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他还有强大的洞察力和预判力!在围歼黄百韬兵团还没有结束,粟裕就预判过:"待黄百韬被我军全歼后,邱清泉和李弥的兵团估计就会收缩到徐州附近的外围,在那里建立防线,然后他们会等待时机,配合黄维和李延年的军队,由南、北、西南三个方向,以宿县为中心开始朝着津浦线挺进,很可能是为了打通津浦线!"
果不其然,粟裕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朵里后,蒋介石立刻命令邱清泉和李弥、黄维、李延年三路军团对进,妄图打通津浦线。可惜,粟裕早有预见,提前埋伏,集中优势兵力,让蒋介石的计划刚刚实施便流产,胎死腹中。
但就算是战神,也有紧张的时候。淮海战役便是粟裕这一生最紧张的三大战役之一!因为战役进入最激烈的阶段,炮火不断,哪怕是指挥所也能听到炮火声。而此刻的粟裕已经七天七夜都没有合过眼。脑袋里嗡嗡作响,眼皮越来越重,但他还是凭借强大的意志力保持清醒,静静地盯着地图,随后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说出,然后被快速地传递到各个部队。由粟裕引导出的大兵团作战,多个战场同时爆发出战斗之火。粟裕作为指挥官除了冷静,还需要纵览全局,把握重点。而如果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粟裕还必须连接各个部队,调兵遣将,提前预判敌人下一步计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敌人军情复杂,难以把控,派出去的情报员也很难得到重要情报,这就让粟裕的工作难度变得更大了。
虽然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主力军是刘邓的中野大军,但粟裕的任务更重!粟裕任务是钳制和阻击黄维大军。黄维手里的兵力有40万,而粟裕手里只有30多万。敌我差距巨大,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一旦粟裕牵制不住黄维,刘邓的中野大军将腹背受敌,这场战争将走向难以估料的地步。况且,粟裕还需要关注杜聿明。刘伯承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主要做掉三个兵团:黄维兵团,杜聿明兵团,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粟裕需要三方兼顾,这就让原本就处于弱势的兵力更加紧缺。杜聿明集团撤逃后,粟裕分析了战局后,预判杜聿明集团很有可能是朝着徐州的西南方向逃去。为了狙击杜聿明集团,他开始连夜将原本在华野北线的7个纵队部署在徐州西南方向。粟裕这是想要给杜聿明集团包饺子,杜聿明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逃的够快,解放军根本抓不住自己。
可惜,粟裕早就预料到了,提前布置好埋伏,只等杜聿明进入包围圈。十个多小时后,杜聿明才姗姗来迟,结果等待他的是南北两线的解放军。杜聿明当时就傻了眼,解放军是怎么知道他会往这边逃?还提前埋伏在这里,粟裕预判先知的能力窥见一斑。
因为粟裕需要不断移动指挥所,方便自己判断敌人的动向,加上兵力如此紧缺,如何调配兵力,哪里是重点,哪里需要提前布置……粟裕的脑力运转已达到极限!为了取得最终胜利,粟裕马不停蹄的奔波,甚至到最后,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了,就此落下病根,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心中原定的人选是粟裕,可那时的粟裕就是因为这个病根身体发病,根本无法指挥作战,此事只好换成林彪彭德怀邓华等人。
因为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敌我双方都投入了极大的兵力,战场之广,时间之长,前所未有。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统一指挥下,野战军密切配合,浑然一体,以大兵团整体作战的优势压制敌军。虽然敌人投入的总兵力高达60万,而我军只有40万,但我军发挥出敢打硬仗,敢打恶战的精神,硬生生将敌军拖垮。
粟裕为了配合上级的命令,哪里需要去哪里,但他忍不住还是心中紧张。兵力仅仅是一方面,如何与友军配合也是一大难点。黄维顽抗到底,粟裕所指挥的大军根本无法做到三天之内打破敌军。这个时候,粟裕决定不再穷追猛打,而是配合友军拿下杜聿明。经过粟裕和其他革命战士的不懈努力,淮海战役终于打赢了。粟裕也凭借这些"神仙战",成为当之无愧的战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