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从事国企改革服务,当然非常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就是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施工图,为接下来五年、十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改革工作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

虽然我们要突出重点学习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相关内容,但是也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的改革部署深入学习,毕竟,几乎所有深化改革之举都涉及国资国企,必须全面系统学习,才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融会贯通、结合实际、全面落实《决定》要求。明律师在学习《决定》之时,也秉承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今天我们聊聊如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对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更高,必须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环境,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等亟待深刻变革。

为此,《决定》要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之路,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提供支撑保障。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就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解决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分散、重复、低效配置问题,促进科技与教育、人才良性循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原则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

创新既需要市场机制推动,也需要政府前瞻布局、政策引导,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培育形成的: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策指挥体系、组织运行机制、配套政策体系,在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市场是最好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要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政产学研”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为各类技术提供丰富应用场景,让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筛选出最具发展优势、最终脱颖而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二)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

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三位一体”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教育领域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围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科技领域改革要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围绕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改革攻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布局重大科研任务和发展高质量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机结合;人才领域改革要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疏通人才引育用留的机制性梗阻,打造一支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教育发展、创新突破。

(三)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

我国正在从创新大国到创新强国转变,迫切需要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掌握更多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技术,还要注重“1+1>2”的集成创新,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基础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源头,要在制度和政策上下功夫,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科技创新既要立足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要坚持开放创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应对重大挑战,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创新链连接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各环节,产业链连接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各环节,两者构成了四链基础架构;资金链和人才链提供金融活水和智力支持,共同服务于创新链和产业链。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就是要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完善资金链、人才链,疏通各环节资金、人才进入产业链、创新链的渠道,确保资源要素在链条中的使用效率,创新成果能够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