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安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月)由北方昆曲剧院创作演出的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自10月13日成功首演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10月28日、29日,该剧在中国戏曲学院连演两场,受到该校师生的热烈回应。近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曲剧院联合主办了该剧的研讨会,与会的文艺专家、学者、评论家对该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从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突破性等多维度对该剧进行了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前,由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北方昆曲剧院联合主办的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召开,周立伟、魏宇杰、李伟格、陈允明、姜璐、段祝平、华光、盛宏至等10余位科学家及郭永怀、李佩生前的学生、助手,以及北方昆曲剧院、昆曲《李佩先生》剧组主创主演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华罗庚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华罗庚之子华光教授因身体原因,委托夫人江泳教授代表其发言:“昆曲《李佩先生》创作难度很大,但是,这部戏充分展现了郭永怀和李佩先生的一生和他们的伟大精神。”谈到整部作品的呈现效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周立伟认为,“昆曲《李佩先生》是一部声情并茂、真实动人的好戏,不仅歌颂了中国科学家誓死不渝的爱情,更表现了一位中国女性爱祖国、爱人民的大爱。用昆曲来表现现代英雄的故事是一次新的尝试,我们研究会的很多老师都曾经得到过李佩先生的教育和帮助,因此对这部戏,我们也有帮助其提高的责任和义务。”

从作品现实意义方面来分析,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盛宏至在发言中提到:“从《李佩先生》这部昆曲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两弹一星’工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所做出的贡献,这个题材对于激励年轻人、教育下一代都有很好的意义。”

在内容创作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段祝平分析说,《李佩先生》的剧本是很难写的,因为它要把戏剧、历史以及新时代的特征融合起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很多观众也很关心昆曲的情感表达方式适不适合现代戏,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姜璐认为,这部戏的选题非常恰当,昆曲擅长表达感情,而李佩先生恰恰是一位感情非常丰富的人。

与会专家们还以客观、真诚、坦率、严谨的态度,根据自己的不同观剧感受,特别是结合对于李佩、郭永怀事迹的亲身经历,对于该剧创作演出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进一步对该剧进行提升和完善,提出了真知灼见。对于该剧的未来,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寄予厚望,周立伟院士说:“一出好戏都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磨炼,才能成为精品。”

《李佩先生》总制作人凌金玉认为:“这部昆曲的创作难度非常大。在创作过程中,北昆的演职人员从精神层面上也获得了一次洗礼,大家都以郭永怀、李佩先生的精神去创作这部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经常说一句台词:‘再难,还有比在沙漠造原子弹更困难的吗?’我们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这部剧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为了把它创作得更完美,更好地体现李佩和郭永怀先生的精神,我们会在这个座谈会的基础之上,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下一步的修改思路。不管多么艰难,我们有信心把这部剧创作好。”

对剧目未来改进方向,该剧编剧、总导演龚应恬表示:“在与科学家们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他们对郭永怀、李佩两位先生的崇敬之情。他们从时间纵深维度对人物细节进行了再现,使我们这些舞台剧的创作者对李佩先生的形象、个性、精神风范更加可感,为我们后面的调整有重大启发和帮助,我们将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和当代剧创作原则,遵循创作规律,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该剧主演、李佩先生饰演者魏春荣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从科学家们对李佩先生的描绘中,有了对李先生更清晰、更具象的了解,这都为我以后能更好地塑造李佩先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李佩先生的从小爱到大爱的转化过程,她人性的光辉照耀了很多人。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们能进一步打造好《李佩先生》这出戏,无愧于郭永怀先生、李佩先生那一代国之脊梁!”

对座谈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北方昆曲剧院院长、该剧出品人兼艺术总监杨凤一表示:“大家将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力求打造一部精品佳作,后续将在北京和全国展开巡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