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被迫撤出赣闽粤苏区,之后在湘江之战中,由于敌军重兵集团的围堵,人数由八万余锐减至三万余。

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仍不顾实际情况,一意孤行按原计划前往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如果继续执行其错误指挥,等于把九死一生突围而出的红军,再次送进敌军布好的口袋,多年辛苦积累的力量将付诸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危急时刻,毛泽东同志提出,应迅速甩开敌军主力,改向敌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

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以三万红军和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硬碰,无异于“叫花子同龙王爷比宝”,这也正是国民党军梦寐以求的。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通过组成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纠正了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

得知重镇遵义被攻克的消息,蒋介石坐不住了,调集150个团的兵力,从各个方向合围遵义,妄图从根本上解决红一方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非常清楚,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费尽心机才将红军逼入贵州,如果任其北渡长江,同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八万余众会合,那相当于纵虎归山。基于此,他算定红一方面军必定急于北渡长江,只需在长江沿线部署重兵,这股红军将插翅难飞。

这就是“四渡赤水”的神奇之处,敌军明明清楚一方面军的战略意图,却硬是在我军巧妙谋划下,被乖乖地牵着鼻子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渡赤水”神奇之二,并非一开始就全盘策划好,而是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敌我力量对比,所做出的临时决策。这要从敌军动向的蛛丝马迹中,准确判断其真正意图,做出最有利于我方的战术动作,在迷惑敌军同时,达到使红军处境转危为安的目的,指挥难度相当之高。

整个过程精彩至极,除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瞒天过海”,这些古人智慧的精华,就连心理战也运用得妙到毫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我军决定从四川泸州以西长江一线北渡,蒋则迅速集中嫡系及地方军阀力量,从四面八方进行围拢,甚至湘、桂、滇军也参与其中,毕其功于一役之心理极为迫切。

我红一方面军北上途中,在土城地区与川军郭勋祺部接触,并引来川军四个旅兵力驰援,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遂决定撤出战斗。并于1935年1月29日,西渡赤水河,进发泸州古蔺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渡赤水

敌军也非常狡猾,立即在我军有可能北渡长江沿线地段,以12旅川军布防,另有薛岳部连同黔军自贵州进入川南,滇军则进入贵州毕节地区,欲切断我入滇通道。

鉴于长江防线已被加强,并有重兵集团持续逼近,我军暂缓北渡,改以川滇黔交界区为发展方向,遂向扎西(今昭通境内)集结,敌分路包抄尾随而至。

为摆脱川、滇敌军合击,我军再次东渡赤水,进入敌力量薄弱的贵州北部。除扎西川军三个旅急忙东进追击外,另有黔军三个团兵力固守娄山关,企图依托“黔北第一险隘”困住我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就妙在我军并未像以往那般继续避敌主力,而是由红3军团力克娄山关,随后于28日再占遵义城。看似又回到原点,形势已大不相同,敌军力被充分调动,对我军真实意图也是云里雾里。正如那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初那支“虎狼之敌”已被拖得疲惫不堪。

娄山关、遵义共歼敌2师另8个团,为长征以来罕有之大胜,全军士气高涨。由此可见,运动战并非是一味“运动”,如何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对敌致命一击才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渡赤水

大捷之后,我军由遵义再渡赤水进入川南。“屡围不歼”令蒋十分焦急,飞临贵阳亲自督战,严令各部继续合围红一方面军。

要点:我军此次进入川南,正是要将敌重兵吸引到该地区,以打开黔、滇地区的运动空间。而蒋却误以为我军欲再次北渡长江,整个战役期间,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多少犯了些认死理的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渡赤水

既然调动敌军集结川南的目的已达到,我军除以一个团兵力故意做出坚决北渡的姿态,其余主力于3月21日晚四渡赤水河,向南急进。

最精彩的一幕来了,由于敌主力都疲于奔命忙着追剿,贵阳防守兵力仅黔军4个团,近乎空城一座。4月2日,我军一部向贵阳方向佯攻。此举令蒋大为惊慌,急令各部火速驰援贵阳城,并备好轿子准备随时撤离。

趁着敌军乱作一团进发贵阳之时,我军长驱直入云南境内,渡过金沙江彻底跳出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渡赤水共历经三个多月,在力量处于弱势,遭受重兵集团围困的不利局面下,我军通过一系列主动灵活的运动,成功迷惑敌军,使其一再产生错觉,最终实现北上的战略目的。其中所表现出的高超指挥艺术,堪称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