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创作人#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亲密关系里对别人的失望,其实就是疗愈自己内心的良药。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如此体验,因为一次次的失望,陷入了“假性独立”,甚至放弃了对关系的期待。

抑或,有些人因为失望而开始自责、内耗,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进而对关系失去了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跳出关系的视角时,就会发现,对别人的失望,实则是在提醒自己内心有一个生命课题需要成长。

来访者小A有着心理学上讲的三高父母——高控制、高期待和高依赖。

从小到大,父母就像小A头顶盘旋不息的直升机,视小A的欲求、感受与意志不顾,自我感动地“付出与关爱”。

无论她多么努力,取得什么成绩,父母从来都不会表现出赞扬和满意,反而变着法地挑她的刺。

如,学生的任务本是好好学习,考个第一也不代表有多大本事;

考上大学也不是啥厉害的事,邻居小Z初中毕业都已年入50W了,你现在还伸手向家里拿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努力拼搏,让自己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就是为了逃离有毒的家庭。

但奇怪的是,父母的那些苛责和挑剔,却依旧在她头脑里阴魂不散,所以,她会一直要求自己精进自律,不给自己任何放松的机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小A心里,已经内化了父母这种打压责骂的关系模式,于是,核心人格上便呈现出了弗洛伊德口中的超我。

这种超我人格,在亲密关系中,容易对伴侣充满高期待,但凡无法达成预期,就会指责、抱怨、贬损或冷漠。

小A和两任男友相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他们“不思进取”的本性。

前任男友情感细腻、温柔体贴,对工作却从不上心,简历套模板,约好的面试时间说不去就不去,对未来更是没啥清晰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任男友,工作稳定,脾气温和,可他一到周末就睡懒觉,打打游戏、刷刷手机就过去了,职场上也不争不抢,没有晋升的希望。

对于小A来说,感觉男友怎么能这么心安理得地浪费时间呐。

反观她自己,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拼”。

当初为了进现在这家公司,她熬夜收集作品集,入职后,也从未有过松懈,总把自己的时间排地满满当当。

伴侣这边,得过且过,让她对两个人的未来十分不安。

多次咨询中,小A都在细数伴侣那些让她失望的言行,感叹自己总会在一个个“错”的人身上浪费了大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她被问:似乎伴侣总不能像你一样对自己保持高要求,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份期待收回来,只专注于耕耘自己,满足对自己的期待呢?

这个问题瞬间把小A给惹毛了,她立刻反驳到:凭什么只有我要承受这样的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得过且过。

小A的这份愤怒与不满,实则是她父母带来的,只是此刻,把这份压抑多年的情绪给激活了。

在她的人生里,感觉无论如何努力,似乎总有一双眼睛在“高位”凝视着她,同时,不断指着、挑剔处于“低位”的她。

让她每时每刻都处在被攻击和被抛弃的恐惧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她实在承受不了这种感受,所以每次有符合她“优秀、上进”要求的人出现时,她总是会下意识地远离他们。

反倒是那些安于现状,不争不抢的人,一个个阴差阳错地被她“留”了下来。

心理学上讲,人都有完型心理,当你的主人格呈现出一种类型时,你的潜意识,一定会寻求和它互补的人格来达成这种圆满。

对于小A来说,这些人,虽然在世俗成就上会让她失望,但却能在关系中让她处于“高位”。

因此,当你在不同亲密关系里,反复体验到相同的失望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份失望背后具体的期待是什么?

为何我不能自己去满足这份期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灵魂拷问,或许能激起你真实的情绪和需求,以及需求背后的期待和渴望。

所以,当你看见关系中令你失望的部分,也请看见、理解和包容深陷失望的“自己”。

找到一个失望的瞬间,好好地去看看其中的“自己”。

当看到了自己内心恐惧、焦虑的部分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始用更多的爱去包裹自己——接纳、允许和包容。

再加上了解安于当下的生活态度,就不会再时刻紧绷神经了。

允许自己偶尔的休息,反而让自己的内在更加平静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能够用爱托举自己,顺着反复出现的感受、情绪去理解自己,失望也好,回避也罢,我们终能摆脱伤害自己的旧剧本,在新的关系里,开启新的疗愈体验。

娟心理: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栏有疗愈创伤和人格成长的方法,如有需求,可作了解;若有情感心理困扰,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