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皇太极的大礼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忠明率叛军在鸭绿江口与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率领的后金兵会合,随即剃发明志,正式投降后金

这二人的归顺已经让皇太极欣喜若狂。然而,他的好事还没有结束。

因为,没过多久,孔有德、耿忠明合力攻陷了战略要地旅顺,逼迫了又一位明朝大将投诚,又给皇太极献上了一份大礼。

这个将领就是之前把孔、耿二人打得满世界跑的明朝著名将领——尚可喜。

那么,这个被后人辱骂、调侃的明朝大将,真的如众人所说的,是一个两姓家奴的大汉奸吗?

我看未必,若大家仔细看尚可喜的一生,就会惊讶地发现,尚可喜的投降其实另有隐情,可以说是被逼迫的结果。

只不过,逼迫他的,不是清朝,而是已经腐败的大明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闯关东

现在,我们一起还原一个真实的尚可喜。

尚可喜,字吉,号震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人,卒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享年七十二岁,是“三藩”之中最长寿的人。

尚可喜的祖籍是山西洪洞县,出身贫寒,为了生计,尚家迁徙到河北真定府衡水县,在这里安家落户。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尚可喜祖父尚继官这一代,再一次被迫举家迁徙。他们一路北上闯关东,在一番艰苦创业后,他们在辽东海州卫罗家堡落户了。

在辽东期间,尚继官的儿子尚学礼娶了媳妇,他们生儿育女,一共生下四个儿子,即尚可进、尚可爱、尚可和、尚可喜。尚可喜排行老四,最小。

别看尚可喜年龄最小,却从小就有侠烈的性格,遇到不平的事情,就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就这样,在“拉帮结派”的玩耍中,尚可喜慢慢长大了,然而,还没等尚可喜选择好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天却已经默默给他安排好了,逼着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归路

天启元年(1621年)二月,十七岁的尚可喜随父亲去辽西走亲访友。结果,这一年三月努尔哈赤发动了辽沈战役,让尚家天翻地覆,家破人亡......

当时,在努尔哈赤的攻击下,辽阳、沈阳相继失守,攻陷这两城后,努尔哈赤以这两个城为圆点,大肆侵略、抢夺周围的乡镇。

在八旗铁骑的铁蹄下,尚可喜老家海州被攻陷,尚可喜的母亲死于战火,兄、嫂、侄以及仆人全部失踪,不知生死。

尚可喜与父亲痛不欲生,却又无可奈何。为了活命,他们来到了松山,安顿好尚可喜后,尚学礼为了打探亲人的下落,毅然决定参军,来到了毛文龙手下,一起开赴辽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仅仅一年,尚可喜便与父亲失去了联系。

因为,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五万大军,发动广宁之战,明军无力反抗,全线溃败,把广宁拱手相让了。

在这场溃败中,士兵、难民四散奔逃,大家纷纷逃往山海关内,这种情况下, 明朝的驿站失去了作用,所以关外的尚学礼与关内的尚可喜失联了。

天启三年(1623年)四月,在吃了一年难民饭的尚可喜再也忍受不了,他不顾其他人反对,决定独自返回辽东,为了寻找父亲,他“编入卒伍”,成了明朝的一名水军。

当兵后,在一次无意之间,尚可喜得知毛文龙打入了敌后,占据了皮岛,在敌占区打游击。得知这个消息,尚可喜欣喜若狂,毛文龙是父亲的顶头上司,他若没死,父亲极有可能也活着,就在皮岛。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尚可喜终于跋山涉水来到了皮岛,这对失去联系长达四年的父子,在皮岛胜利会师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父子团圆的幸福生活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就再次分离了。这一次,将是永远的分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精忠报国

就在父子二人重逢的一个月后,作为毛文龙手下中级将领的尚学礼就要出任务了,他奉命带兵出征,去辽阳一带打游击战。

尚学礼一直打这种战斗,他并不认为有什么危险,结果轻敌冒进,中后金军的埋伏,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看到父亲的遗体后,尚可喜失声痛哭,在场之人无不感动。见此情景,主帅毛文龙上奏朝廷,让尚可喜世袭罔替,接替老爹的职位,成为新一代“游击将军”,与此同时,毛文龙正式收尚可喜为养子,赐名毛永喜。

作为皮岛岛主的养子,尚可喜的生活还算滋润,直到毛文龙惨死,他的幸福生活再一次戛然而止。

毛文龙死后,树倒猢狲散,可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并没有像其他将士一样出走,而是选择留守皮岛,报效国家。

在驻守期间,尚可喜干了一件漂亮的事情,让他进入大明朝廷的眼帘,被委以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就是“解救黄龙”事件。

在崇祯四年(1631年)十月,皮岛再一次爆发了内战(原因至今不明),皮岛总兵黄龙被绑缚在演武场,即将性命不保。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尚可喜带兵冲了进去,救了黄龙一命。

黄龙与尚可喜本身关系并不好,所以黄龙被救出后,大为感动,对尚可喜说:“公大度,非人所能,且驭变定乱,济世才也。”也就是从这以后,黄龙对尚可喜委以重任,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副将。

傍上了黄龙这棵大树,尚可喜的仕途可算是步入正轨了,可惜没多久,他就出事了。

崇祯五年(1632年),孔有德、耿忠明、李九龙在登州造反,为了平反,朝廷急令黄龙出兵,讨伐孔有德。于是,黄龙便命尚可喜率领八十艘战舰杨帆南进,去登州支援祖大弼,消灭叛军。

哪知,尚可喜一路南下,还没开战,一场飓风就让他全军覆没了。

尚可喜和幸存官兵乘上一艘破船,历尽千辛才漂流到登州城外,死里逃生。哪知,围城的祖大弼压根不认识尚可喜,认为他是叛军,准备杀之。好在,临刑前有人把尚可喜认出来了,最终,在黄龙的担保下,尚可喜才被释放了出来。

命是保住了,可这事让尚可喜相当受伤......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误杀将士),朝廷居然一点表示都没有,他终于明白了那些忠心报国的将领的心情,也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无能。

于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赌气的尚可喜不打算参加登州之战了,在黄龙的帮助下,尚可喜离开了登州这个伤心地,回到了辽东。

很遗憾的是,不久的将来,因为一个人的突然战死,尚可喜还得来一次登州,并在这里再伤心一次,这个战死的人,就是他的顶头上司——黄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攻陷旅顺

孔有德等人投降后,为了显示自己能力,也为了给新老板一个见面礼,他们准备攻陷旅顺,以解除皇太极的南顾之忧,开启一条南下的通道。

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皇太极命岳托为左翼,德格类、多铎、孔有德、耿忠明为右翼,各自率领一万兵马,兵分两路,攻打旅顺。

此时,镇守旅顺的,正是皮岛最高统帅黄龙。他虽然骁勇善战,也架不住后金的群狼战术。何况,来犯的还不是狼,而是后金一等一的猛虎。

最终,在八旗将士的猛攻之下,旅顺被攻破。看到进入城内的敌军后,黄龙“向南拜辞,披重铠巷战”,最终战死。

黄龙战死的消息传出后,在旅顺城掀起了一场自杀殉国的浪潮,所有人都愿意追随黄龙而去,他们或举家自尽,或奋勇杀敌,这其中就包括尚可喜留在旅顺的三位夫人。

就在旅顺城破,尚家举族自杀时(小部分人贪生怕死被清军俘获),尚可喜正从鹿岛出发,赶去支援旅顺,结果走到一半,就收到城破人亡的消息。

旅顺城破,皮岛即将不保,尚可喜能去哪里呢?除了投降清朝他还能怎么办?

尚可喜“南望恸哭,招魂社位祭奠黄镇及逝世的将佐并夫人”,随后率军南下,投奔登州去了,所以,即使在家破人亡的此时,尚可喜依然没有当汉奸的打算。

然而,历史即将证明,尚可喜投奔登州的举动,注定将是一场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山东官员的诡计

在尚可喜眼中:自己是烈士之后,父亲因抗金而战死;长兄尚可进被俘,至今杳无音信;旅顺城破,自己的三位夫人为保皇恩,集体投海自尽。

对于国家来说,自己的家族是对朝廷有贡献的,朝廷多多少少会有所表示,以告慰家人在天之灵,也好让活着的人继续努力为他们卖命。

结果,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对于尚可喜这种忠烈之家,朝廷不仅没有任何抚恤,反而处处排挤,希望他赶紧离开登州,另谋出路。

朝廷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中了山东官员的诡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登州的官员早就耳闻尚可喜骁勇善战,他们害怕尚可喜来了之后接替了他们的位置,所以玩命地陷害、诬告尚可喜,想把他弄走。

此外,前面又有孔有德造反的先例,山东官员对辽东将领的信任尽失,他们不想出现“第二个孔有德。”

就这样,在这群山东官员的陷害与“防患于未然”之下,昏庸的朝廷也不加查证,完全相信山东官员的说辞,认为尚可喜“另有所图”。

没有抚恤不说,朝廷还对尚可喜的要求,以“再议”为由全部拒绝了,最终导致尚可喜在山东孤立无援,连粮饷都断了。

就这样,因为前后失据,尚可喜只能率军离开这片伤心地,他只能返回鹿岛,独自去面对自己的未来了。

到了这里,也就不难看出,此时的明王朝已经腐败到何种地步了,竟然让抗金将士毫无容身之地,这样的国家,不亡才真是奇了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尚可喜降清

《明清史料》记载,尚可喜回到鹿岛后,继续整顿兵马,准备继续为明王朝效力,继续讨伐后金,为死去的家人报仇。

然而,还是那句话:理想和现实有时候差别是巨大的。

刚刚回到辽东后,尚可喜就得到了一个情报:新任命的皮岛总兵沈世魁(原皮岛副将)准备置他于死地。

沈世魁因仗着自己是毛文龙的姻亲关系,一直跟总兵黄龙不对付,总想取而代之,所以对于黄龙亲信的尚可喜,自然是欲杀之而后快。

当初旅顺沦陷,尚可喜逃到了山东,沈世魁当时也打算逃到登州,结果看到尚可喜去了,他就不去了,他又回到皮岛,整顿兵马。

结果,沈世魁此举,竟然因祸得福了。

朝廷见沈世魁如此“忠心”,直接大笔一挥,册封他为东江总兵,替了黄龙的位置。结果,他的美梦还没做完,就得知尚可喜率军返回辽东了。

得知“仇人”将至,沈世魁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沈世魁主动刨出“橄榄枝”,邀请尚可喜去皮岛,一起创业。

对于沈世魁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尚可喜想都没想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大概是天不亡尚,尚可喜一行人走到长山岛时,突然遭遇暴风雨,导致舟师不能行,只能暂时躲避风雨,稍后出发。

然而,得知尚可喜不前进后,沈世魁表现得相当急躁,三番五次下令“急调”,催他出发。同时,沈世魁的亲信也频繁送信,希望他快点动身,说已经准备好酒肉相迎了。

对于这种极其反常的举动,尚可喜起疑心了,他偷偷派遣亲信去皮岛以探虚实。结果,亲信回来,禀报道:“您别去了,那就是一场鸿门宴,去了,您就成了食材了。”

得知此结果,尚可喜心如死灰,欲哭无泪道:

吾束发行间,海上立功,血战十余年,父母兄弟妻子先后丧亡,出万死一生,计不过为朝廷追亡逐叛,而冒功忌能之人,乃出力而挤之死地。今权归世奎,欲杀一营将如疾风卷叶特易易耳。大丈夫将归处天下,宁肯以七尺之躯俯首就戳乎?

摊上这样一个朝廷,真是天之大,竟然已无尚可喜的容身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敢问路在何方?路其实就在脚下。

在这种绝境之下,手下部将对尚可喜说:“时闻太宗皇帝豁达神武,延揽英雄,视汉人如同体,遂决策输成”。这让尚可喜开始动了投诚的心。

没多久,尚家幸存的二十七名家属又联合给尚可喜写了一封劝降信,最终坚定了尚可喜的决心。

崇祯七年(1634年)元旦,尚可喜率领手下大小将领共计一万名,正式投降后金,史称皇太极“大悦”。

盖棺定论一下:

“当英雄很累,当汉奸很轻松......”这句话是后人贬损尚可喜时说的话。

可是,这个英雄,为什么当得这么累?这个汉奸,又为何当得这么轻松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浴血奋战的英雄自甘堕落成汉奸了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一起分享更多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