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真是演谁像谁。在《觉醒年代》中,他饰演“中国新文化运动总设计师”蔡元培,身着布衣,温雅淡泊,慎重地接受“北大校长”的委任,并提出三个条件,其中就有自掌用人权利。也许受刘备“三顾芧庐”的启发,在上任之前就先三进陈独秀卧房,以虔诚之心高薪聘请了具备真才实学的陈独秀为北大教授、文科学长。他肩负使命,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之决心和精神走上了校长岗位。
蔡元培以40岁高龄留学德、法7年,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在回国前后成立勤工俭学学会,大力组织和帮助一千多名有志青年去“巴黎公社”的故乡、有革命和民主传统的法国留学,让大家接受科学、民主、自由的熏陶,以期给国家培养有用人才。辛亥革命后蔡元培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聘请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统管全国之教育。
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校”,严复出任首任校长。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学校校长。1915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著名教育家、曾任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出任校长,主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1918年毛泽东进入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0年,北京大学先允许女生入班旁听,后正式招收女生,开启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例。在1916年至1927年间,蔡元培担任校长的十年,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蔡元培的“约法三章”,倡导了教育之独立,不让官僚政客干涉教育,奠定了北大应有的传统和精神,北大师生从此视改变国家命运为己任,有了时代、民族之使命感。
蔡元培提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尊其自由发展。”以此推行北大改革,他辞退了一批无担当不称职只谋私利的中外教师,留用了虽政治守旧,但有学术造诣的辜鸿铭等人,聘请陈独秀、夏元瑮、王建祖、温宗禹出任文科、理科、法科、工科学长,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鲁迅、梁漱溟、李四光、马寅初等到校任教。从此一大批主张思想革新、坚持文学革命运动的新人走上了讲台。同时在北大,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也定期发表白话文章,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封建文化,造成轰动效应。蔡元培等人把北大办成了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之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精神高地,推动了国民思想解放运动,是名副其实的“五四运动”策源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北京大学为主的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又举行示威游行,北大学生傅斯年任游行队伍总指挥,集会宣读了北大学生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散发了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军警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等北大师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以营救被捕学生。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支持,“五四运动”之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被迫罢免反动军阀公职,停止签署“巴黎和约”。“五四运动”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北大教授李大钊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者结合中国实际,切实实践马克思主义,并且让更多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