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在出征致之雄心壮志,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也有与国际国内的形势有所关系。

1937年1月4日,当时的西路军正在向西前进,在后几天内分别两次致电希望四军以及三十一军向凉州进攻,这样便可以形成包夹的形势,可是始终这个请求并没有得到同意。

之所以不同意包夹的原因或许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时的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二是包夹马家军恐怕实力不足,三是考虑到西路军的实力和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2月21日,西路军被倪家营子二次进攻,延安意识到西路军已经到了不可不救的局面,于是准时派军救援。

当时彭德怀、任弼时、周公接到指示:一个星期内筹集三个月的粮食,以及分别派出三分之一的军力增援西路军。

不过后续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月24日,延安才正式发出增援西路军的命令。

3月10日,援军先后到达了达镇原,可是无奈西路军已弹尽粮绝,可以说是失败已成定局,于是苦苦挣扎,不如另辟新路,这样还不用给蒋军留下日后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西路军的失败,陈昌浩作为西路军的第一决策人,他自然是需要负上很大的责任。

比如说是当初延安提议西路军东返的时候,他对继续西进表示乐观态度,错误地估计了前路的困难。还有在放弃了最后一次东返的机会,狠心地以半军状态依旧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以往的电报可以得知,当时延安回电陈徐,表示:不同意西路军出青海大通

陈昌浩的压力自然是巨大无比,一来如果是返回自然接受问责,心里不服气的他选择了放手一搏,西欧昂着在河西打出一条通天大路,回去后可以将功补过。

也正是这一选择,导致了已经突围的西路军再度回到倪家营,更导致了西路军失去了最后一次向东突围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陈昌浩的人生后续经历可以得知,在1937年8月,他回到了陕甘宁后处于一个被闲置的状态。

当时的他在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教书,过了2年后,他申请去了苏联养病。

1952年后,他才选择再次回国,担任马列学院副教育长,第二年任编译局副局长。

1962年5月,他选择了重回湖北故乡,面对当初的红四军部下们如今个个大多数是高级将领,他选择了落泪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