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一个地跨欧亚、疆域广阔的帝国,中央政府设有驿站(传递公文,官员往来的路线),以保持与各地汗国的联系。这使得中原地区与海外的文化交流变得安全而便利,因而这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许多欧洲商人进入中国境内,甚至直达元朝的都城。在这些人中,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最为出名。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叔父马菲奥是专门做东方贸易的商人,曾在从属于元朝的钦察汗国居住过多年,后来随汗国派往朝廷的使者一起来到中原,大约在126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多伦西北)。忽必烈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了解欧洲各国的情况。忽必烈决定向罗马教廷派遣使臣,命尼古拉兄弟同行。
尼古拉兄弟于1269年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这时老教皇已去世,新教皇还没选出来,于是他们回到威尼斯的家中。1271年,他们带着年仅十七的再次来到阿迦城。新教皇格里戈里十世派了两名教士,随他们去见忽必烈。途中,两名教士因害怕路途艰难而不肯再走。马可·波罗他们三人却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继续东行,他们沿古老的“丝绸之路”,经过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又翻越帕米尔,最后于1275年到达上都。
马可·波罗很聪明,他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忽必烈也很信任器重他,曾命他去各地巡视,他因此而遍游中国各地。其间,他还在扬州做过三年官,又奉元政府的派遣出使外国,到过越南等地。
马可·波罗在中国住了十七年。后来,伊儿汗国的汗王派使向元朝皇室求婚,忽必烈选定新王妃阔阔真,并命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护送,由泉州经海路前往位于波斯的伊儿汗国。他们于1292年初离开中国,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回到威尼斯。
1298年,威尼斯与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被俘。在监狱中,他口述自己在东方的见闻,由同监狱的比萨人鲁思梯谦记录成书,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这本书又名《东方见闻录》,共四卷。其第一卷主要记叙来中国途中的所见所闻;第二卷叙述中国的情况,描述了中国的丰富物产和许多城市的繁华景象;第三卷记叙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第四卷叙述了成吉思汗以后诸王的斗争。书中的记叙真实可靠,因而很有史学价值。这本书也打开了欧洲人眼界,引起了他们对东方文明的向往。其中,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便是一名热心读者,他读过并作过批注的《马可·波罗行纪》至今还被保存在里斯本的博物馆里。欧洲的一些地理学家还根据这本书画出了最早的《世界地图》。
在马可·波罗来中国前,元朝也有不少旅行者到达了西方,其中较出名的便是成吉思汗时期的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于1219年随成吉思汗远征西域,1224年归来。1228年他写成《西游录》,书中记载了他随成吉思汗西进时沿途的地理风貌,这是研究13世纪地理的重要文献。
元成宗时,温州人周达观随团出使真腊(后称柬埔寨),则是元代由海路出访外国最著名的一例。他写的《真腊风士记》,是一本最早全面介绍柬埔寨吴哥政权时期的著作,因资料翔实可靠,而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专著,并于1819年被译成法文。
13世纪,在阿拉伯人的书中已提到火药,他们称之为“中国雪”“中国盐”。蒙古西征时,阿拉伯人通过作战学会了使用、制造火药武器。欧洲人随后也学会了使用、制造火药武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