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有这样一个旅,战士们勇猛善战,整个旅实力不俗、战功赫赫,但是他们又却十分古怪,林帅、聂帅两大元帅加一个黄克诚大将都怕镇不住他们。
【八路军部队】
毛主席知道后,指定一位上将赴任该旅后完美解决。
强悍的344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部队按照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被改编成了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八路军”。其中红一方面军的部队改编为115师,下辖343旅和344旅。
344旅是115师的主力军,战士大多非常年轻,不少战士还是烈士后代,所以即便在早期装备很差的时候,这支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就非常强了。
【平型关大捷】
后来344旅先后参与了平型关大捷、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反扫荡斗争等重大战役。
他们嫉恶如仇,无比痛恨侵略者,一打起仗来来就跟不要命一样。但也是因为这样,他们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却也有了一点“山头主义”。
“古怪”的344旅
344旅非常团结,就像家人一样,他们在徐海东、吴焕先的老领导的带领下一路搏杀,在军中打响了名气。但同时他们也有些自傲,容不下“外人”。
【徐海东】
当时以徐海东的功绩,是完全可以出任师长,但是在红军八路军后,他最先担任的只是344旅的旅长。
林帅和聂帅还专门为此发电报给毛主席,认为徐海东只担任旅长太屈才了,希望中央能重新委派一个旅长到344旅。
但是毛主席考虑再三后,还是认为徐海东最适合344旅,因为344旅这支部队已经成了“水都泼不进”的一体了,贸然调派新的将领过去,很可能适得其反。
【徐海东】
只是徐海东因战场负伤患有旧疾,身体已经难以支撑,他病倒后,344旅就更需要一个领导者。
一开始,这个重任被交给了政委黄克诚,黄克诚当初到344旅时,就发现了344旅的问题。
因为国共两党的协议,八路军队伍里不允许设置政委一职,但是没有政委以后,队伍身体和思想都有了惰性,所以黄克诚重启政委的提议得到了同意,而黄克诚也成了344旅的政委。
【黄克诚】
黄克诚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不少红军将领都是他出来的,他来到344旅后对战士们非常关心,但是大家却觉得他是“外人”,不愿意买他的账。
面对战士们有时候的“排外”,黄克诚从来不当回事,他一直把战士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才慢慢地融了344旅的生活。
【田守尧】
但是让黄克诚接任徐海东的指挥权,344旅的战士还是不太接受,他们更希望让“自己人”344旅687团副团长田守尧接任。
派出神秘将领
毛主席并不认同让田守尧接任,因为田守尧虽然是344旅的老人,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是他的指挥能力不算强,还不适合担任主力部队的总指挥。
同时,毛主席也看到了344旅的“排外”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光有一个黄克诚都不够,所以他觉得一定要从外部调个人,让这把“外来的火”再烧地更猛,直到打破这种僵局才好。
【毛主席】
思来想去,毛主席决定让杨得志出马,到344旅担任旅长一职。
杨得志资历很深,也非常有指挥和领导的经验,在长征时就参加了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等重要战斗,在年龄上也比23岁的田守尧年长4岁,更稳重也更容易让人信服。
另外,杨得志此前也临危受命,处理过这种棘手的情况,当时的343旅的685团团长和政训处长不合,后被调离685团长岗位,后来就是杨得志顶上了团长的位置。
【杨得志】
他不仅很快融入685团,让685团的战士从心底信服了他,更是带领685团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打出非常优秀的战绩。
所以让杨得志担任344旅的旅长,再合适不过了。
“药到病除”
但是田守尧却不高兴了,终归还是太年轻,思想上没能马上转过弯来,难免有了情绪,最后徐海东的践行聚餐,他都没有去。
朱老总为此还专门在344旅召开党委会,对田守尧进行了批评。
【朱老总】
他说:“戏点到谁谁就唱,没点到你就不能出台。共产党员嘛!我们都要听中央的,不能闹情绪!”
最后经过朱老总的开解,田守尧也放下了心结,他开始积极配合杨得志的工作。
而杨得志也不负众望担起了领导344旅的重任,带领344旅在敌后的展开了重要的游击工作。
之后的日子杨得志和黄克诚互相配合,带领344旅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走出了思想上的困境,让344旅的战斗力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杨得志】
可惜的是,田守尧本来也是一位可造之材,他一路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干部,后来还担任了新四军3师8旅的旅长,但他最后却在1943年的一场战斗中牺牲了。
参考资料:
【1】[高平史话]: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高平抗战·高平市人民政府
【2】杨得志:司令员率先下连当兵,不摆架子不怕吃苦·学习时报
【3】八路军115师344旅在高平抗战·晋城党史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