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关于欧美日车企纷纷退出电动车市场的消息充斥着各大新闻头条,特别是苹果、奔驰这些巨头的“撤退”,更是让人怀疑:中国的新能源车是不是在孤军奋战,成为了车企自嗨?今天,我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

苹果放弃造车?是“中计”还是“及时止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苹果。

苹果宣布暂停了电动汽车项目,10年研发、100亿美元砸进去,最后打了个水漂。

有人说这是“中计”,也有人觉得苹果只是“及时止损”。

作为一名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20年的老司机,我得实话实说,这个事儿没有那么简单。

为什么苹果失败了?苹果造车的野心不小,想要复制它在手机领域的成功模式——掌控供应链,拿下大头利润。

但问题是,造车跟造手机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活儿。

手机零部件可能就1000来个,而汽车零部件轻轻松松上几十万个。

苹果确实能做出牛X的电子产品,但汽车的产业链复杂程度远不是一个手机能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苹果还得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电池巨头,苹果想要“拿捏”他们,结果人家不吃这一套,直接拒绝了苹果的苛刻条件。

你说苹果能不气得蹦起来吗?

连供应链都搞不定,造车计划搁浅也就没啥好奇怪的了。

2.

奔驰和丰田:豪车巨头的“撤退”背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看奔驰和丰田

奔驰曾经豪言要在2030年完全实现电动化,但最近却宣布推迟这个计划。

丰田甚至早早就押宝氢能源,还公开“炮轰”电动车,说它们是“低级产品”。

这些现象看上去好像是他们都对电动车失去信心了。

实话实说,奔驰和丰田的“撤退”更多是出于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奔驰原本以为凭借豪车市场的品牌优势,电动车市场能轻松拿下,但现实啪啪打脸——在中国,国产电动车像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已经把奔驰压得喘不过气。

奔驰的新能源车销量仅占19%,远低于预期。

说白了,电动车这条路并不好走,奔驰和丰田暂时“转身”,其实也是为了守住燃油车的阵地,避免被打得太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中国新能源车:是不是车企自嗨?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新能源车是不是在自嗨?

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欧美日车企看似在“撤退”,但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却是一片火热,销量蹭蹭上涨。

根据官方数据,吉利、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的月销量已经超过20万辆,而大众、丰田这些传统巨头在中国的销量却被甩在了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车能这么牛?中国在新能源车的产业链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从电池到电机,从生产到供应,几乎全链条自给自足。

而欧美日的车企,电动化布局一直比较分散,无法像中国这样形成产业闭环。

国内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也非常大,补贴、减税政策让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大降低,推动了新能源车的普及。

更重要的是,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正在快速迭代

从最早的电池续航焦虑,到现在的快充、长续航模式,再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中国新能源车已经不再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

比亚迪、小鹏这些品牌的高端车型,已经可以跟国际大牌豪车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