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到底是我国本土作物,还是中国人从海外“偷”回来的?
传说红薯曾在饥荒年份挽救过无数中国人的性命,可它却不算我们的主食,“地位”远远比不上土豆!这又是为什么?
如今虽然我国红薯种植量世界第一,但农民都不是很乐意种植,难道种红薯不赚钱吗?
中国红薯的身世,原来是善良的“小偷”养育了它
咱们农作物的种子就像是农业的芯片,需要国民齐心协力来保护,这件事非常重要!但是事实是,人家“偷”我们的猕猴桃,我们也“偷”人家的红薯,礼尚往来,互惠互利才是生存之道嘛!
关于中国红薯的身世认定,这些年都是科学家们分派争论不休的课题。
有一部分专家认为,我国在明代以前就有关于“甘薯”的记载,东汉《异物志》和西晋《南方草木状》中都有细致的描述,因此,红薯是中国本土产物,并非从他国引进的。
更多学者支持另一派观点,认为番薯就是从国外引进的,九州之外谓之“番”,且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文献都能证明,只是因为引进的番薯甘甜所以又被称为甘薯,与我国古代典籍所记录的“甘薯”并非同一种物种。
目前来看“引进说”学派占上风,因为还有引进的具体故事来佐证呢!
当时西班牙人殖民菲律宾,打通了菲律宾至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这让我国沿海地区的商人有了机会参与到这庞大的贸易体系中,其中就包含两位“老陈家”的祖先。
其中一位福州的陈振龙先生,从吕宋岛“偷”薯藤。
他是福州府长乐县青桥村的秀才,弃儒从商后赶上西班牙建设大帆船贸易,经常来往于福州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
西班牙人为了改善菲律宾的粮食不足问题,把红薯带到菲律宾大片种植,这被陈振龙看在眼中,经打听发现这种薯类不仅亩产高,而且耐干旱,对土地的适应性极强,陈振龙就想着怎么也得想办法带到老家去试种一下。
由于西班牙殖民当局对粮食物种管理很严,不允许将红薯种外带,陈振龙想了个绝妙的点子,将薯藤缠在水绳之上,外层涂上泥土,以此避开海关出境检查,历经7天7夜,红薯藤终于漂洋过海到了中国。
陈振龙最开始是将薯藤放在自家院子里试种,四个月后真的有了收获,他非常高兴。
谁知道这一年福建恰逢饥荒,陈振龙心念百姓,便催促儿子上书建议福州府种植红薯,好在福建巡抚金学曾听取建议,先试种成果颇丰,次年就种遍福建了,大大缓解了当地饥荒。
老百姓对金学曾和陈振龙都感恩戴德,后来陈振龙的后代又将红薯引入浙鲁等地,让其逐渐成为中国的主粮之一。
另一位陈先生是广州的陈益,陈益带回番薯藤比陈振龙早11年。
他也是和朋友一起去越南做生意,尝了一道由番薯做成的菜,味道特别好,于是开始留意这种食材,后来多番打听了番薯的特性以及种植方式,于是决定将其带回国。
但是吧,危险度极高,当时东南亚对填饱肚子的事物尤其重视,凡是想偷种子的,都要掉脑袋。陈益想来想去,不行就花钱买通守卫呗!重金之下,红薯藤被藏在铜鼓中带回了国,广泛种植在金门地区。
陈益死后,其后代每年都在他的墓前种红薯,久而久之,这种农作物就广泛传播开来,逐渐改变了沿海地区的粮食结构。
不管是哪位陈先生最先引进的红薯,这种农作物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救命粮,也为后期稳定强盛时期人口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功比神农的红薯,为何在上位之路上输给了土豆?
论营养价值,红薯远胜土豆,论亩产,红薯也远超土豆,红薯又在饥荒年代救过那么多老祖宗的命,你说,这么好吃又出挑的红薯,为啥竞争“主粮”之位时,却输给了土豆?
首先是红薯的种植,相比土豆有点累人啊。
红薯栽植要有母薯培育的秧苗,在播种的过程中,细节要求特别多,譬如选种薯就跟选美一样,要大小适中,形状端正,皮质光滑不能有害虫,覆土前土地得杀虫,灌溉后还要记得排水省的把种子淹烂了,后期管理力度大,要施肥要除虫要剔除坏苗等等。
土豆种植相对就没那么复杂,因为它对温度及储存要求没那么高,最重要是得益于这些年科学家们花了很多力气去研究土豆,在育种、种植、除害、保藏、加工等多项技术上都远超红薯,有了科技保驾护航,自然是成为主粮更有优势。
其次是红薯的储存,让农民伯伯有些头疼。
红薯的水分含量很高,很容易被微生物入侵,被霉菌感染后甚至会变质产生异味,因此红薯储存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
农村家中一般会建一个较大的地窖,冬暖夏凉,以此控制储存温度,但即使如此,依然会有一部分腐烂。
相比而言,土豆更容易储存,大量的土豆可以分袋装进麻布袋,在袋子上撒上药物并用纸板遮挡即可,或者更简单的就是在干燥的地方堆放起来就可以了,再加上价格亲民,逐渐地就成了老百姓的屯粮首选。
最后是因为含糖高,作为主食吃太多不利消化。
红薯之所以被称为甘薯,是因为它含糖分很高,远超大米、面粉、土豆等主食,吃的太多会加快身体老化,血糖升高,尤其对糖尿病人很不友好,食用过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同时红薯中还含有大量淀粉,吃多了容易产生肥胖,专家也建议患有湿阻脾肺病的人不适合吃红薯。
再看土豆,土豆也含有大量淀粉,但土豆淀粉是属于抗性淀粉,同时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够满足人体所需,还可以加工成土豆粉等作为主食食用,在肠胃消化上,土豆又略胜一筹。
综合上述几个原因,红薯在主粮竞争中顺利地失败了,但是没能成为主食的红薯依然找到了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那就是变成餐桌上的菜品、下午茶点心,总之,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
原来红薯所涉及的行业这么多,只认烤红薯的我肤浅了。
话说竞争残酷,主粮头衔真不是那么好拿的,全中国这么多年也就角逐出四个,因此近些年,我国的红薯种植产量在逐年下降,但是特色小吃可是全国到处都不同。
红薯虽然没能成为主粮,却已在其他商业模式上走在了前线。首先来看看近些年红薯种植的情况。
我国红薯的种植涉及20多个省和地区,2020年全年总产量为2323.9万吨,相比前一年下降了2.1%,收获面积也有所下降。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红薯生产国,种植面积达到世界的60%,产量则占世界总量80%,国家也针对重点红薯种植地区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各地种植基本稳定。
再来看看红薯的产业效益情况。
据相关统计,红薯每亩地生产资料成本约800元,人工约200元,地租大约在900元,按照不同节日节点销售,价格在0.5-1元之间变动,总体来说,每亩地的年收入大概在1000元,品种好的会更高。
如果加工的话,就更好一些,深加工后一斤大约赚10元,加工成淀粉,再将淀粉加工成粉条的话,产值至180%以上。
最后看看红薯这些年都往哪些方向在发展。
鲜食是红薯的头等方向,现在的年轻人都有一定的健康意识,早上蒸个红薯,晚上空气炸锅一炸,美味就这么来了,近年全国开始兴起烤红薯+冰糖雪梨的下午茶店连锁,路边烤红薯也升级为连锁品牌了。
在超市则高档的包装更讨喜,利润成倍增长。休闲食品加工对外形没有要求,利润空间稍低,会被制作成薯片、薯干等等,营养丰富,味道极佳,很受年轻办公族的喜爱。最后就是加工成全粉,就成了上等食品加工原料,糕点配料少不了。
总而言之,红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发扬光大,中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与智慧,将红薯种遍大江南北,曾经的救命粮,如今成了现代生活的精致甜点、桌上美味,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