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参军五十载

回眸参军五十载

雪域浪人

雪域浪人

第一节——第三十节(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十一节:西山综合库,惊险而心酸的往事

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62米,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终年积雪。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散落在当雄南端广袤大地上,冰雪融水形成的湿地和高山峡谷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堆龙曲水系,淙淙作响的堆龙曲经羊八井流至德庆县城折而向南,过古荣至东嘎汇入拉萨河流入雅鲁藏布江。堆龙德庆城西北有一片空旷的河谷区,那里有我们青春的足迹,有我们用汗水与心血浇注的不朽印记。

1977年春节前夕,我工程团一连、二连、三连分别完成了修建军区某弹药库、茶果拉哨所、部队机关宿舍等工程,在短暂修整的间隙听说全营将接受修建拉萨火车站货运仓库的任务,官兵们听说后感觉很兴奋!参与火车站货运仓库这种规模大、质量高的宏大工程,是光荣的使命。如果工程完工后能留在铁路上工作,那该有多美啊!即使不能留在铁路上工作,参与这样的工程建设也有非凡的纪念意义,今后拉萨通火车了,人们谈及拉萨火车站货运仓库,自己就会感到颜面有光,就会拍着胸脯说,那是我们当年用汗水和心血堆砌出来的!战士们想想就感到荣幸与自豪!后来方知那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根据连长罗才尔回忆,1977年春节后,团里正式向一营下达了修建“西山综合库”(后来曾两次更名)的任务,一连、二连、三连、机械一连从不同施工场地转战到西山综合库工地。工地现场和当年的980油库工地没有什么区别,从地形上说还不如980油库,整个河滩一片荒凉,北面环山,怪石林立;东边、南边、西边都是开阔地带。光秃秃的山、无树可言,河滩砂砾、无草可见;没有集镇也没有人家,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鸡啼与鸟鸣。在这里设伏打一场阻击战,官兵们有必胜的把握;在这里搞建设,特别是建大型仓储库,官兵们都是首次参与,必须持谨慎态度。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要将这片沉寂千年而放荡不羁的大河滩变成仓储物资库谈何容易?西藏素有“山高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在这个开阔的大河滩上建仓储物资库,工程质量是重中之重,施工安全亦不可小觑。

西山综合库总体设计修建N栋仓储物资库,一期建4栋封闭式库房,1栋敞开式库房。按照团里总体部署,主体工程分别由一连,二连完成,三连负责所有V型房面板和梁,柱的现场预制,机一连负责机械配属和石材加工。每栋库房建筑面积记得大约是2400平方米:即长75米、宽32米、净高9米;墙体用37×37×10cm的水泥板块砌筑。二连施工员得国照回忆说:仓库大门设计宽敞,记得是3.3米,各类汽车都能够直接开进仓库装、卸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任务后,各连队按照划定的区域,派出先头部队搭建营房。那时部队为便于管理,住房都适新“四合院”,一个连队一个院子。当时各连队住房都是活动铁架木板房,将铁架固定好后,再将活动压模板装配上去,用镙丝锁定拧紧就OK了。厨房、饭厅因其特殊性,墙体则是官兵们自己打土坯修建的,屋顶用木料做的人字梁,屋面用油毡搭建。活动板房虽说保暖差一些,但比修建980油库时住的干打垒土坯房要强很多,至少能挡住雨雪风沙,而且很洁净。

大约半月时间,我们一营各连(不含四连)全部到位。营区内那嘹亮的军号声、口哨声,早操时铿锵的脚步声,电影晚会上激昂的军歌声;工地上发电机、搅拌机、吊车的轰鸣声,挖庄基时钢钎与铁锤的撞击声,抬预制板的号子声;打破了这片河滩的宁静,给孤寂、荒芜的河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河滩上、营房边那闪烁的灯光,无声的向人们展示,我英勇的高原工程兵将在这里再创奇迹!不久的将来,这片荒芜的河滩将变成西藏屈指可数的仓储物资集散中心,也许二十年三十年后,这里将会绿树成荫,飞鸟成群。

当年一连施工员张家奎、二连施工员刘国照回忆,仓库设计净高9米,基础做的非常扎实。每根桩柱都需先挖出基础坑,基础坑深度3至5米不等,挖到设计要求的硬度为止;经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检测合格后,预埋好钢筋笼子,然后再浇灌混凝土。那时部队配备有翻斗车、吊车、推土机,但没有挖机,混凝土罐车类机械。挖桩基还是人工挖掘,达到一定深度后用三角架配滑轮往上吊出沙石泥土。浇灌混凝土也是人工搅拌,混凝土标号(C25/C30)按设计要求配料,手推车运送。一个桩基(亦称“座子”)就要灌几立方混凝土,边灌边搅拌。挖桩基、混凝土运送,搅拌等工作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为按期完成营建任务,也是为了防止个别战士玩出工不出力的陋习,连队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各连以班为单位分配定额,基础桩坑,每两人每天必须完成深度不得低于多少米,制作(打)预制墙砖的必须达到多少块,打石头必须完成多少砣,完不成的必须加班。那个年代的军人,荣誉感特别强,都是不服输的料。工地上你追我赶,工程任务保质保量;但收工回到宿舍,就从老虎变成了小猫,躺下就不想再起来,超负荷的工作量压的大伙都喘不过气来,倒在床上就想睡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比今天的农民工辛苦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氛围热烈而旺盛之时,全军第5次大裁军不期而遇,当年裁军的重点是精简领导机关,但也涉及到不少基层部队。我团一连、六连和十二连(女兵连)被指令撤销。一连四个排按建制分别补充给二连、三连、机一连和新一连;原我们连长调任二连连长,一连的在建工程移交给二连完成。后四连从修建扎囊兵站工地撤回,改为一连,四连撤销。

那时干部比较紧缺,指导员提副营长后位置空缺,二排较长时间没有任命排长,司务长位置也空缺,连队就空出了三个位置。不是突如其来的精简整编,对那些有上升潜力的好苗子而言,或多或少还有提干的希望。连队撤销补充到别的连队,大家心里都明白,“水土不服”是常有的事,提干那点美好的想象空间被挤压的全没了。但那时的军人思想都很单纯也很健康,部队并没有因为精简整编而影响士气,不几天时间,工地上又显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

1978年3月,一期主体工程接近完工,墙体高度已经砌到9米,梁柱已全部连接,官兵们看到自己辛勤劳动结出的硕果,看到那一幢幢壮观的、即将完工的仓储物资库,每位官兵的心中都充满了喜悦!让官兵们没有想到的是,美好的希冀只是擦肩而过,最终结果却是“乐极生悲”。

3月24日那个时间节点,那个让官兵们心痛而不勘回首的场面,至今想起也心有余悸。连长罗才尔、施工员张家奎回忆,那天下午3点多钟,一场突如其来的妖风由北向南沿山而下,大风所到之处昏天黑地、飞沙走石,将砌墙的四川岳池籍曹姓战士从9米高的墙端吹到了库房中间,3根肋骨被折断;大风吹倒了全部墙体,十多位战友被埋,其中二排七班的四川遂宁籍战士莫云华被“雨蓬”砸中,在送往军区总医院途中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军营和朝夕相处的战友,遇难时刚22岁。后据有关部门测定,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风为13级强台风。这突发事故,连队首长始料未及,战士们更是从来没有遇见过。

罗才尔连长当时正在工地上,面对险情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充分展现出了他超强的组织指挥能力。一面组织抢救伤员,联系救护;一面向营、团首长报告险情,请求医疗救助。被大风刮倒墙体压到的十多位战士经及时送往军区总医院抢救,都没有生命危险。施工员张家奎的耳朵被墙砖砸伤,到总医院缝了7针。战士们伤愈出院后达到评残标准的,全部给予了评残。这次事故影响很大,停工整顿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必然的。

由军区后期部牵头组织成立了由西藏军区后勤部营房处,成都军区后勤部营房部,自治区建委,参与设计的专家联合调查。进驻现场查找工程规范、工程质量、查找有无偷工减料、缺少监督、不按设计要求野蛮施工等问题。经过调查组几天的辛勤工作,最后得出结论:“设计存在缺陷,没有防风柱,抗震柱,不符合高大建筑要求”。经调查组研究决定,责成原设计单位在原设计方案基础上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设计单位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了防风柱、抗震柱,设计接近完美。他们加几天班,我们就得辛苦几个月。根据更改后的设计要求,我们必须拆除原已砌好的主体墙面,然后按照图纸要求增加防风柱、抗震柱后再将墙面复原,增加了不小的工程量。上级要求,大风突袭,拆墙重建耽误的时间,必须通过思想教育、作风教育,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将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那时官兵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时间面前、困难面前、铁的纪律面前,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集体的智慧,顽强的意志和老西藏精神,把生命当作筹码作抵押,硬是用拼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与时间赛跑、与环境抗争。经全连官兵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突击施工,工程进度很快赶上工期要求。1978年底,西山综合库一期工程如期完工,经军区后勤部营房处等部门检查验收,认定为优良工程。

(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雪域浪人:本名龙建春,1972年12月入伍,曾在西藏军区56190部队服役。1986年12月转业重庆永川税务部门工作至2014年退休。在这古稀之年,倍感自豪是生命中拥有当兵的历史,最骄傲的还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

作者:雪域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雪域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