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呼南高铁通道的宜昌至常德高铁和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的线路走向及设站方案,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这两条高铁线路的规划不仅关乎区域交通网络的完善,更直接影响到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众出行便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条高铁线路的规划背景、方案比选、地方诉求与国铁政策的互动,以及高铁建设中线路顺直与近城设站的权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东线方案的选择与影响

呼南高铁作为连接内蒙古呼和浩特与广西南宁的重要通道,其宜昌至常德段的建设一直备受瞩目。该段高铁在历经多年的“西线”与“东线”方案比选后,最终选择了辐射县市和人口更多的“东线”方案,即经宜都、松滋、澧县。这一决策旨在解决宜都、松滋等地的高铁通达性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东线方案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特别是松滋西站站址的选择,为了尽可能靠近市区,线路在长阳和松滋拐了两个近乎90度的大弯,导致呼南通道荆门以南段绕行较远,整体通行时间和成本有所增加。这一变化不仅考验着高铁的运输效率,也对沿线地区的时空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北线与南线的博弈

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同样面临线路走向的选择问题。设计院最初推荐的北线方案,虽然线路短、投资省,但两站均远离县城,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在此背景下,地方全力争取的近城设站(即“南线”)方案逐渐浮出水面,并有望得到路地双方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线方案虽然比北线线路展长约30公里,但更符合地方规划,也符合新建高铁车站选址尽可能靠近城区的原则。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高铁的便捷性,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线路展长带来的投资增加,也需要地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压力。

高铁绕弯:地方诉求与国铁政策的互动

高铁线路的设计并非简单的两点一线,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环保、经济等多个因素。在优先满足这些条件的前提下,设计院通常遵循“尽量取直、设大站、节省投资”的原则进行选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地方诉求往往会对线路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北沿江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为例,国铁原本要求线路尽量顺直,但在地方政府的争取下,最终确定了覆盖面最广但里程最长的方案。这一变化虽然增加了投资,但也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潍坊至宿迁(新沂)高铁、焦洛平高铁等多个项目中。

“县县通”高铁:新时代的交通愿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铁已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近年来,“县县通”高铁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普遍诉求,也是新时代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十四五”新修的高铁来看,基本实现了过境有站、县县设站的目标。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高铁的覆盖面和便捷性,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这也带来了线路取直与近城设站之间的权衡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直与便捷:高铁建设的两难选择

当高铁县县(近城)设站成为可能时,线路取直变得愈发困难。部分地方为了过境设站,不惜将线路“掰弯”,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高铁的运输效率。同时,为了做大做强既有高铁枢纽或航空枢纽,部分地方选择了并站既有高铁站或经过枢纽机场的线路方案,使得高铁线路越来越弯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线路适当的“绕行”和尽量多设站填补了很多地区的路网空白,大大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但高铁的“通道”功能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高铁速度快的优势无法有效发挥,停站多、耗时长、票价高,对长途直通客流并不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铁线路规划在线路顺直与近城设站方面确实存在两难选择。未来,各地在满足设站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需要更加科学地权衡与决策,以实现高铁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国铁部门也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与机制,为地方诉求的合理表达与实现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