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不仅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压迫,还遭受地主的盘剥,正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被压迫的局面。
作为开国少将的王扶之就是党和军队中的一位英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为老百姓谋福祉的革命事业中,等到革命胜利回到故乡,与自己的老父亲竟相见不相识。
谎报年龄,参军入伍
1923年,王扶之出生在陕西省子洲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他自幼丧母,由父亲和爷爷将他拉扯大。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王扶之只在私塾上过三个月的学。
王扶之过早地担起了养家的重担,在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做一些农活,他对贫穷的生活刻骨铭心,于是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他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举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的旧面貌。
1935年,刘志丹率领的红军部队"少共营"路过王扶之的家乡。此时的王扶之才12岁,他看到红军军纪严明、英姿飒爽的样子,内心也萌发了 参军入伍的念头。但是一个12岁的小孩,军队是肯定不会收的,王扶之的父亲也坚决不同意他去当兵。
但王扶之并不气馁,有一次,他趁着红军战士们在附近操练,就径直走到队伍的指导员跟前,向他说明了自己想要参加红军,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指导员问了问他的年纪,王扶之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17岁”。
就这样,原本12岁的王扶之通过谎报年龄,偷偷给年龄加了五岁,这才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在刘志丹所在的红军"少共营"服役。
当上红军战士后,王扶之就总是想着找准机会展示一下自己,最好再能立功。当时红军的装备条件不好,拥有的枪不多,不能做到人手一支。王扶之是刚入伍的新兵,肯定是分不到到枪的。但是王扶之并不因此沮丧,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战斗当中。
在一次战斗中,王扶之所在的分队负责正面进攻,他和同伴们径直从高地冲下去迎击敌人。敌人看到王扶之的分队战士们面孔都比较稚嫩,是一群娃娃兵,就表现出轻视的态度,放松了防备。
敌人的轻视反倒激发了王扶之和战友们的冲劲,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顶着枪林弹雨向敌人的战斗冲锋。王扶之则找准机会冲到了一个敌军士兵身前,用梭镖抵在他的脖子上,告诉他交枪不杀。王扶之就这样俘虏了一个敌人,也收获了一件战利品,这就是他参军后得到的第一支枪。
依靠苍蝇,死里逃生
王扶之经过了战场了血雨腥风的洗礼,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士。由于头脑机灵,实战经验丰富,作战的能力也较好,王扶之在29岁的时候就就成为红军的一名指挥官。
在一次战斗中,王扶之正在与其他同志商量作战计划时,正好敌人炮击红军的作战指挥所,一枚炮弹飞了过来,五位同志在炮击中牺牲。
王扶之与另外两位生还的同志都受了很重的伤,但他们没有放弃生的希望,依然努力地寻找从坍塌的废墟中逃出去的方法。他们和外界的联络完全中断,即使使用敲击发出求救信号的传统方法也无济于事。
在地面上的战士们看到作战指挥所被炮弹炸毁,也非常担心里面人的安全,他们一边奋力抵抗敌军的进攻,另一边也在积极地开展救援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敌军地炮击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见到废墟里有人生还得迹象,于是就有些战士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认为指挥所里的人也许已经全部牺牲,没必要再继续开展救援。
就在这时,上级下达了死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就算是王扶之死了,也必须要找到他的尸骸,将其送回家乡下葬。于是救援工作继续展开,战士们继续向下挖。挖着挖着,从废墟中飞出了两只苍蝇。大伙立刻来了精神,既然苍蝇都能在废墟中存活这么久,王扶之肯定也没问题。最终,在当天夜里,王扶之顺利获救,捡回了一条命。
如果不是这两只苍蝇,王扶之或许就再也不能重见天日了,当然这也仰仗了地面上战士们的努力挖掘和王扶之的顽强生命力与求生意愿,如果地面上的战士们放弃救援,或者是王扶之自己没撑住,那么也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
相见不识,父子团聚
王扶之跟随红军走南闯北,参加了无数场战斗,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王扶之被授予大校军衔,也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之一。王扶之戎马一生,离家三十载,中间一次也未曾回家看望,敌人已被消灭,国家也获得了新生,王扶之便想回家探望一下父亲。
王扶之与警卫员一起回到了子洲县的老家,车站离王扶之的家还有很长一段路程,两人携带的行李不少,警卫员便提出向附近过路的老农租一头驴。
老农牵着驴与王扶之的警卫员一起走在路上,闲来无事,王扶之便和老农聊起了天。当老农说到自己的住处,又说到自己有一个儿子12岁参军一去不返时,王扶之连忙问起老农的姓名,又仔细地打量了老农,最后突然意识到眼前正是自己阔别三十年的父亲。老农得知自己的儿子平安无事还取得了这么大的功绩,非常激动,父子二人时隔三十年终于团圆了。
结语
王扶之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不仅自己曾被埋在废墟下,险些丧生,他与父亲也长达三十年未能见面。
所以说,一切安稳幸福的岁月,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在我们享受着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家人经常团聚时,别忘了革命英雄们为我们做出的牺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