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联的飞机上,他问钱学森:造苏联的尔—2导弹,有确定把握没?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来,可赫鲁晓夫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份秘密报告,内容就将斯大林做的一切都画上了一把叉,而这一行为直接人怒了斯大林班子的二号人物莫洛托夫,于是莫洛托夫就与赫鲁晓夫开展了一系列的辩论,最终是莫洛托夫败下阵,赫鲁晓夫险胜,但也元气大伤,所以这个时候赫鲁晓夫想要在苏联站稳,就需要有人来支持,而且这种人还必须得有大国风范,所以他眺望东边,看到了中国。
1957年的一场会议,赫鲁晓夫想邀请中国参加,并且以大国的身份表示支持,但面对赫鲁晓夫的“殷勤”,我国看出来了,所以说:要支持没有问题,但我们要核武器!
赫鲁晓夫一听,觉得只要支持我的,都没有问题,来谈就是了!
1957年9月,聂帅以及陈大将还有钱学森等人前往苏联谈判,在这35天里面的会谈之中,最终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答应援助中国原子能工业以及导弹火箭,还有核武器。也就在这一年,我国的核工业也拉开了序幕,开始了强国之路。
在飞去苏联的飞机上,聂帅非常严肃也非常郑重的问了钱学森:“造苏联的尔—2导弹,有确定把握没?”钱学森明确的告诉聂帅:“只要苏联方面肯提供有关设备以及火箭样品,保证没有问题,而且我们的制度能使科研制度高度集中,意志高度统一,这比自由化的美国更适合搞火箭功臣,即便是没有外援,我们也能在7到8年的时间内自己研发出无控制火箭。”
钱学森在这一刻眼神非常坚定,没有任何的迟疑,每一个字都说得斩钉截铁。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而距离去1957年去苏联谈判,刚好是7年,钱学森没有说大话。
没有粮食,南泥湾生产,没有枪炮,找敌人要,这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大国。曾经的日子有多么苦难,今后的日子就有多么骄傲,这就是新中国。新中国能够有今日之强盛,都是凭着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得来的,也是靠着无数前人的贡献拱起来的。朝鲜战场上,我们面对的是集结半个地球的军事力量,硬生生的将他们推到了三八线以南,为此,新中国付出的努力你们还看得见吗?还记得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