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建安有个太守,名叫巩常。手下有一位年轻的侍从,他妻子不知从何时开始,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

因此,侍从就怀疑妻子有奸情。为了查个究竟,他偷偷在家里墙上打了个洞,几次谎称外出,实则是在偷偷监视妻子。

有一天,侍从透过洞口看到妻子正在布机上织布,但她的眼睛却看向不远处的桑树,在和人说说笑笑。

侍从抬头看向那棵树,只见上面有个年轻人,大约十四五岁,穿着青衣服,戴着青头巾。

以为这是奸夫,侍从便拉弓射他。那人却变成了一只蝉,大小如畚箕,伸展着翅膀飞走了。

妻子也随着射箭声惊讶地说:“呀!有人射你。”

侍从觉得这事非常奇怪。

后来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侍从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交谈。

其中一个小孩问另一个:“为什么老是看不见你?”

另一个小孩回答说:“上次倒霉,被人射了,伤口拖了很长时间。”

第一个小孩又问:“今天怎么样了?”

第二个小孩说:“全靠了巩太守梁上的膏药,我把它拿来敷在伤口上,这才痊愈了。”

侍从听后,心中更加疑惑。

他回到府中,对巩常说:“有人偷了您的膏药,您是否有所察觉?”

巩常回答说:“我的膏药早就放到了梁上,别人哪能偷得着呢?”

侍从说:“不一定吧,您还是去看看。”

巩常根本不相信,但为了消除他的疑虑,还是去照做了。

来到梁下,巩常发现膏药原封未动,便说:“你瞧,这不是好好地在这里吗?”

侍从坚持说:“您打开来看看。”

巩常半信半疑,打开了膏药。结果,发现膏药只剩下一半了。

仔细查看膏药表面,似有脚爪的痕迹。

他感到非常惊讶,于是详细询问侍从。

侍从便将之前发生的一切告诉了巩常。

太守府里有位名叫季昌的门客,精通法术,他说:“这事情听起来像是狐狸所为。狐狸变化成人形,迷惑人心,若不及时制止,恐会酿成大祸。”

侍从深以为然,于是请他帮忙捉狐。

季昌答应了,夜里在他家的庭院中设坛作法,祈求天地神灵指引,寻找狐狸的踪迹。

月光下,在一处墙角,有道青影闪现。

季昌迅速抛出早已准备好的符咒,只见那青影被符咒缠住,无法动弹,渐渐显露出原形——是一只青狐。

侍从提棍上前,想打死它。

青狐露出求饶的样子,口吐人言,“你们放了我,我会记住这份宽恕,将来必定报答。”

侍从不理,执意挥棍。

下一瞬,手臂却被人拉住,棍子到底没有落下。

是巩常制止了他,“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不要轻易伤害。况且,它并未做出危害人间的行为。”

在巩常的安排下,青狐被送往城郊,重返自然。

岁月流转,过了几年,巩常有次去郊外巡视,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

洪水冲毁了道路,阻断了归途。

巩常和随行人员被困在山林之中,眼见食物和水即将耗尽,却都束手无策。

就在大家几乎绝望之时,忽然一阵清风拂过,一只青色的狐狸出现在他们面前。

巩常定睛细看,正是自己当年放生的那只。

青狐对着他点了点头,“请跟我来,我带你们走出去。”

巩常的手下担心会有陷阱,劝巩常三思。

巩常苦笑,“眼下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脱困吗?”

说罢,率先跟在青狐后面走。

青狐对这片山林似乎非常熟悉,左绕右绕,很快就找到了一条安全的小路。

不仅如此,还为他们找到一处清澈的水源。

“你们安全了,再行半个时辰,便可平安回到建安。”

巩常拱手,神情诚恳地说道:“多谢搭救之恩。”

青狐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化作一道青光,消失在密林深处。

巩常和随从们沿着青狐指引的方向前进,果然便看到了通往建安的路。

一行人感激不尽,加快脚步往回赶。

过了一段时间,为了感谢青狐的救命之恩,巩常自己掏钱在城外密林旁修建了一座庙宇。

庙宇虽不大,但古朴典雅。青砖灰瓦,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庙内正中央供奉着一尊青狐的塑像,塑像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跃起,穿梭于山林之间。

每到青狐救人的那一天,巩常便会带着家人亲临此处,放下一些食物和清水,作为对青狐的感谢。

久而久之,当地百姓慕名而来,把此庙当成了山神庙。经常会有人携带供品到此,祈求护佑。

有时在月圆之夜,人们会看到一道青影穿梭于林间,又或者停在庙宇附近。

有人讲,只要心诚,青狐就会在梦中给予指引或是安慰。

青狐庙的香火旺盛了很久,故事也随之流传下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