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各级部署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见证、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职能定位,发挥交易活动“第一现场”工作优势,确立“1145”工作思路,推进专项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启动以来,中心提示交易主体不良交易行为11次,向行政监督部门报送涉嫌违法违规问题线索2条;治理成效显著,通过综合电子监管平台受理处理异议18次,同比去年减少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确“一个目标”抓重点。按照市发改委等13部门《泰安市持续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2024-2025)》文件要求,针对2023年12月1日以来启动实施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和部分乡镇小微工程招标投标项目,围绕解决影响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的突出问题,聚焦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所有制歧视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招标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执法机制短板弱项,交易服务供给不足等,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补齐制度机制短板弱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风清气正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建立“一个专班”保落实。为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建立专项、组建专班、明确专责,保障充足的工作力量。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对专项治理工作做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心全员参与,各方联动,选配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作人员负责具体整治事务,内容围绕提升招标投标服务效能、加强开评标见证服务、完善信息化平台功能、配合实施联动机制等四方面,建立工作台账,制定专项整治任务分工表,明确总体要求、整治范围、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据实研究细化具体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严格把握时间节点,统筹推进整治工作,全力保障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推进。

突出“四项重点”促提升。强化进场核验,及时纠正问题。严格落实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按照省级交易规程开展进场登记核验,加强对公告公示信息的符合性、形式性核验,及时向交易主体提出修改意见,确保进场项目符合电子招标投标流程等规定。对发现进场项目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排斥潜在投标人等涉嫌违规问题,记录形成《涉嫌违规问题记录提醒报告单》。今年以来,中心共及时核验进场工程建设项目254个(标段),提出修改意见360余条;向交易主体提出优化整改建议共11条。

强化信息共享,优化交易环境。持续完善市级交易平台系统功能,横向对接市级自建“信用信息平台”“电子监管平台”,纵向对接省级“云智监管系统”,实现交易主体信用信息、监管信息数据实时汇集、实时共享;进一步明确信息类别,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中介机构和行政监管信息,实现在线即时监测和实时动态监管,及时更新市场主体信息库,为招标投标领域联动监管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提供支撑。实施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信息记录评价,对交易主体进场行为进行实时记录评价,实现动态违规扣分、激励加分,进一步规范交易主体行为,信用评价结果动态更新、实时共享。今年以来,共对203家中介服务机构实施信用信息记录评价,为招标人自主择优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了真实全面的参考依据。

强化见证服务,及时记录报告。严格履行交易见证职责,按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要求,借助音(视)频监控、数字见证等技术手段,发现不良行为和问题线索,及时记录、锁定。针对不良交易行为,立即提示或告知相关交易主体;发现有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告相关监督部门调查处理。充分发挥智慧监督平台、电子监管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功能,为行政监督部门加强监督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形成“问题精准发现、信息及时共享、办理高效规范、联动处置有力”的工作格局。通过智慧监督平台完成实时监督工程交易项目241个(标段);报送“大数据分析”发现的工程交易项目IP地址一致、文件制作机器码一致等涉嫌违规信息线索24条。

强化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认真落实市发改委等17部门《泰安市招标投标联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沟通协调会商机制,共同研讨分析招标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监督和违法犯罪打击等工作。加强交易平台服务保障,全面实现异议、投诉线上受理处理,根据行政监督部门的差异化监督需求以及行业特点,完善相关电子流程节点,优化“综合电子监管平台”相关功能,确保异议(质疑)、投诉信息得到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投诉无门、超时处理等问题,切实维护交易主体合法权益。

深化“五项改革”求实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改革。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科学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体系,以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标准化引领服务规范化。编制起草地方标准《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进场行为信用记录和评定规程》,该标准规定了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进场行为的信用记录、信用计分、信用评定,有效规范中介机构的交易行为;制定《评标专家抽取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专家抽取时间、抽取流程、抽取方式,切实保障专家评委抽取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制定《多点分散评标工作规程》,明确分散评标的组织形式、运行管理、专家管理、联动配合等,为全市做好多点分散评标奠定基础。

深化“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改革。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切实做好远程评标各项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远程异地合作区域和项目覆盖面,高质量推进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强化跨省及省域内、市域内远程异地评标合作,重点加强与省外、省域内沿黄城市合作,探索“1+N”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推进省内沿黄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共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91个,其中主场17个、副场74个(含对口援藏项目47个)。

全面推广“多点分散评标”改革。以促进评标专家资源、交易平台资源充分共享为立足点,持续强化交易服务创新发展,今年6月份以来,积极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多点分散评标”新模式,专家根据居住区域、交通状况及个人便利度,就近选择市交易中心或者分中心参加评标,目前共设置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开评标席位118个,成功实施“多点分散评标”项目23个。有机衔接泰安市2023年度创新项目“异室分散评标”,主场参与评标的招标人代表与随机抽取的评标专家进行物理隔离,招标人代表在专用评标室评标,与评标专家线下不见面、不接触;代理人员在代理专用工作室开展在线服务,确保评标过程公平公正,减少人为因素干扰。

强化惠企优企服务改革。开展清理历史沉淀保证金活动,通过公开招标将电子保函费率由原来1%统一降至2‰,实行企业首把CA证书免费办理,有效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3.98亿元,免费新办、续期4226把,节省资金74万元。上线运行公共资源交易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一键归档”,确保以档案真实还原交易真实。开展重点项目“施肥到根2.0”行动,对照省重大项目、省绿色低碳项目以及市重点项目名单,明确4名服务专员,坚持标前主动对接、标中精细服务、标后跟进回访的全流程服务机制,为重点项目提供“靶向”服务;积极推行“网上办、马上办、容缺办、延时办”,不断优化交易流程、简化交易程序、压缩交易时限,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发布第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其中“无感智能办成事”3项、“一次不跑办成事”4项、“只跑一次办成事”5项,明确类型、事项名称、所需材料、办理流程、服务时限、咨询电话等内容,实现了高频面广的“一件事”高效办理。

深化全链条全周期“云服务”改革。推进招标投标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投标人可通过不见面开标模块,完成网络递交投标文件,在线参加开标活动;评标专家扫码进场评标,评标专家、甲方代表刷脸进出评标区域,评标专家“刷脸”即可完成电子签名,签名过程零等待;将进场交易的项目信息收集、汇总至电子监管平台,做到全过程留痕,向住建、财政部门实时推送项目评标视频监控,助力行政监督部门“足不出户”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流程在线监管;开发上线交易信息通知提醒服务,通过系统联动、时时提醒和动态跟踪,及时向各方交易主体提供便捷的短信提醒告知服务。实现投标文件“云提交”、进场人员“云见证”、评标专家“云评审”、监督部门“云监管”、交易信息“云速递”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下一步,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按照专项治理部署要求,围绕解决影响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的突出问题,紧盯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整”和“治”相结合,纠治一批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联动工作机制,提高交易平台服务效能,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补足短板弱项,提升招标投标质效,以改进促提升,以完善促优化,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大的进展、新的成效,不断推动招标投标工作效能提速、服务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公共资源交易力量。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赵代胜 李岩 王秀梅)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