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长卷,一砖一瓦、一景一物镌刻着岁月痕迹,诉说着千年故事。历经岁月洗礼,拥有独特人文内涵、美学特质、时光乡愁的古镇,如果再有现代化的数字科技、灯光技术、特色文创等加持,是否会成为你出游的首选?
在文旅市场火热的当下,拥有厚重底蕴的古镇游火起来。近日,由沪苏浙皖四地文旅部门和铜陵市政府联合主办,以“携手做强古镇旅游 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在铜陵市举办,推动古镇脱颖而出、助力“当红”古镇走向“长红”。这次会议上,我省多个古镇及文旅消费新场景分别上榜“此生必去的20个长三角古镇”“十大长三角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
文旅融合,古镇游炙手可热
如果说古朴是形,是古镇最耀眼的底色,那么文化则是魂,彰显着古镇独特的神韵。
“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作为江南古镇的代表之一,西递古镇不仅有青山绿水、幽长小巷和高高的马头墙,还有“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称以及“楹联第一村”的美誉。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便有诸多的摄影家、画家、师生们前往写生采风。
“千年西递,拥有世界级荣誉2项、国家级荣誉22项,美丽的风景和厚重的文化相融,造就了古镇的知名度,也让古镇成为文旅‘顶流’。”黟县徽黄旅游集团企业文化部总监兼西递景区副经理徐宁娟介绍,今年国庆假期,西递景区接待游客逾6.2万人次。
江南古镇是长三角的专属文化符号,“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独树一帜,“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艺术让无数游客慕名而至。
作为全国古镇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长三角类似西递这样“出圈”的古镇并不鲜见。同里古镇、乌镇、前童古镇等每逢节假日都是人气满满、炙手可热。据统计,长三角区域仅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的古镇就有80个,占全国比例在25%以上,5A级古镇景区更是占了全国总量的40%。
这次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上,发布了“此生必去的20个长三角古镇”,包括上海市嘉定南翔古镇、江苏省苏州同里古镇、浙江省嘉兴乌镇等知名古镇入选,我省共有黄山西递古镇、宣城查济古镇、合肥三河古镇、铜陵大通古镇、淮北临涣古镇5个古镇上榜。
“从发布的榜单来看,入围的20个古镇无一不是深入挖掘利用古镇文化底蕴,守住了文化根脉。”参会的江苏省黎里古镇代表庞海燕表示,自己此前去过西递古镇,这次再游大通古镇,对徽派建筑、长江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安徽值得一行。”
“这次来到大通古镇很有感触,无论是厚重的长江文化,还是超萌的江豚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上海市新场古镇参会代表李海螺表示,此次发布的“此生必去的20个长三角古镇”进一步增加了古镇的知名度、曝光度,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古镇为人所熟知。
“古”“新”兼备,新场景不断涌现
祠堂湖上,拥有数百年历史的非遗项目“鹊江水上龙灯”独具特色;湖岸边,龙灯巡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让缤纷色彩在夜空中绚丽绽放的无人机表演和烟花秀,更是赚足了人们的目光……10月21日晚,铜陵市郊区大通古镇举办了“夜赏大通”沉浸式巡展活动,吸引了数千人“打卡”观看。
“今年我们已经举办了几场夜游活动,效果非常好,人气满满。”铜陵市郊区副区长、大通镇党委书记朱宁告诉记者,近年来,大通古镇在做好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我们还设置了‘长江在这里拐弯、大海在这里回头’打卡点,打造了‘大通龙舟赛’品牌,推动古镇焕发新光彩”。
一器一物一建筑,一眼百年。历经岁月的古镇特色,是别人学不去、带不走的东西。然而,面向旅游需求的提质升级和快速变化,如果只是坚守则难以避免“千镇一面”,也很难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出圈”。
文化虽然是古镇内核,但古镇游终归需要回归消费和商业的本质。安徽师范大学文化旅游策划研究中心主任杨效忠形象地用“古镇新颜,返老还童”八个字概括古镇旅游创意方法。在他看来,古镇从古老韵味中走来,也要在全新竞技场上不断丰富新元素、打造新业态,“要通过培育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为消费群体带来愉悦体验和美学价值,从而实现古镇游的历久弥新”。
此次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发布了“十大长三角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我省黄山徽州古城的“鱼灯巡游”、阜阳管仲老街的“古典婚礼秀”、铜陵大通古镇的“超萌江豚微笑驿站”成功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上海市松江泗泾古镇的“安方塔灯光秀”、浦东新南村的“土布乡创秀场”,江苏省苏州同里古镇的“摇橹船夜游”、周庄古镇的“只此周庄沉浸式演艺”,浙江省嘉兴濮院时尚古镇“国潮奇妙夜”、宁波慈城古镇的“十二时辰光影秀”、德清新市古镇“村K大赛”。
在徽州古城,伴着阵阵锣鼓声,看鱼灯表演;到管仲老街,领略古典婚礼秀的魅力,感受千年浪漫的仪式感……跨越时光的洪流,古镇在激活文化元素的同时,也能够踏古开新,引入创新方式、时尚玩法,贴近潮流正在为古镇旅游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
“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创办5年来,我们注重学习借鉴沪苏浙经验,统筹保护与开发,一体推进古村镇保护、千万工程、皖美休闲旅游乡村开发,打造了一批兼具历史文化韵味和现代文旅体验的古镇新场景新业态,形成‘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西递和一批全国旅游重点村镇,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省文旅厅党组成员蔡小莉表示。
“主”“客”共享,新路径助力“长红”
参加“寻迹江南 古镇漫游”采风团,走进大通古镇澜溪老街,映入眼帘的有岁月斑驳留痕的历史建筑,还有百年老店、手工匠人、沿街商户。
“独有的手工艺品、特色的小吃,这不仅是大通的文化特色,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活态的古镇。”参加采风活动的媒体记者童珊表示,古镇的魅力不仅在于外在的“形”,当地风俗、原住民生活状态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品,体现着浓郁的人情味与烟火气,是古镇内在的“神”。
古镇不只有“古”,拥有一定数量的本地居民、保留一定的生活风貌,具备一定的商业旅游资源,才得以称之为“镇”。能够让游客感知当地的文化氛围,体验其中的风土人情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活,无疑更能彰显古镇魅力。
南翔古镇积极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黎里古镇引导村民参与到民宿、美食等业态中……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上,作交流发言的古镇除分享特色场景、文创品牌外,还介绍了各自与所在镇村、当地居民融合发展的做法。
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举办的当天,还举行了“古镇文旅消费新场景市集”,诸多古镇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亮相。铜陵白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金如林带着“佘家贡”这一“中华老字号”铜陵白姜品牌参加了市集,并收获了广泛关注。“铜陵白姜种植系统是安徽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通镇是铜陵白姜的核心产区之一,而我的佘家贡姜厂便位于大通镇。”金如林表示,自己在大通古镇澜溪老街拥有店面,希望能为古镇“出圈”添砖加瓦、提供助力。
相比较流量带来的“一夜爆红”短期效应,古镇发展文旅更应把目光放长远,而不是竭泽而渔,搞“一锤子买卖”。客人满意、主人高兴,主客共生共享,才能赋予古镇持久的生命力。
来源:安徽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