流仍然是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在这个过程中,杨增新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杨增新执政期间,民族团结与民族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作为“父母官”,只要生活在新疆,不管哪个民族的人,杨增新都将其视为新疆子民来爱护,重视解决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
之前清朝治理新疆靠“协饷”,每年有二三百万两左右,用于维持新疆的整体稳定和治安。清朝灭亡了,协饷没有了,那么如何继续发展新疆的事业呢?杨增新积极地和基层的沟通,实现政府与基层的良性互助与互动,同时凭借谋略、心智,将新疆保持在中国领土范围内。
他提倡百姓们开垦荒地、利用水源、开发资源、普及教育,促进了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也促进了新疆的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杨增新深得新疆百姓的拥护,他们在提到杨增新是都敬称为“杨将军”,这得益于他执政期间为新疆做出的贡献。
杨增新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一位地质学家说:“没有塔里木的油气,没有准噶尔的煤铁,中国就没有21世纪。”而塔里木的油气、准噶尔的煤铁,都是杨增新时期保留在中国境内的,因此也可以说如果是:没有杨增新,中国就没有21世纪。
但功绩赫赫的杨增新却未能得到善终。1928年7月7日,新疆当时的“最高学府”省立俄文政法专门学校正在举行第一节毕业典礼,现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就在这人声鼎沸之间,已过耳顺之年的杨增新老人却伴随着一阵枪声倒在血泊之中,顿时一片哗然。究竟是何人开枪,我们已经是无从可知。
当杨增新的灵柩离开乌鲁木齐之时,有五万多新疆民众自发地来为老将军洒泪送行。杨增新的灵柩经苏联回中国后,被埋葬于昌平沙河“杨家坟地”。杨增新墓于1929年修造,由砖石砌成,高两尺,直径三尺,据说好多石料来自圆明园。可惜的是在60年代时杨增新墓被毁,墓地具体位置也难寻,现仅存有墓碑一座。
更令人气愤的是,笔者看到《北京晨报》的一篇报道,说杨增新的墓碑周边杂草丛生,生活废弃物、粪便、建筑垃圾等围了一圈,甚至还有一堆牛皮癣广告。英雄身后,凄凉如此,令人叹惜。幸运的是这个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并将杨增新墓列入2017年昌平区文物修缮计划,希望能尽快整治修复完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