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武林高手”的故事。
随着中国的影视作品流向海外,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部分外国人都产生了“中国人都会功夫”的误解。在他们眼里:小学生练的广播体操是中国功夫,老年人打的太极拳也是中国功夫,中国就是一个全民学功夫的国家。
如果他们看到中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他们会更加深信不疑。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把战场上的这种“功夫”,叫作“保家卫国爱国精神”。
1926年,我国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四川东北部岳池县的偏远山区里,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小生命。
柴云振家境贫穷,好在他从小就懂事,小小年纪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担。
柴云振原以为自己会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度过平凡的一生。却没想到,在他17岁的时候,被国民党征了兵。
在国民党军队里,他见到了官兵贪污腐败,打骂士兵,还经常不让士兵吃饭。这让他非常愤怒。
柴云振是怎样从国民党士兵,变成解放军的呢?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了。在国民党节节败退的时候,柴云振所在的部队被迫前往前线支援。那时候正是最寒冷的时候,天空中还下着大雪。国民党让他们去前线支援,却不供应给他们粮食。士兵们饿着肚子,又冷得受不了,个个无精打采的,几乎都没有心思打仗。就在这个时候,解放军用高音喇叭对着他们喊话,劝他们投降,保证优待俘虏;还把热气腾腾的馒头送到他们阵地上。一闻到馒头的香气,整营整连官兵都投降了,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里。
在军队里,解放军也确实像他们说的一样,平等优待俘虏。经过教育,柴云振又知道了解放军是为广大的穷苦人民战斗的。柴云振在解放军部队里经历的一切,让他心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下定决心:我要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后,柴云振不畏生死,架着机枪冲在最前面。战斗胜利后,他获得了二等功。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柴云振所在的部队奉命北上,保家卫国。
但是因为美国投入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我军打得很艰苦。
1951年5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朴达峰打阻击战。这一战打得异常艰辛,美国飞机、大炮、坦克齐出,疯狂向志愿军冲击。在那里,他们整整打了五天五夜,双方都伤亡惨重。
柴云振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补充进来的,他被补充到134团3营8连7班当班长。
8连是响当当的英雄连,黄继光、邱少云都是这个连里的人;电影《上甘岭》里的八连,就是以它为原型的。柴云振被补充到8连的时候,敌人已经接连攻下两个山头,炮火直逼柴云振所在的3营。
眼看着敌人就要打上来了,此时的形势万分危急。营长武尚志当机立断,集合剩余的人阻击。又命令柴云振带着7班的战士,向着被敌人占领的山头发起反击,坚决夺回已经被占领的山头!
柴云振领命,带着战士们拼死夺回了山头。可是很快,敌人就用飞机、大炮攻了回来,双方就这样展开拉锯战。在敌人的大炮下,7班的伤亡越来越大,到最后,只剩下了班长柴云振和两名战士。
眼看着山头被敌人占领,柴云振心急如焚。就在这时候,营长一声大喊:“7班班长!”柴云振立刻立正,大声回道:“到!”
“我再给你两个人,一定要把那两个山头拿下来!”
柴云振只感觉有一股气在胸口盘旋汹涌着,他坚定地回应:“是!保证完成任务!”
补充的两个人虽然是团里的通信员,但是也是会打仗的老兵。柴云振就带着四个人,分成了两个战斗小组,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往山头上冲。5个人相互掩护,终于在牺牲了三个人之后摸到了敌人的阵地后面。柴云振一枪打倒了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和另外一名战士往敌人阵地上面扔手榴弹。不清楚枪声、炮声响了多久,两个人终于把山头拿回来了。
敌人虽然被打退了,但是很快就打了回来。柴云振两人立马准备枪支弹药,找到掩体,对着敌人射击。打退敌人几波进攻后,柴云振回头想找一下自己的战友,却没有找到。他想,多半是已经牺牲了。柴云振后来回忆:“可惜了,我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战场上不是悲伤的地方,柴云振整理好情绪,面对敌人的再一次冲锋:这是几名从后方摸上来的美国兵。柴云振端起冲锋枪拼命地扫射,最后只剩下一名黑人士兵,好像被吓傻了一样站在那儿。柴云振又想扣动扳机,可是子弹竟然卡壳了。黑人士兵反应过来,他手上也没有枪,看到柴云振打不出子弹,一声大喊冲了过来。柴云振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在泥坑里扭打起来。柴云振想去扣他的眼睛,手刚摸到黑人士兵脸上,他却一仰头,张嘴狠狠地咬住了柴云振的右手食指。直接把这根手指咬下来半截。
十指连心呀,柴云振痛得一下子没了力气。黑人士兵瞅准空子,摸起一块石头劈头盖脸地往柴云振头上砸。就在柴云振以为自己也没救了的时候,恍惚间听到我军部队的冲锋号角声,紧接着一连声的枪响,我方增援部队打上来了!
黑人士兵吓得转头就跑,柴云振强撑着最后一点力气,摸起枪对准黑人士兵的后背扣动了扳机,黑人士兵倒下了——如果这名黑人士兵能活着回去,当他看到李小龙、成龙后,他一定会认为:在朝鲜战场上以一己之力,打死了数百名美国士兵。最后伤痕累累、弹尽粮绝还敢和他肉搏的,瘦小的中国士兵,一定也是一名“武林高手”。
看到黑人士兵倒下,柴云振松了一口气,昏迷过去。
7班的拼死阻击,为我军扭转战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柴云振是在后方的医院里醒来的,他身上有很多伤口,住了一年才被允许出院。但是柴云振原来的营几乎被打光了,战场上的局势也千变万化,柴云振不知道自己的战友去哪里了,就这样失去了联系。
中朝两国领导人找了柴云振三十多年,柴云振到底去哪里了呢?
柴云振复员回四川老家种地去了。
看到柴云振伤痕累累地从战场上回来了,乡亲们都很好奇他的经历,围着他不停询问。柴云振坚守部队的规定,不透露战场上的事情,只说自己是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虽然好奇,可是柴云振一直不松口,乡亲们也就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不再询问了。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柴云振安安静静的,像一名普通的农民一样,为庄稼的长势和收成操心。但是他的心里,一直挂念着战友们。
他不知道的是,党和人民们也一直没有忘记他,一直在寻找他。可是由于口音的问题,当时文书登记姓名时把柴云振的“振”,写成了“正”。
全中国重名的人那么多,更何况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名字。中央找了柴云振许久,一直都没有找到。部队授予他的两枚勋章,也被搁置了三十多年。
80年代的时候,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问中国。在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他追忆起了当时的志愿军英雄们,其中就有柴云振。
得知过了三十多年还没有柴云振的消息后,金日成和我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不能让英雄就这样被遗忘。最高领导人发出指示:哪怕是大海里捞针,也要找到柴云振。
部队行动起来,刊登了寻人启事的报纸也飞往了全国各地。
皇天不负有心人,柴云振的家人和乡亲们看到了这则寻人启事。他们觉得这上面的人和柴云振很像,就劝说他给有关部门写一封信。在家人和乡亲们的催促下,柴云振终于写了一封信寄出去了。
终于找到柴云振了!
时隔三十多年,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终于在有生之年又见了一面。当天晚上,他们像在部队里一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醉不归!柴云振颤颤巍巍地端起酒碗,清澈的酒水倒映着他苍老的脸庞。30多年的时光,全部压缩在这一碗酒里,柴云振眼里含着泪光,一饮而尽。
迟到的表彰大会召开了,封存了三十多年的徽章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主人。
1985年10月,柴云振作为英雄团成员之一,参加了朝鲜战争30周年纪念。金日成热情招待了这些战斗英雄,颁发了勋章,还和柴云振照了个合影。
之后原15军的军长也专门设宴招待这些战斗英雄们。军长问柴云振有没有什么要求,柴云振只摇头。能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现在的他,只想代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做些事。《闪亮的坐标》里说得好:“保家卫国,九死一生;解甲归田,不慕荣誉。一生忠骨埋清名。”正是这些不畏生死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换得了我们现在的安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