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石家庄日报
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内一科门诊,医务人员正在为患者诊断病情。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大家正在等候就诊。
进入“立冬”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不断加大。寒冷空气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和血管阻塞,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日前,记者走访发现,石家庄市各大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人数有所增加,并且出现年轻化趋势。为此,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主任王立君,她准备了一份“预防锦囊”,教给大家科学预防和治疗,做一个“爱心护脑”的人,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的风险。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1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市三院心内一科门诊,不少市民正在等候就诊。
“我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一直吃药控制得挺好。最近一段时间突然感觉胸闷、胸痛,就来医院找医生瞧一瞧。”67岁的市民赵普说,去年冬天,一个老朋友连续几日的胸闷、胸痛,没有及时就医,结果突然昏迷被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经医院全力抢救,老朋友才脱离生命危险。“我感觉自己的症状和朋友的挺像,就来医院就诊了。”
市民王庆玉是陪同72岁的母亲前来就诊的。“我妈身体一直不错,最近受凉感冒,开始出现心悸、气短的情况,就赶紧带她来医院看看。”
“最近一段时间,医院门诊心脑血管患者明显增多,每天较以前增加了10余例此类患者。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患者数量还会增加。”心内一科主任王立君告诉记者,不仅是门诊,急诊接诊的病人中,有近六成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出现增多的态势。“每年冬季11月至来年3月气候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和抵抗力低下的人群等更要做好防范。”
天气因素是导致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最主要原因。“据统计,气温每降低1℃,心脑血管病发率就会增加2%。”王立君说,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干燥,寒冷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其中病变的血管遇冷更容易收缩,甚至强烈痉挛,发生闭塞,引起心绞痛、脑缺血,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塞、脑卒中。
“饮食不当也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大家也要注意。”王立君说,冬季为了御寒,人们更偏向于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但是过量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从而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此外,冬季运动量会有所减少,运动量减少后可能会降低心脏功能,或者导致血脂、血压等指标出现异常,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便会增加。
科学预防保持心脑血管安全
“我确诊冠心病好几年了,也一直在规律服药进行治疗。可就是这样的话,每到冬天特别冷的那几天,就感觉心脏有点不舒服,冠心病轻微发作。”市民吴先生说,虽然每次经过药物等治疗,也就熬过去了,但这种感觉让他总是担惊受怕,所以专门来找医生瞧一瞧。“我也想问问医生,日常该如何科学防范。”他说。
对此,王立君表示,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注意保暖、定期体检以及坚持治疗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冬季心脑血管防治,首先应注意保暖,注意室内外温差和早晚温差,适时增添衣物,可以减少气温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王立君说,冬季天气干燥应科学补充水分,防止血液过度黏稠,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心血管疾病凌晨起病的很多,因此建议大家在睡觉前喝一杯水,可缓解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注意减少起夜次数,睡觉时房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适当调整饮食也很必要。“冬天热量消耗大,大家偏爱进补,吃热量高、油脂高的食物,这对血脂控制并不友好,建议坚持合理健康的饮食。”王立君说,应坚持适当运动,冬季室外寒冷,可以等太阳出来,温度适宜后再进行锻炼。她特别提醒,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老年人,要及时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发生。”王立君说,心血管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而且应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口袋里。当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避免这些防治误区守护健康
“很多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这是不对的。”王立君说,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青年人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中青年人同样需要关注心脑血管健康,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王立君说,在很多老人的心目中,保健品或中药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无副作用,应该多吃,这是不正确的。“虽然一些保健品或中药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她说,过量服用或不当使用这些产品可能会带来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我在接诊时,遇到一些患者,他们认为患了高血压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还有人认为经常吃药会形成耐药性,效果会越来越差,这都是不正确的。”王立君说,部分高血压患者虽无明显症状,但是高血压一直都在悄悄地损害人们的身体,如心、脑、肾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因此血压高无论有没有症状都需要治疗。经常吃药不会形成耐药性,以高血压患者为例,一开始吃一种药物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当他年龄继续增长,血管会进一步老化,就需要吃更多的药,那么我们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用药,而不是说药物产生耐药性。
王立君提醒,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病后自己感觉不重,不用去医院。“这是非常错误的,发现病情要记得尽早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她说,心肌梗死多为急性发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持续胸闷、疼痛,伴有肩背部放射痛、大汗,发病后3小时是最佳治疗时机,错过最佳时机就不可能完全恢复,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部分人重治疗,轻预防,这也是不正确的。”王立君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是个慢性的过程,有许多危险因素会引发或加重病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早期发现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应以预防为主,越早越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