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琉球是日本历史的一面镜子,冲绳是现代日本复杂的话题。对不少日本人而言,对冲绳的记忆还能回到一艘叫“对马丸”的特殊船只上。
“对马丸”承载的,是冲绳的一场历史悲剧。作为一艘邮船,它却被烙上战争的痛苦印记。这场二战中的沉船事件距今已经过去80年,但回忆似乎并没有被减弱,成为冲绳永远的一个痛。1944年的下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进入尾声,但硝烟在太平洋上并未显得平息多少。相比之下,日本的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美军在强化海洋主动权的同时,加速撕开日本的南部屏障—冲绳。因为这一年的7月,美国终结塞班岛之战,从而具备了从该岛直接起飞B-29轰炸机对除北海道和少数东北地区之外日本本土几乎全境范围进行打击的能力。心急火燎的日本政府向冲绳发出“为本土决战做准备”的号令,并下令将战力之外的公民疏散撤离。
由于日本海军早已再无富裕之力,只得转向投入作为重要邮船的“对马丸”。在组织当地居民撤离过程中,大量人员对于前往未知之地有着抗拒之心,一度难以组织,使得撤离变成一个半强迫性质的号令。按说,强制撤离,是通往安全之路。可谁曾料到,对绝大多数等上船的人尤其是孩童,等于踏上了一条不归路。8月21日的傍晚,“对马丸”和“晓空丸”、“和浦丸”组成的103船团在台风即将来临的风浪中启程驶向目的地长崎。“对马丸”上载有包含大量学生在内的1600余人。根据史料,当时单纯的学生们甚至还带着些许“修学旅行”的天真和兴奋,却不知眼前的航线正在成为一条黄泉之路。
美国潜艇弓鳍鱼(Bowfin)于7月16日驶出珍珠港在东海执行警戒任务,8月21日当天正在久米岛西北海域航行。通过破解暗号,潜艇准确掌握103船团的航线,并判断是“执行重大任务的船团”,决定在夜间发动攻击。次日晚上10点多,美国潜艇用鱼雷击中了“对马丸”。其实,在这场葬身海底的悲剧来临之前,22日的早晨,“对马丸”的船长和军方负责人曾就航线问题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但最终“军令大于天”。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对马丸”临时调整航线,或许改变的是千余人的生命轨迹。
“对马丸”事件在历史上留下的看点有很多。我颇感兴趣的是“对马丸”的孤独。船只被鱼雷击中后,在短时间内发生爆炸,但仍有生还者。同行的“晓空丸”、“和浦丸”以及负责护卫的军船却选择第一时间驶离危险区域,并未开展施救。这种“冷冰冰”背后,有着战时日本的无奈和尴尬。在“对马丸”被击中的9个月前,也是在相近海域,日本的货客两用船只“湖南丸”也是被美军潜艇击中,另一艘船只将其救下后,连同暂时获救的乘客一起又被击中而沉。悲剧面前,不想让更惨的悲剧重演。带着这样的复杂心态,其他船只“抛弃”了“对马丸”,确保了自身按计划抵达长崎。不得不说,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在这样的纠葛中淋漓尽致。
此外,根据当时的生还者之一上原清回忆,在海上整整漂了6天,才有幸奇迹般地被冲到了奄美大岛。当时的人称,由于死者无数,尸体漂浮到岸边,几乎是“肉的海洋”,令人不忍直视。由于散发着恶臭,人们在去埋葬时不得不通过喝烧酒来驱除这种难闻。
但是,对于这一惊世事件,日本政府选择了隐瞒、沉默甚至是封口。直到1982年,芥川龙之介奖作家大城力裕创作的小说《对马丸》出版,以及其后不久的同名漫画问世,才让外界开始更多了解这场不为人知的惨剧。这样与历史面对面,其中的真实来得是何等的冲击!
因此,建在那霸市的对马丸纪念馆的存在十分特别。它一面折射着冲绳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一面与驻在当地随处可见的美军基地相映衬。我很好奇,当地人会如何让历史与现实相融呢?(2024年11月14日写于湖北随州大洪山自在谷酒店2002房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