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
走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建筑师马国馨的办公室,你很难第一眼就找到除了书以外的物品。不论是柜子里、桌面上,还是地上,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他爱看书,也喜欢写书。自1989年推出第一本著作《丹下健三》以来,马国馨在近35年间,相继编撰出版了36本著述。
马国馨出生于1942年,从事建筑行业已经有60余年。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和停车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等,都由他主要负责和主持设计。
“人需要不断地学习。”毕业28年后,马国馨于1987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在建筑学院攻读建筑理论及历史专业博士。这种不断“充电”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他今年82岁,依然笔耕不辍;“意识流”“脱口秀”“AI”等在年轻群体中流行的词汇和现象,他都能侃侃而谈。
2014年,马国馨被选为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会长,探索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20世纪风云变幻,在这一时期,各种思潮涌入,由此形成的建筑风格多样。”他觉得,对待建筑,不要单从一个作品或设计的角度思考,而要将其放在历史的视角之中。“我们不仅要研究中国史、世界史等宏观的内容,学校、班级,个人经历等这些碎片化的内容,拼接起来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闭环。”
在马国馨看来,作为建筑遗产,我们不仅要保护房屋本身,还要保护它所蕴含的信息、记忆和精神。20世纪建筑遗产存在的时间不久,且大多数房屋正在使用之中。延续传统还是进行现代化改造?在保护建筑遗产的同时,怎样使用合适?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马国馨。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建筑感兴趣的?
马国馨:我起初不想学建筑,当时对考古很感兴趣。1959年高考时,正赶上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第一年招生,我本想学这个专业,或许以后能看看古籍,但不想做编辑,所以没有报名。这一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名“北京协和医学院”)招生,学制8年,我父亲是医生,这也很吸引我。不过我估计特别难考,也放弃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我现在会学医。
我选择建筑学专业,一方面是听说系主任是梁思成,这很有号召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建筑学需要学习美术,这在工科专业里很少见,我觉得很好玩。
中青报·中青网:1997年,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院士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马国馨:知道消息后,我写了一首诗:“京城处处飞梨花,云冷絮旋急回家。遥想前途仍路远,细察缓动防跌滑。”后经朋友建议,我将“路远”改为“艰苦”,这首诗现被收录在《学步存稿》一书中。
那时我主持设计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还出版了《丹下健三》。工程效果还不错,当时建筑设计行业有专著的人也不多。其实比我强的人多的是。
当选为院士后,刚开始我的生活没什么变化,就连院士补贴,一个月也只有200元。进入21世纪以后,各个单位、很多事,都想找院士“壮门面”。总的来说,我本着一个原则——谨言慎行。各种讲话我要琢磨半天,不敢到处瞎发表意见。不过,我有自己的态度,对重要的事情有自己的判断。在已发表和很多未发表的书中,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但几乎每篇文章里都有1-2段,在阐释我的观点。
中青报·中青网:在您的参与设计的建筑中,哪一项和您的期待是最符合的?
马国馨:建筑师要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现实主义者。对于一个建筑,你最开始会有一个设想,但是因为种种限制,需要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和各方达成共识,这个共识和你最初的构想可能已经差了很多。在后期施工的过程中,你还可能会遇到材料短缺、某些部分做不了等情况,成品和构想相差得可能会更多。但不论怎样,只要建筑盖起来了,大部分看着还可以,我就有成就感。
一个建筑从设计到建造完成,不仅需要设计,还需要施工、装修等多方的协同。即便是一个小工程,也需要几十人通力合作,大工程可能需要上百人。这是一个具有个人色彩的集体创造行为。
中青报·中青网:您希望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如何去理解一座建筑?
马国馨:建筑本身既是一个物质产品,又是一个艺术品、精神产品。公众通常是从外观来理解,每个人对美的标准是无法统一的,一个建筑只要大多数人觉得还说得过去,我觉得就行。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一个建筑最重要的是要好用。例如住宅,不论楼外贴的是花岗石还是喷涂,对于多数业主来说,内部构造合适才最重要。与此同时,你还要注意绿色低碳、安全性。
对于不同的使用对象,你要满足他们不同的使用需求。房间大小、水池怎么摆合适、冰箱放在哪里方便等,这些其实都很复杂。别看一个住宅只有80平方米、100平方米,和办公大楼等大工程相比,面积没那么大,但设计要难得多。
有很多房子中看不中用,不是设计师名气大,设计得就好。即便是院士设计的建筑,也有好有坏,我们需要一个好的批评环境。
中青报·中青网:现在很多青年建筑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陷入迷茫,觉得行业大不如前,您怎么看?
马国馨:作为一个建筑师,关键是要感兴趣,同时要受得了累、忍得住。每一个行业有自己的兴衰,有些看起来发展不好的行业,也许过两年会很好。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将挣钱多少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那别干了。
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大规模的建设可能没有之前多,但只要有人,就有新的需求。例如,有的老房子需要拆除换新,当前公众对于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的需求不断增多。
来源:中国青年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