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上长了“泡泡”怎么办?

肺大疱

什么是肺大疱?

肺大疱是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破裂的肺泡相互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直径大于1cm的含气囊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因

肺大疱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01

先天性因素

发育异常:先天性肺大疱多见于小儿,由于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黏膜皱襞呈瓣膜状,软骨发育不良,引起活瓣作用所致。

02

后天性因素

  1. 肺部疾病:肺气肿、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 肺部感染: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导致肺泡壁损伤,进而形成肺大疱。

  3. 外伤:胸部创伤也可能导致肺大疱的形成。

  4. 吸烟:长期吸烟会损害肺泡壁,增加肺大疱的风险。

  5.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可能会增加肺大疱的风险。

  6. 其他风险因素:肥胖、慢性呼吸衰竭和某些职业暴露(如接触石棉)也可能增加患肺大疱的风险。

症状

肺大疱患者的症状与大疱的数目、大小 以及是否伴有其他肺部疾病密切相关。

典型症状

01

较小的、数目少的单纯肺大疱,可无任何症状,有的患者只是在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时偶尔被发现。

02

体积大或多发性肺大疱,可有胸闷、气短,少数肺大疱患者有咯血和胸痛。

伴随症状

01

若肺大疱破裂,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会突然气急、呼吸困难、紫绀、气管向健侧移位。

02

若患者继发感染,可出现咳嗽、发热,原有的喘憋症状加重。

03

肺间部大疱或大疱所在的肺组织与胸顶粘连,如果粘连撕裂,可出现活动性出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大疱≠气胸

很多人误以为肺大疱就是气胸,到底是不是呢?答案是否。那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肺大疱

是指肺泡壁破裂后,多个肺泡融合形成的充满空气的较大空腔,是肺部的一种病变。

气胸

是指胸腔内的负压环境被破坏,导致空气进入胸腔和肺组织之间的空间(胸膜腔),造成肺部分或完全塌陷。

01

两者胸片均显示局部肺野透亮度增高,但气胸患者的胸片透亮度更高,局部完全无肺纹理,且肺组织向肺门方向压缩,弧度与肺大疱相反。

02

气胸为突发起病,病情变化快;肺大疱病情发展较慢。

03

胸部CT是最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

肺大疱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胸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肺大疱若破裂,从而引发自发性气胸、呼吸困难及发绀等严重症状。

肺大疱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01

采取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过度担心。

02

积极治疗原发病。

03

戒烟戒酒,注意休息。

04

避免屏气、剧烈咳嗽、用力搬重物及感冒。

治疗

01

肺大疱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检查发现的无症状的肺大疱一般无需治疗。

02

若患者因肺大疱而出现反复自发性气胸或患者因肺大疱体积巨大,引起呼吸困难,则手术治疗可能是肺大疱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临床常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肺大疱的微创手术,应用胸腔镜,在病人的侧胸壁做1个小切口,插入套管,置入镜头,手术医生通过胸腔镜特殊操作器械找到肺大疱,切除肺大疱。

手术适应症

01

肺大疱破裂,引起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

02

大体积的肺大疱压迫临近肺组织。

03

肺大疱发生反复感染。

手术禁忌症

胸膜腔紧密而广泛粘连、出血性疾病或肺功严重受损,术中不能耐受单侧肺通气时不宜进行胸腔镜手术。

单孔胸腔镜特点

01

微创性:手术仅需在患者侧胸壁开一个2-3cm长的小孔,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大减小

02

恢复快:由于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通常较快,一般需要1-2周的时间即可完全恢复。

03

安全性高: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尽管所有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

手术后注意事项

01

手术后平卧位,对局部渗血、皮下气肿及漏气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02

术后早期可能需要卧床休息,以减少肺部负担和促进伤口愈合。后期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恢复情况,开始短距离的步行,可以帮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延长步行时间、增加步行速度。

03

术后呼吸训练至关重要,进行深呼吸练习、咳嗽以及激励式肺量计的使用,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炎和肺不张。定时翻身和拍背,帮助排出分泌物。

04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和防止脱水。

05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包括止痛药、抗生素等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按时回医院进行术后随访,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撰写:黄菲燕

审稿:杨利英 陈学瑜 喻盛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