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曾经写道:"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我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洪流中,有着无数英雄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献出一份无法忽视的力量,他们是国家繁荣昌盛路上的主力,是爱民族爱国家的典型代表。
而这样的人即使过了很久很久,也应该被人记住。李作鹏是曾经的开国中将,是那个时期的光荣人物,也是值得被铭记的英雄。
但是人的这一生总是得做出很多选择,也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当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应该明白,哪一步是正确,也可能是错误。
李作鹏也是这样,他甚至就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的选择与决定,就铃铛入狱17年,这对于一个曾经也风光无限的人而言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是足以粉碎前半生所做的努力的打击。
而17年后,李作鹏出狱落户在了太原却被要求改名,这样的结果可能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接受。但是李作鹏却欣然接受了,于他而言,在监狱里面17年的打磨,已经让他的心性完全沉淀下来了。普普通通的生活反而让他觉得每天都非常充实。
一、年少立志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硝烟四起,社会动荡,百姓苦不堪言。向来乱世出英雄,有压榨就有反抗。而李作鹏就是反抗大军的一员。
1914年,李作鹏出生在江西吉安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家庭贫困,但是他是家里兄弟姐妹中读书读得最好的。所以父母也竭力送他去读书,但是因为特殊的家庭条件,他总是一种半农半读的状态。
即使是这样,李作鹏的成绩也非常好。他喜欢读书看书,喜欢读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在年幼的李作鹏心中也亮起了一束光,指引他不断前进、照亮他前进的方向。
生在那个年代,也有着那个年代中国人身上具备的使命感。哪怕他只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小屁孩,哪怕他在那时微薄的力量并不能改变什么东西。但是每一股力量汇集在一起也能拧成一股坚硬的绳索,将民族与国家拉回它们原本的样子。
16岁的李作鹏脸上还有着青少年的青涩与稚气,但是眼神却已经透着一股坚定与沉着。在李作鹏16岁这一年,井冈山下来的红军在他家乡附近扩红、招纳新兵。
16岁的李作鹏,还是个孩子的李作鹏便参加了红军组织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成为了一名模范的少先队员。后来自然而然地加入了红军队伍,成为他曾经向往人群中的一员。
二、英勇作战
年轻人永远是战斗的主力军,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他们强壮而努力。那个时期的青年人大多都有着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不怕苦、不怕累。于那个时期的他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儿女情长,不是快意恩仇,而是国家安危与国家前途。
国家与民族是所有人心上的朱砂痣与心里的白月光。 加入红军后,李作鹏逐渐褪去青涩,已经有了一名士兵的精气神与魄力。他作战经验不丰富,但是他善于在每一次战斗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他年纪较轻,却没有年轻人的莽撞,而是沉稳无比。
他少言寡语,却总是能在关键时候说出解决办法。年轻时的李作鹏,这样的李作鹏,是每个青年人都应该做到的样子
每一段历史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一样的任务与故事。然而李作鹏参军后的每一个时期,中国每一个革命任务都有着李作鹏的参与,每一个故事有着李作鹏的身影。
抗战爆发以后,李作鹏依旧是冲在了战斗的最前线,带领着他的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而在与敌军的一次交锋中,虽然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李作鹏的,但是他也为此失去了一双眼睛。诸如此类,在抗战最前线战斗,这样的伤对于李作鹏而言,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但是李作鹏从未因此产生畏惧的心理,于他而言,战争后留下的伤疤都是他光荣的见证。每一处伤疤都代表了他的英勇与无畏。这样的李作鹏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却依旧散发着耀眼光芒。抗战胜利后,在作战中有着优秀表现的李作鹏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成为了一名功德显著的将军。
三、晚年颠簸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可能你上一秒还在受人追捧,下一秒却成为万人唾弃的对象;可能你也曾经也是一个鲜衣怒马的得意少年,最后却无人理睬,无人关怀;可能你也曾是征战四方、心怀天下的勇士,最后却进入牢门,饱受牢狱之灾。
在动荡时期,思想动荡。李作鹏在那个时期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反而选择与林为伍。以至于后来清算了林等人的罪责之后,李作鹏也因此牵连被判刑17年。
原本的生活应是荣誉加持,安度晚年,然而也就是因为那个错误的立场,却只能在牢狱之中,与墙壁为友,冷冷清清度过17年。所幸的是,后来通过保外就医,安置在太原生活。
但是组织上却强制要求他改名,经过协调之后,李作鹏改名为"李明"落户太原进行生活。已经古稀之年的他早就没有年轻时的躁动与坚持。晚年的李将军只是每天练着书法,养着花草,做着修身养性的事情。这样的生活对于他而言,虽然归于平淡,却也充实。
我们其实无法用单薄的话语来概括李作鹏的一生。有人说他错了,他不应该在动荡时期做出那样的选择。也有人说他是英雄,与中国士兵一起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保留了民族的尊严。
其使这样单薄的语言支撑不起李作鹏的一生,也无法用寥寥几句的评价去概括他的对与错。他只是在动荡的年代成为了英雄,却在错误的时期做出了普通人也会做的选择。
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