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结束了五十多年软禁生活的张学良,前往美国探亲。中央得知此事后,派人与张学良进行联系,并表示欢迎他随时回大陆探望。

张学良却回复道:“回去可以,但我有三个要求……”

张学良的三个条件是什么?他最后是否回到了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危受命的东北少帅

1928年,张作霖在回东北的途中,被日本人预先埋伏好的炸药炸成重伤,还没被送回家就断了气。

就这样,一代枭雄“东北王”突然陨落,东北军正式由27岁的张学良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原大地上,东北军无疑是一支强悍的部队。张作霖在世时,就有许多军队将其视作威胁,老蒋也多次试图收编这支部队,但都没能成功。

张作霖之所以被炸伤,也是因为他性格太刚强,日本人觉得不好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张学良刚一上任便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首先北边的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入侵东北。

其次就是国民政府北伐的脚步也在不断逼近东北,冯玉祥与阎锡山等北方军队都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手下败将,现在老蒋也在观察张学良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因为张学良年轻气盛,根基不稳,威望也不够,他又是临危受命统领一军的,军中难免有人对他的能力产生怀疑。

像那些有野心的将领,都想拥兵自重,导致东北军内部出现了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问题,就连征战了一辈子的张作霖都没能解决,更别提一个经验不足的年轻少帅了。

虽然对于张学良来说,眼下似乎已经没了出路,但他还是凭借着机智的头脑,审时度势,为东北军选择了一条最合适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先是对日本人的接近表示了明确拒绝。他的理由很简单,日本人与他之间有杀父之仇,他怎么可能再与日本人进行合作?

拒绝的理由名正言顺,日本人自然也没脸再对东北军的抵抗表示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他又开始整治东北军内部。他将一些亲日派,以及试图搞分裂的人都拔除了出去,使东北军维持统一。

等将东北的局势基本控制到稳定状态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国民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中原大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老蒋、冯玉祥、阎锡山以及桂系军队打得不可开交,而一旁观望的张学良则成为了这场大战最关键的一步棋。

他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各方势力的拉拢对象。

张学良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赌注”放在国民党军队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之所以会选择国民党,除了预示到老蒋会是最后的赢家外,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目前能与日军抗衡的,只有国军了。

不得不说,若只单论他这个人的话,张学良无疑是一位具有民族精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张学良便正式通电昭告全国,宣布东三省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统辖。

老蒋也因为这件事对张学良表示了嘉奖,并开始对他予以重任。

后来,张学良奉老蒋之命率军入驻北平、天津等地,为国民政府稳定中原的政权。

但他没想到,这一举动最终让他悔恨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生的愧疚

东北军主力随张学良进入关内后,导致东北边防出现空虚,这就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

之后,日军不断在东北边界制造摩擦,发动冲突,而面对这些挑衅,张学良给出的回复依旧是“不予还击”。

当时很多人对张学良这种行为不理解,纷纷指责他有畏战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晚年时也曾提过此事,他的解释是,因为以国内当时的实力,是打不过日军的。若是他们轻易对日军反击,反而会给日军大规模入侵的理由。

虽然他是从大局考虑的,但这种一忍再忍的方式却助长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当时张学良以为日军还是像以前一样“小打小闹”,依旧对东北军下令“绝对不可抵抗”。

然而,就是他这个决定,让整个沈阳在一夜之间沦陷。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几日之内,整个东三省就沦为了日军的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震惊不已,他连忙上报老蒋,请求回东北抗日。

但老蒋并未同意,依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理念。实际上他是怕张学良离开后,北方的政权会脱离他的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张学良继续留在了关内,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

即使他一直在关内帮着老蒋打内战,但他思乡的情绪日渐高涨,每天都想着回家抗日。

后来他率部进攻陕甘红军根据地时,看到了红军张贴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宣传标语,这让他深受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以来做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此时东北军内部也出现了渴望回家乡抗日的声音。

张学良想起了父亲一直教导他“面对日本人,一定要寸土不让”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他的民族意识被唤醒,也终于明白了合作抗日的重要性。之后他多次劝告老蒋抗日,但都没得到回应。

无奈之下,他与杨虎城将军策划了“西安事变”,扣留了老蒋。

中央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了周总理前去,与张学良进行交涉,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党认为,只要老蒋同意抗日,就应该将其释放。

张学良对我党的这个决定感到不可思议,毕竟老蒋曾多次将我军逼上绝路,我党竟然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轻而易举地放过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笑着说:“国难当头,我们应该一致对外,若还计较这些恩怨,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张学良震惊之余,又对我党有了新的了解,他不禁开始暗暗敬佩我党这种深明大义的举动。

之后,在周总理等人的周旋下,“西安事变”被和平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同意停止内战后,要求张学良亲自送自己回南京。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圈套,但张学良还是答应了。

周总理当时还劝过张学良,让他不要随老蒋回南京。

张学良当时依旧承认老蒋的统领,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忠义之人,并不愿背弃老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似乎也预料到了自己的命运,只是坦然对周总理说:“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或许这是我能为中国做的最后一件事。”

“若真是这个结果,希望你们能顺利战胜日军,保卫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东北沦陷后,张学良便多次想以身殉国,他每天都活在巨大的愧疚和痛苦中。

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个审时度势,非常保守的人,这次他之所以会冒这么大风险,做出这么不符合常规的事情,也是因为他不想一错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不知道这次行动能不能赎清之前的罪过,但他已经尽了所有的努力。即使之后不能活着回来,他也无怨无悔。

周总理肃然起敬道:“您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听到这句话后,突然红了眼眶,随后他向周总理鞠了一躬,便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漫回家路

果不其然,刚到南京,老蒋便不出所料地将张学良软禁了。

本来国民政府只判处了张学良十年“管束期”,结果十年后,他又被秘密送往台北,继续软禁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被正式释放。此时张学良已经是一位九十岁高龄老人了。

他被释放出来时,国家已经翻过好几页去了。

虽然这五十多年来,他一直被监管着,但他也一直关注着国家的时局变化。

直到抗日胜利,东北被收复后,张学良激动得几天几夜没合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蒋败退宝岛后,他更是心绪复杂。其实自从与周总理接触后,他便已经预料到,国民党军队绝不会是解放军的对手。

后来的朝鲜战争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想,若是老蒋,他一定不敢对美国人出手。

而在毛主席领导下的志愿军,却敢反抗强大的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西方侵略者,一个只会卑躬屈膝,一个坚决捍卫领土,重拳出击,这就是两个军队在根本上的不同。

像解放军这样具有钢铁般意志力的军队,国民党拿什么与其抗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张学良在出狱后,便不断地寻求与大陆联系的方式。然而,这件事却被台当局知晓,他们谴责张学良不知恩图报,怀有“二心”。

在台当局的阻挠下,张学良与大陆的联系被切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张学良以探亲为由,飞往美国。在美国,他曾秘密到过中国驻美大使馆,与老友吕正操见过面。

吕正操向他传达了中央的意思,中央对他回国表示热烈欢迎。

张学良得知中央的态度后,心情却很复杂,他有一半是放心,一半是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向吕正操表明,回大陆可以,但他有三个要求:一是不希望很多人夹道欢迎自己,二是不接受采访,三是与老友相见时,不想被吹捧恭维。

他最大的心愿还是能低调回到家乡,以后平平淡淡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得知后,也同意了他的请求。但就在众人开始着手准备时,台当局再次将张学良召回,并阻拦他与大陆的联系。

无奈,张学良的回家路再次被中断。

1993年,以黄宏为代表的大陆喜剧演员来台表演,他们还顺路拜访了张学良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黄宏是东北人后,张学良便一直拉着他说话。听着熟悉的家乡话,张学良感动得泪流不止。

他知道他的回家路恐怕已经遥遥无期了,但能见一见家乡的人,他也心满意足了。

最后黄宏请他为家乡题词,而他只写了三个字—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并未解释为何只写这三个字,或许他是想让人将他的名字带回故乡,让家乡的人不要忘了他,不要忘了曾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名叫张学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