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六金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继庞大破产、广汇退市之后,中升控股成为第三家卷入“或将暴雷跑路倒闭”风波的头部经销商集团。
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相继确认了中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升控股”)的“Baa2”和“BBB”评级,但均将其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上述机构表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价格竞争的加剧,中升控股的新车销售利润率承压,公司未来12个月的盈利前景和去杠杆化进程面临挑战。
受消息面的影响,二级市场上中升控股股价跌跌不休。截至10月17日收盘,中升控股总市值约267亿港元,距离2021年7月时的股价高点,市值蒸发近1500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2023年,中升控股股价“腰斩”,全年跌幅高达52.18%。而在更早的2022年,中升控股也录得了-33.65%的下跌幅度。
从“4S店之王”庞大集团的破产,到“千亿巨头”广汇汽车1元退市,再到如今市值蒸发超千亿的中升控股,为什么头部经销商集团频频“出事”?
一、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
庞大、广汇、中升三家经销商集团,曾先后坐上了国内“经销商老大”的座椅。纵观三家经销商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国内汽车经销商行业由盛转衰的发展史。
☑庞大集团:4S店之王的陨落
成立时间:2003年
发展规模:巅峰时期市值飙升至850亿元,旗下1429家4S店网点
最新动态:10月,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2亿余元
发展历程:
成立于2003年的庞大集团,曾是中国汽车流通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庞大集团以汽车销售为核心业务,迅速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之一,并于2011年4月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IPO登陆A股的汽贸集团。
巅峰时期,庞大集团旗下4S店数量高达1429家,市值更是一度飙升至850亿元,业务范围覆盖了国内外近百家主流汽车品牌,被誉为“4S店之王”。
庞大集团的辉煌,无疑是那个时代汽车行业的一个传奇。然而在2017年4月,监会一纸《调查通知书》,让庞大集团从此进入衰落期。
2018年,证监会对创始人庞庆华以及公司的行政处罚,坐实了庞大集团违规信披、侵犯小股东利益。此后,庞大集团开始了卖店卖地求生之路,但仍然出现资金链断裂。
2019年,因资不抵债,庞大集团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创始人庞庆华几乎“净身出户”。
2020至2022年,庞大集团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80亿元、8.98亿元、-14.41亿元,未达到重整投资人3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5亿元的业绩承诺标准。
2023年5月,公司股票收盘价为0.4元/股,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最终于2023年6月21日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广汇汽车:国内最大汽车经销商跌落神坛
成立时间:2006年(另一说为1999年)
发展规模:巅峰时期市值超千亿,旗下695家4S店网点
最新动态:8月21日,被正式决定终止上市,8月28日摘牌
发展历程:
资料显示,广汇汽车成立于2006年,此后相继收购安徽、重庆、甘肃、河北、宁夏、山东等地汽车经销公司,并在2012年成为中国头部汽车经销商。
2015年6月,广汇汽车借壳美罗药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2016年火速收购宝信汽车,成为国内首家营收规模和资产规模都破千亿的汽车经销商集团。
2018年开始,在车市环境的剧烈变化下,广汇汽车业绩出现连续下滑。
财报显示,2018至2020年,广汇汽车分别实现净利润32.57亿元、26.01亿元、15.16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6.27%、-20.16%、-41.72%。
虽然2021年净利润小幅同比增长,但在2022年又迎来巨亏,全年亏损26.69亿元,同比下滑265.92%。
2023年广汇汽车扭亏为盈,全年营收1379.98亿元,但净利润仅3.92亿元,股价也在2023年底跌破2元。
进入2024年,广汇汽车经营情况未有明显改善,一季度净利润为7094.05万元,同比下滑86.61%,这使得广汇汽车的股价持续走低。
8月底,因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广汇汽车从股市摘牌,退市当日市值仅剩下64.71亿元,相比超1000亿元的巅峰时刻,跌幅近94%。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广汇汽车旗下共有包括695家4S在内的735个营业网点,其中豪华和超豪华汽车品牌网点达到了245家。
☑中升控股:最新“经销商一哥”市值蒸发超千亿
成立时间:1998年
发展规模:巅峰时期市值超1500亿,旗下400多家4S店网点
最新动态: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相继将中升控股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持续下行,市值较巅峰时期蒸发超千亿
发展历程:
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1998年,从大连的一个丰田3S经销店开始,黄毅与李国强创办中升集团,展开了20余年的漫长创业。
1999年代理奥迪,2009年代理奔驰,2010年在香港上市,中升控股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黄毅也因此被外界冠以“汽车零售之王”。
随后,中升控股开始了扩张之路,先后收购了新荣、华瑞、龙华、德国卡尔森等公司,2022年3月,中升集团以13.14亿美元从怡和集团收购仁孚中国100%股权。
仁孚中国于1994年在中国开始营业,是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华南及华西地区的首个也是最大的经销商集团。
收购了仁孚中国,中升控股以1751.03亿元的营业总收入,超越了广汇汽车,荣登2022年中国汽车经销商百强榜的冠军宝座,成为新的汽车经销商“一哥”。
中升控股专注经营豪华和中高端品牌,包括奔驰、雷克萨斯、奥迪、宝马、沃尔沃、捷豹路虎、丰田、日产、本田等品牌。截至今年6月,其在全国拥有419家经销店,其中269家为豪华品牌,占比超60%。
2024年上半年,中升控股总营收为824.2亿元,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大跌47.5%,毛利总额达49.3亿元,其中新车销售毛利为-19.9亿元,毛利率由2023年的0.8%恶化至-3.3%。
正是基于新车销售业务亏损严重,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相继将中升控股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在新车销售不赚钱的情况下,近些年来中升控股对售后相关业务的布局逐渐深入。2023年起,中升控股建立起一系列运营一体化机构,如钣喷维修中心、洗美中心、二手车中心等,均以与主机厂品牌无关的方式运营。
在2024年半年报中,中升控股售后服务收入同比大涨,售后业务毛利则高达50亿元,完全覆盖集团毛利总额49.3亿元,占到毛利总额的101%。
尽管发力卷售后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本市场还是不买账。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进一步指出,尽管公司的服务和维护业务有所增长,但仍难以完全抵消新车销售部门的负面影响。
截至10月17日收盘,中升控股总市值约267亿港元,距离2021年7月时的股价高点,市值蒸发近1500亿港元。
二、大象转身:“庞大们”的集体困境
“经销商一哥”的头衔接连易主,说明在国内汽车流通行业“老大”的位置并不是那么好坐的。而最新“一哥”中升控股股价滑铁卢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当前日益严峻的汽车经销形势。
这其中既有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亦有经销商集团自身存在的问题。
外部挑战,主要是汽车销售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新能源汽车冲击、价格战等因素,经销商进销倒挂,新车销售亏损严重。
《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50.8%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与2023年上半年的亏损面50.3%基本持平,但与2023年全年亏损面扩大7.3个百分点。
持续的亏损,也对经销商构成了生死考验。2020年到2023年,中国车市有超过8000家4S店退网,预计今年退网数量超过2000家。
也就是说,在近五年时间,退网汽车经销商数量或将超过1万家。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经销商集团自身问题也不容小觑。庞大和广汇的退市,和如今市值蒸发超千亿的中升,固然是“各有各的不幸”,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失误。
一是门店扩张过于激进,在逆周期中“造血”机能低下,导致偿债能力不足,最终面临破产或者资金链断裂危险。
汽车经销商集团是重资产经营,大多依赖金融杠杆去发展。过去十几年汽车市场爆发期,经销商集团用短贷长用的方式买了土地,建了销售店面,快速扩张。
这种模式虽然能够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但也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和现金流负担。纵观这几年暴雷、破产、倒闭的经销商,庞大、广汇、永奥,无不是在行业下行周期逆势扩张,最终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利息,陷入流动性危机。
正如一位经销商人士所言:“车市行情好的时候,门店越多,品牌越好,赚的越多,但是行情反过来的时候,就是走向毁灭的加速器。”
庞大集团上市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采取了自购土地建店的重资产运营模式。2011年至2016年,庞大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于8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债台高筑之下,庞大集团的风险抵御能力急剧下降,各种违规问题也接踵而至。最终在2019年,庞大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重整。
广汇汽车也步了老大哥庞大集团的后尘,2015年通过借壳美罗药业成功上市后,借助资本力量,广汇汽车开启了激进的扩张之路:
大举并购之后,广汇汽车晋级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4S数量从2015年的498家,激增至2019年的782家,稳坐行业头把交椅。
规模的膨胀往往伴随着风险的飙升,大举收购给广汇汽车留下了不小的债务负担,2015年至今,其资产负债率一直高达60%。截至一季度末,广汇汽车资产负债率达61.98%。
此外,在摘牌前,广汇汽车还在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大量资金投入,以及过快、过多的建店节奏,也导致广汇汽车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相较于已经摘牌退市的庞大和广汇,中升控股的债务情况似乎要好一些。截至2024年6月末,中升控股总资产有1069.64亿元,总负债613.1亿元,净资产456.5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7.32%。
但不乐观的业绩影响了资本信心。国际评级机构认为,新车销售和毛利持续承压将影响中升控股的去杠杆化进程,因此下调了评级展望及目标股价。
去杠杆化,简单来说就是降低负债率,考验着企业的偿债能力,一方面可以看债务结构,另一方面可以看融资能力。对此,某债市媒体分析表示:
其一,债务结构上,中升控股主要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总债务的67%,债务结构不合理。此外流动性不足,目前其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合计有197.3亿元,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175亿元不足以覆盖短债。
其二,中升控股股权融资渠道通畅,但由于派发股息、偿还借款等原因,中升控股的筹资性净现金流自2022年以来转为净流出,公司存在一定再融资压力。
盈利能力下降,对偿还短期债务的保障下滑,加上存在一定再融资压力,这些因素叠加,导致了中升控股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佳。
二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经销商在市场预测、战略规划等层面存在失误,比如新能源业务上调整过慢,或者是转型乏力。
随着新能源车崛起,转型相关业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头部经销商集团因规模巨大,在转型时如同大象转身,面临着巨大压力。
如庞大集团,2022年年报显示其代理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吒、广汽埃安和极狐等。庞大集团表示,将持续深化拓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这也意味着,庞大集团的新能源占比是有待提升的。
广汇汽车截至今年6月,申请到70家新能源门店授权,其中55家已投入运营、15家正在建设中,另有正处于申请阶段的授权店47家。
尽管新能源业务转型积极,但其布局品牌多是极氪、岚图、几何、奇瑞星途星纪元、长城智选、安徽大众等规模较小的品牌。这些网点贡献的销量,完全无法弥补传统汽车品牌的销量窟窿。
中升控股在新能源业务转型方面稍显谨慎,核心策略是巩固现有的豪华和高端品牌客户群体,加深中心城市业务密度。
但豪华品牌在华销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其品牌经销商也难以独善其身。今年前三季度,奔驰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51.22万辆汽车,同比下滑10%。
据了解,奔驰是中升新车销售收入最高的品牌,占到上半年其新车销售总额的40.5%。有代理直言:“中升如果继续抱着bba不转头早晚没出路”、“中升控股盘子太大很难掉头”。
综合来看,当前经销商集团面临集体困境,除了外部挑战和冲击外,自身也存在激进扩张、经营策略调整不够灵活等问题。
三、灭六国者六国也?经销商何去何从
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庞大广汇,还是现在的中升,头部经销商的兴盛衰败,与整个车市的生存节奏高度同步。
庞大最好的时候,也是车市向好的时候,庞大上市同期,中升、广汇、正通等几家经销商集团掀起集体上市潮便是证据之一;
庞大衰败的时候,也是车市遭遇最强危机的时候,2018年国内汽车销量出现二十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经销商集团面临的危机也集中爆出。
上市的头部经销商集团,都走过相同的路:“快速扩张”走上巅峰,过度投入重资产买地、开店,给资金链造成巨大负担。
步入新时代,或因步伐调整太慢,又或因转型效果远远抵不过成本等经营压力的持续上涨,经销商们集体承压。
参考其他行业,曾经在行业独占鳌头的企业巨头,往往也会在某个节点深陷困境,甚至跌落神坛。
在商业领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是外卖;打败雀巢的不是立顿,是星巴克。”有时候竞争对手并非来自传统的同行,而是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新兴力量。曾经称霸手机市场的诺基亚,因为未能洞察到市场风向,在智能手机时代的浪潮中未能及时调整战略,跟上发展步伐,最终失去了领先地位。
但在经销商模式下,一个更普遍的观点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最终将经销商模式推向困境的恰恰是经销商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直营模式盛行的当下,依旧有不少车企重拾经销商模式,这说明经销商4S模式本质上并没有原罪,但是可能需要迭代与进化,适应新时代。
对于重资产的经销商集团来说,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经济周期”时,首先要将生存视为首要任务。
一方面是尽量降低公司的负债水平,审慎减少民间融资规模,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笑到最后的“剩者为王”。
另一方面,开拓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保等服务,是大多数4S店寻求自救的方式之一,但也要量力而行。
在当前阶段,市场需求相对饱和,除了转向更有前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外,如何在直营模式越来越普及、靠销售新车赚到的利润越来越少的趋势下,找到新的业务增长方向,或许是经销商集团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