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大多数南京市民仍对抗击侵略心怀信心。他们以为,蒋介石不会轻易放弃首都,中国军队一定会依托城外防御工事同日军周旋,何况守卫南京的总司令唐生智也下达了与南京共存亡的军令。因此,南京城内的秩序依旧稳定,不少市民选择留在城内,而不是向西转移。可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天后,南京就告沦陷,日军在城内烧杀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中国军队没来得及组织市民撤离,就将首都拱手让人呢?归根到底在于国民党的决策失误。

就在南京保卫战爆发的一个多月前,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队顶着日军的轰炸,在上海外围的烂泥沼泽中挣扎了三个月,终于支撑不住,主力军队损失惨重,急需休整。而日军在占据上海后,气焰嚣张,大本营继续向中国战场增兵,并选派有经验的高级将领,制定部署攻占南京的军事计划。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军队根本不具备组织南京保卫战的条件,应当尽快组织军队与百姓向西撤离,给日军留下一座空城,执意坚守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但蒋介石认为,南京毕竟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如果就这样轻易丢掉,影响国际观瞻,给国际社会留下中国软弱避战的不良印象,也无法对国人交代。因此,蒋介石在之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迫切希望有人站出来,承担坚守南京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蒋介石的嫡系,以及其他派系的军阀都很清楚蒋介石在想什么,因此无论蒋介石如何暗示,参会的高级将领都建议弃守南京,不愿意替蒋介石背丢失首都的“黑锅”。但就在这个时候,会场中突然有人拍案而起,一番慷慨陈词后,打破了国民党弃守南京的计划。这个人又是谁呢?

唐生智起身攥紧拳头,大喝一声:“南京应守!此地既是首都,更是先总理陵寝之所在,如此弃守岂能对得起先总理的在天之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番慷慨陈词发出后,会场里鸦雀无声,蒋介石一看终于有人站出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非常高兴,就问唐生智,派谁负责坚守南京合适?唐生智回答,派几名得力的军长或师长协同指挥就是。但蒋介石却说,坚守首都这种大事,只有两个人合适,一个是我,另一个就是你唐生智。其实,这就是要唐生智负责组织南京保卫战。

既然坚守南京的建议是自己提出的,拒绝蒋介石的任命实在说不过去。唐生智只得“赶鸭子上架”,于11月20日发布戒严令,首都正式进入战时状态,计划坚守南京一到两个月。

然而,当唐生智投入到保卫南京的行动中后,他才意识到形势比想象当中要困难得多。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名义上有15万人左右,但建制不全,很多都是刚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残兵,实际兵力只有8万人,有近3万新兵,没有进行过充分的军事训练或动员。而且,唐生智自己属于国民党阵营中的湖南系军阀,抗战爆发前还同阎锡山、冯玉祥等人联合,组成反蒋阵线,挑起了中原大战,后来被蒋介石击败,被迫下野多年,缺乏一线作战的指挥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1日,日军攻克南京城西侧门户江阴,南京城外围战打响。而后日军兵分三路,一路攻克安徽宣城,并继续向芜湖进攻,企图切断中国守军西撤的道路,其余两路则从南边、东边向南京城逼近。此时,南京已成为一座孤城,形势愈加危急。

六天后,蒋介石乘飞机撤离南京。与此同时,日军向南京城内空投了“投降劝告书”,逼迫中国军队投降。唐生智不予理睬,决定与首都南京共存亡,表达了背水一战的决心。于是,松井石根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

12月9日,南京城外炮声隆隆,看似固若金汤的古城墙此时已摇摇欲坠。日军第九师团凭重炮优势,一度攻破光华门,少数日军士兵甚至窜入南京城内,唐生智急忙派遣第87师进行反击,副师长陈颐鼎率部向敌军侧背实施合击,激战约数小时,经多次反复肉搏,终于将日军击退,夺回了阵地,暂时稳定了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日军见中国军队拒绝投降,随即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中国军队在南京城外围设置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丧失,同时日军一部已攻占芜湖,从上游方向威胁到南京的安全。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边的中国军队阵地。守卫此地的是当时国民党军的教导总队,号称是蒋介石的“铁卫军”,装备精良。双方激战整整一天,日军毫无进展,但另一方面,中国军队在其他方向都出现了退却,日军攻克了中华门,小规模的巷战已经开始。

在获悉日军即将攻入南京城内后,待在武汉的蒋介石大惊失色,原来唐生智是要“来真的”,真准备跟日军硬碰硬,再这样下去,不要说南京守不住,近十万的中国军队也会被日军“包饺子”,陷入被全歼的危险。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急忙命令唐生智,要他尽快突围。

事实上,唐生智也害怕承担丢失南京的责任,见蒋介石已经松口,同意放弃南京,他立即召集下属,下达了有序撤退的命令,计划除少数军队跟随司令部从下关渡口过江外,其余大部对日军发起攻击,从正面撕开一道口子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撤退前,唐生智却下达了一个极端错误的军令:“如果不能从正面突围,有轮渡时,军队也可以从下关渡江。”这意味着,唐生智默认了守城的中国军队可以不必抵抗,在必要时跟随司令部从下关渡江,逃到江北。此军令一出,不少军队将领都放弃了从正面突围的打算,转而朝下关方向逃窜。

1937年12月12日,南京保卫战进入到最关键阶段,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中华门周边城墙被炸塌,大批市民开始逃向城北难民区,南京城内秩序大乱。守卫南京的基层官兵发现不少师、旅长官已经抛下队伍,自行撤离,立刻丧失了抵抗意志,也选择各自逃命。12月13日,日军完全控制了南京。经过整整12个昼夜的厮杀,南京保卫战以中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日军伤亡约一万两千余人,中国军队损失了五万多人。在占据南京城后,日军随即对没来得及撤走的数万中国军人,以及南京平民开展了血腥大屠杀,造成了三十万同胞遇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南京保卫战的行动中,唐生智敢于承担守土抗战的责任,部分中国军队面临强敌入侵,据城坚守,在战斗中也的确可圈可点。但总的来说,南京保卫战的失败是国民党一系列错误军事决策所酿出的苦果。

在日军对中国全面入侵的情况下,蒋介石贸然在上海对日军发起进攻,导致主力军队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已经丧失了坚守南京的可能。虽然在唐生智的支持下,蒋介石做出了坚守都城的决定,却让已多年不曾经历战争的唐生智担任总司令,匆忙之中选拔出的将领,对驻守南京的部队缺乏了解,也难以做出正确的防御决策。更重要的是,国民党只是在表面上摆出了坚守南京的姿态,实际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对组织南京市民及时撤离,结果造成了南京大屠杀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