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写了《白崇禧在战前有意无意地戏耍蒋介石,气得刘峙骂他是“寡妇改嫁”》一文,文中讲到:南京国防部在1948年10月22日开会讨论,认为国共双方的中原会战将在徐州方面进行,但徐州“剿总”的军队分散在东起海州、西至郑州的陇海路上,难于应战。为此,何应钦、顾祝同等人主张放弃一些城镇、集中兵力于徐州外围,同时提议以华中“剿总”的第2军、第15军加入黄维第12兵团序列,加入徐州方面作战中来。
1948年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传达《徐蚌会战计划》,要求孙元良、刘汝明、冯治安、李延年等部均向徐州靠拢。
其中,李延年所属第44军由海上南撤上海。
关于李延年,老覃早年写过《抗日名将李延年逃往台湾后,大骂蒋介石,说:国民党不败才怪》一文,文中写:李延年追随蒋介石逃到台湾后,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的罪名扣押,最终被判处了有期徒刑10年。李延年悲愤莫名,痛骂蒋介石,大举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和黑暗。其中,他提到了第44军撤离海州之事。说在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前夕,即11月5日晚上,有人前来敲门,要求跟随军队一起回徐州。
李延年说,自己当晚莫名其妙,到了第二天才收到国防部发来要率部沿陇海铁路向徐州收缩的命令。经过盘问,才知道那人是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安排在海州做海盐生意的代理人。军事行动是至关严密之事,刘峙竟然提前向民间泄露,真是不敢想象。
话说回来,因为南京国防部无法调集足够的船只供第44军海运,临时改变了决定,要求该军沿陇海路西撤,归黄百韬指挥。
如果是在平日,兵团喜添新成员,黄百韬自然是欢欣鼓舞。
但我军已经在11月4日发出了《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
黄百韬兵团所在的新安镇,距徐州约200公里,在整条战线中呈突出之势,最容易受到攻击。当国民党的《徐蚌会战计划》下达,黄百韬火急火燎地整军撤退,顾祝同却突然要求他的兵团不得轻动,要等会合了第44军再一起西撤,
那么,第44军分明就是个累赘嘛。
黄百韬心里有一百个不乐意。
他对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发牢骚说:“国防部作战计划朝令夕改,一变再变,真个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第44军行动迟缓,等了两天,还不见踪影。
黄百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断打电话向刘峙催问。
到后来,他在电话中歇斯底里地狂吼:“44军到底还能不能来?可不能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黄百韬在新安白白消耗了两天宝贵的时间。
7月8日,44军这才姗姗来迟。
当黄百韬指挥第七兵团前锋抵达运河时,发现事先交待刘峙在运河加搭的浮桥竟然是一座都没有搭。
黄百韬愤怒之余,又无比懊恼。
他怒刘峙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上,懊恼自己不该把这么重大的事情托付给刘峙这样一个办事从不着调的人。
他想哭,但哭不出声。
他所能做的,就是组织部队保持好秩序从运河上仅有的一座铁桥过河。
1948年11月8日,我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同时在徐州的北面、西面、东面发起猛攻。
坐镇徐州的刘峙慌了手脚,紧急呼救,要求中原地区的所有机动兵团都向徐州集结,保卫徐州。
驻守在八义集的李弥第13兵团动作迅速,李弥一声令下,他的两个军像风一样往徐州撤。
黄百韬大惊失色,赶紧驱车追上李弥的司令部,恳请李弥帮兄弟一把。
李弥微微一笑,用了一句“军令难违”,轻松地拒绝了黄百韬的请求。
黄百韬失魂落魄,内心升起了一种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悲怆。
李弥第13兵团刚撤,何基沣、张克侠恰到好处地发起了起义,让出了防区,致使我华野13纵一路畅通无阻地抢占了八义集,挡住了黄百韬第7兵团的去路。
7月9日,我华野前委发布了《关于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
华野第4纵队迅速占领了邳县、加口圩、滩上一线运河东岸;第8纵队则由沟上集溏河向南攻击前进;第6、第1、第9纵队及苏北兵团第2、第12纵和中野第11纵队从不同方位杀往新安镇。
黄百韬心慌意乱,在惊忧之下,等不及后卫2个团过河,下令炸毁了运河铁桥,指挥部队向徐州东南转进,在暮色四合中进驻碾庄圩地区。
黄百韬不知道,这碾庄就是他殒命之地。
当晚,我华野各纵设下了以碾庄圩为中心,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6公里口袋,把黄百韬兵团的4个军装在了里面。
各部队高呼起了“全歼黄兵团、活捉黄伯韬”等战斗口号。
老覃在这里特别补充一下,在黄百韬兵团覆灭前,我军一直把黄百韬的名字呼为“黄伯韬”,或写成“黄伯韬”。直到碾庄的战斗结束,解放军缴获了黄百韬本人佩戴的胸章,发现上面写的是“黄百韬”,才统一改为了“黄百韬”。
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负隅顽抗,一直挣扎到了7月22日。
黄百韬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第25军副军长杨延宴从混乱中逃了出来。
按照他的说法,黄百韬是自杀身亡的。
蒋介石后来就在他的指点下,派人挖出了黄百韬的遗体,偷运回了南京。
不过,杜聿明怀疑杨廷宴的说法。
因为,杨廷宴还提到64军军长刘镇湘,说刘镇湘死得也很壮烈——刘镇湘身穿大礼服,佩戴勋章,高呼着口号,英勇冲锋,死于乱弹之中。
1955年,杜聿明被转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时,却见到了活蹦乱跳的刘镇湘。
也就是说,刘镇湘并没有身穿礼服冲锋,而是非常识时务地举手投降,做了俘虏。
杨廷宴说起黄百韬的自杀过程,活灵活现。
他说,黄百韬在“自杀”前曾三次向天发问,自怨和自责“太傻太天真”。
黄百韬的第一个发问是:我为什么要傻乎乎地在新安镇等等了两天第44军?
第二个发问是:我为什么要相信刘峙会在运河上架设浮桥?
第三个发问是:李弥兵团为什么不肯在曹八集附近拉我一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