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1892年8月出生于海南文昌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1909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了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中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斗。当时,19岁的张云逸担任敢死队的炸弹队队长,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林觉民等100多位起义壮士英勇牺牲,张云逸因外出侦察幸免于难。为此,他曾自言:“险为黄花岗第七十三烈士。”
1914年,张云逸与叶挺等人进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同盟会派入军阀部队从事秘密反袁斗争,两次率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作战,屡立战功。1926年7月,他率部参加北伐,升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少将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处长,先后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河南等战役战斗,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同年10月,34岁的张云逸在武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后来回忆说:“我入党时年龄已经很大,薪俸相当高,我是为了解放劳动人民才来入党的。”
1929年12月,张云逸和邓小平等人共同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随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7 军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参与创建右江苏区。1931年1月,红7军从驻地出征,半年时间跨越5省、长驱6000余公里,于1931年7月到达中央苏区。在这次被后世称为“小长征”的军事行动中,张云逸指挥部队打垮反动军阀的多次围攻和围追堵截,还连克敌10多座县城,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受到毛泽东、朱德的高度评价。
1933年11月,国民党的第5次“围剿”开始后,张云逸还利用其声望,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代表的名义,与国民党19路军谈判,成功达成了闽西边界与交通问题的协议。此后,张云逸又担任中共驻19路军的军事联络员,同中央代表潘汉年一起与福建人民政府进行了合作反蒋谈判。由于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合作谈判终未取得成功,使红军丧失了此次战略发展机遇,在强敌进攻面前被迫长征。长征途中,张云逸积极协助军委领导,在部队的组织侦察、兵力部署、作战计划、开路设营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力保障了红军领导机关在异常艰苦条件下的高效运行。
长征开始后,张云逸不但要协助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红军与敌地面部队拼杀,而且还亲自担当部队防空隐蔽的指挥重任。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中国的作战飞机仅有三四百架,而日本战机却有三四千架,对日防御已是难以胜任。可是蒋介石为了达成彻底消灭红军的目的,几乎把当时所有能调动的飞机都投入到了对红军的围堵作战中,甚至连担负对日防御的平津及首都南京的空中力量,也被抽调到“剿共”战场。
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令红军遭受严重损失;许多红军指战员死在敌机的扫射下。为了对付敌人的空中扫射,张云逸几乎每天都要指挥部队与空中侦察和滥炸的敌机进行斗争。
1934年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主力第 1、3、5、8、9军团及教导师和中央机关8万余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铁桶合围”,开始长征。红军在突破敌军第4道封锁线时,由于后续部队辎重过多,行动缓慢,遭到强敌薛岳、何健、白崇禧等部的包围攻击,双方在湘江两岸展开空前惨烈的大厮杀。战至11月下旬,红军由8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国民党军也伤亡惨重,仅薛岳、何健所部死伤就达数万人之多。
为了于湘江地区彻底消灭红军,亲临前线指挥的蒋介石急调国民党中央空军王牌第3中队,命令其从南昌起飞,对正在渡江的红军实施空中打击。该中队装备了从意大利进口的CR型驱逐机(战斗轰炸机),该机为双翼飞机,配备420马力大功率发动机,最大时速为360公里/小时。机头上方安有两挺 7.7毫米维克斯机枪(或 12.7 毫米布雷达-萨法特机枪),机身下方两个挂点可增挂2至12颗小型炸弹,还装有一台RA80-1型无线电台,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的战斗机。国民党空军虽然在长城和凇沪抗战中大都无战绩可言(抗战爆发后的战绩另当别论),但在几次对红军的“围剿”作战和这次湘江之战中,却发挥了“超常的战斗力”。
在其多批次、多架次的疯狂轰炸下,红军的鲜血很快就把湘江染红。无论是红军的战斗部队,还是中央纵队,甚至辎重和掩护部队,均遭受严重损失。
面对敌机的肆虐,张云逸打算给空中的敌人一点“颜色”瞧瞧。为此,他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冲到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2师指挥所,集中优秀射手对空中敌机进行集火射击,掩护中央纵队和其他红军部队过江。
凭借可以隐蔽自身的地形,张云逸沉着指挥射手既要瞄准,也要估算好距离。经过多次的对空射击,红军战士用落后的步枪将一架疯狂俯冲而来的 CR 型驱逐机击落,创下我军历史上用步枪打下敌机的先例。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机动灵活地开展运动战,迅速夺取了战略上的主动权。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不断失利,其德国顾问团也束手无策,只好建议蒋介石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力图找到红军主力的确切位置。
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当这些飞机在天上盘旋四处侦察的时候,地上也有一双眼睛在琢磨它们——有了湘江对空作战的经验,张云逸经过认真研究,指导红军军械修理人员改装缴获的国民党军仿马克沁和勃朗宁重机枪,使它们成为能对空射击的“高射机枪”。
据时任红军中革军委警卫营机枪连连长的叶荫庭将军回忆:1935年3月18日,机枪连随中央纵队行进到茅台镇附近山路时,3架敌机在部队隐蔽的丛林上空盘旋一阵后,突然开始轰炸扫射,造成部分红军伤亡,就连苏区中央银行的票子也被炸得满山飘落。
为保障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安全,当时负责茅台地区红军总部安全警戒工作的张云逸决心对空还击。张云逸立即指示机枪连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将4挺“高射机枪”分别架起,形成相隔10米到20米的对空火力网。
不久,又有3架敌机飞临红军主力休整地的茅台镇上空进行侦察,早已做好准备的机枪连待敌机进入预定目标区后,先来了一轮集中“射杀”,第一架敌机立即被打了个“倒栽葱”,拖着长烟落人茅台附近的赤水河里。
叶荫庭回忆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过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 2 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
长征结束后到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又指挥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是真正身经百战的将军。但在将军生前,最让他自豪的还是长征,他曾多次说:“我这一生有两件事值得骄傲:一是率领红7军进行‘小长征’;二是跟随毛主席参加‘大长征’。”
而仅从这两次对空作战中,就可以看出当时条件有多么艰苦,而他又有多么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智慧……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