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老爷们,大家好呀,不知道是不是笔者的错觉,今年的双十一竟然格外的冷清,如果你也有这种感受,不妨继续往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30日,双十一期间全网累计销售额达到了8450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前一年11%的增长率,今年的双十一GMV预计实现了约15%的增长。尽管这一数字依然庞大,但与前些年动辄百分之几十的增长相比,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这三大电商巨头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即便是它们,也难以掩盖双十一逐渐降温的趋势。直播销售平台如快手和抖音虽然为双十一增添了几分新意,但终究难以挽回整体冷清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数据,实际的感受或许更明显一点,与往昔双十一刷屏盛况相比,今年不少网友表示:

“一觉醒来双十一就结束了”

“刚想起来昨天是双十一”

“今年过了次啥也没买的双十一”

下面是双十一前的周末,不同时间不同平台的热搜词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了没有,除了某博上有一个天猫的官宣词条,再也没有与双十一有关的热搜词条。唯一沾点边的还是“雷军的双十一推荐清单”,我想这多半还是蹭了雷军的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双11这个往年流量最高,话题最多,全民参与的盛大购物节,越来越走下坡路了呢?

首先是消费者变得理性了。这么多年来,双十一的各种促销活动和套路,简直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迷宫游戏。复杂的满减、优惠券、预售等规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算得头昏脑涨。不少消费者们已经开始厌倦了这种无休止的游戏,纷纷选择了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谁也不想为了省那么几十块钱,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规则。关键还不一定能省到钱,“先涨后降”的套路,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教育了消费者,使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消费者也会反过来教育市场,双十一热度的逐年下滑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家的优惠力度减弱也是导致双十一冷清的重要原因。与双十一初期相比,现在的优惠力度似乎没有那么大了。一些品牌厂家只是将双十一作为常规的打折促销时间,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赔本赚吆喝。这样一来,消费者对双十一的期待值就会降低,自然也就没有了往年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商平台的竞争加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增多,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传统的天猫、京东等平台外,拼多多、抖音、小红书等新兴电商平台也在双十一期间发力,争夺市场份额。这种多元化的竞争使得消费者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平台,从而分散了双十一的流量和关注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经济形势的影响。虽然经济形势不是消费者减少消费的唯一原因,但它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家会更加收紧钱袋,对消费的热情也会减弱。双十一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习惯于在日常的直播中购买商品。这些头部主播拥有极高的议价能力,通常能够给出较低的价格。这样一来,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再次购买同类商品的动力就大大减弱了。毕竟,谁也不想在双十一期间为了那么一点优惠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抢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双十一的成功,吸引了平台跟进,所有平台都想要造节。促销常态化消解了双十一的购物需求。直播电商则是进一步降低了购物节的冲击力。

购物节已经失去了狂欢的基础。

那个一天2700亿的双十一,再也回不去了。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