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共和国第一大将因为脑溢血和脑血栓,住进了北京301医院。
此时的粟裕已经74岁,因为革命年代留下的后遗症,他的病情极不稳定,“一代战神”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的同事、老部下得知他的病情,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前来看望他。
粟裕、王必成合影
来得最勤的是开国中将、时任军科院副院长的王必成。革命年代,王必成长期在粟裕麾下效力,与叶飞、陶勇并称“三剑客”。王必成离开昆明军区,到北京担任军科院副院长,粟裕也是副院长,昔日上下级成为同事关系。
粟裕住院后,王必成经常到医院看望老首长。1981年11月5日,王必成再次来到301医院,看望粟裕时突然说:“老首长,有一件事,你可要抓紧搞完。”
粟裕点点头,表示这件事正在推进。然而粟裕逝世后,这件事还是被落下了。
那么,王必成与粟裕有着怎样的深厚感情?他提醒粟裕的又是什么事呢?
王必成
16岁参军,“老虎团”团长
1927年,粟裕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毕业后,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就在4个月后,年仅15岁的王必成参加了黄麻起义,从此投身革命。
1912年,王必成出生在著名的“将军第一乡”湖北乘马岗镇。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读了两年私塾就被迫回家务农。大革命运动兴起后,王必成积极参加农民运动,成了乘马岗农民义勇军的一员。
黄麻起义后,王必成和部队失散,潜伏回村。1928年,他听说黄麻起义部队在大别山建立了政权,便召集同村的7个伙伴,一起到乡苏维埃政府报名参军。
乡苏维埃政府的朱主席不同意王必成参军,对他说:“你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回去吧。”
可王必成心意已决,好说歹说拿到了介绍信,带着小伙伴们参加红军去了。这8人中,只有他一人活到了建国后,授中将军衔。
王必成参加的是红四方面军,与粟裕分属不同部队,二人红军时期并不认识。相比粟裕红七军团参谋长的职务,王必成也略逊一筹,直到长征途中才升任副师长。
王必成真正成名是在抗战时期。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新四军工作,在陈毅领导的第一支队当团参谋长。王必成所在的2团由湘鄂边、粤赣边游击队改编而来,抗战初期奉命开辟茅山根据地。
王必成作战勇敢,指挥2团连战连捷,威名响彻茅山地区。1938年冬,王必成升任2团团长,在东湾战斗、陈巷桥战斗等作战中重创日军,还击落过日军战机。王必成被茅山地区群众赞为“王老虎”,他领导的2团也获得“老虎团”的美誉。
陶勇、叶飞、王必成
粟裕麾下悍将,纵横淮海
1939年8月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粟裕同意指挥新四军一、二支队,王必成成了粟裕的部下。次年江北指挥部成立后,王必成任第2纵队司令,另外两个纵队司令分别是叶飞、陶勇。
不久之后,粟裕指挥黄桥决战,麾下“三剑客”叶飞、王必成、陶勇齐心协力,歼敌1.1万人,取得大捷。
1941年新四军重新组建,粟裕任1师师长。1师下辖三个旅,旅长仍是“三剑客”,是粟裕手下最得力的悍将。王必成佩服粟裕的指挥才能,粟裕则十欣赏王必成英勇果敢的作战风格,二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在苏中战场七战七捷,王必成率领的6师参加了其中六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二战涟水时,王必成在国军悍将张灵甫身上碰了钉子,丢了涟水,部队伤亡5000余人。
陈毅得知前线战况,气得要“挥泪斩马谡”,将王必成撤职查办。关键时刻,是粟裕提王必成说话,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王必成没有辜负粟裕的信任,在莱芜战场消灭2万国军,位居华野之首。孟良崮战役中,粟裕专门交代,打张灵甫不能无奈忘记王必成的6纵。王必成迅速率部出击,长途奔袭垛庄,截断了国军74师的退路。随后,王必成又指挥6纵第一个登顶孟良崮,摧毁敌师部,击毙敌师长张灵甫,报了当年在涟水战败的一箭之仇。
孟良崮战役后,王必成指挥的6纵愈战愈勇,豫东战役中活捉国军中将区寿年,渡江战役中俘虏国军第4军副军长李子亮。
此番种种战绩,奠定了王必成在华野乃至全军的地位。王必成则非常感激粟裕的英明指挥,一辈子都尊敬这位老首长。
中间为王必成
王必成看望粟裕:有件事你要抓紧
王必成与粟裕的战友情,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中建立起来的。
解放战胜时期,王必成听说粟裕病了,骑了两个小时马到指挥部看望粟裕。看到粟裕没事,他敬了一个军礼,又骑上战马回前线了。
指挥部的同志们感觉莫名其妙,不知道王必成发什么疯,话没说几句,一口水都不喝,就着急忙慌地走了。粟裕笑着说:“没事,他是担心我的身体,看我没死,他就走呗。”
新中国成立后,王必成授中将军衔,在南京军区、昆明军区等大军区工作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记得当年粟裕的提携之恩,危难关头也替粟裕说过话。
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受到错误批判,被免去了职务。他昔日麾下的“三剑客”,叶飞、王必成、陶勇都被要求在会议上发言,检举揭发粟裕。
叶飞、陶勇选择沉默,王必成却敢于发言“批粟”。他说:“我奉命揭发‘大阴谋家’粟裕,理解最深的就是粟裕的‘大’和谋。记得济南战役没打完的时候,粟裕就主张打淮海战役,得到了中央的认可。这个‘谋’有多大,我不敢评论,但毛主席老家人是清楚的。至于粟裕的‘阴’,我没有体会,请知情人揭发出来。”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王必成哪里是揭发,分明是在替粟裕说话,历数粟裕的功绩。贺老总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被王必成维护粟裕的真情打动,事后感慨说:“此人,可深交!”
1981年,粟裕生病住院,王必成经常去看望老首长。11月5日的那次见面,王必成问候过粟裕后,突然开口说:“老首长,有件事你要抓紧办了。”
王必成提到的这件事,是关于粟裕写回忆录的事情。粟裕本来不准备写回忆录,是夫人楚青建议他,要把当年的战场经历写出来,留给后人参考。粟裕在军科院任职时,又有同志劝他,回忆录可能会编入军校教材,当作培养军事人才的教材。粟裕这才接受,在晚年撰写回忆录。
粟裕认为,既然写就要写得有深度,每一场他指挥的战役都要写到,大概要写40万字。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粟裕又身体不好,于是军科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负责整理历史资料。小组将粟裕的口述记下来,写完后再交粟裕审阅,合格后再往下写。
1981年春,粟裕因病住进301医院。他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但还是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写完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豫东战役,马上就到更为精彩的淮海战役了。
王必成看过粟裕回忆录的一些初稿,同样关心淮海战役的情况。于是看望粟裕时,他提醒老首长抓紧时间,将淮海战役写出来。
遗憾的是,不久后粟裕病情恶化,到1984年逝世,也未能完成淮海战役的部分。这件事最终被落下,成为粟裕和王必成的一大遗憾。
王必成下基层
多方奔走,呼吁为粟裕平反
粟裕逝世后,在南京养病的王必成忍不住失声痛哭。他不顾重病之躯,第一时间赶回北京,送老首长最后一程。
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粟裕逝世,他的许多事情仍不清楚,没有得到平反。王必成很不甘心,直言:“粟司令是建国后被浪费的人才。”
此后几年,王必成一直在为粟裕的事情奔走疾呼。他参加中顾委会议时,仍极力为粟裕发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恢复老首长的名誉,王必成常常食不知味,夜不能寐。
遗憾的是,直到王必成1989年去世,粟裕的事情仍未解决,成了他毕生的遗憾。
但历史是公正的,1994年,粟裕终于获得平反,恢复名誉。喜讯传来,王必成的遗孀陈瑛拿着人民日报刊登的《追忆粟裕同志》的报纸,供奉在王必成的遗像前,将这一消息分享给了九泉之下的王必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