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见惯了世间沧桑巨变的革命者,一生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战斗,当你在时代洪流中被历史选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在国家命运面临重大抉择之际挽狂澜于既倒,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落幕时是怎样一番风景?
一番追思
2008年,举国上下都在为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而欢欣鼓舞。
8月的北京,夏日炎炎,奥运赛场上竞技的激情点燃了这个夏天。
就在8月20日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日子里,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从北京传来,我国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华国锋同志,在这个夏末的傍晚时分悄然离世,享年87岁。
一代伟人的陨落,注定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
华国锋一生经历坎坷,饱经风霜,曾经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力挽狂澜,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如今,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家走完了他传奇而又艰辛的一生,安详地阖上了双眼。
悲痛的消息如春雷般传遍大江南北,华国锋离世的噩耗震撼了所有人的心。
短短几日,中央决定为华国锋举行隆重的葬礼,以示对他的崇高敬意。
就在筹备葬礼的过程中,一系列的意外插曲悄然而至。
顶级哀荣,高规格葬礼
8月31日,华国锋的葬礼隆重举行。
当天,中南海静悄悄,平日熙熙攘攘的中南海大院显得格外安静。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九大常委全部到场。
这在中国政坛实属罕见。
往日,由于各自公务繁忙,很少有机会让所有常委悉数到齐。
而这一次,他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齐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向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最后的告别。
告别仪式现场,花圈如海,人山人海。
不仅是各界知名人士,就连许多普通百姓也自发赶来,排着长队步入灵堂,只为了能够最后再看一眼华老。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参加葬礼的各界人士近两千人。
如此庞大的阵容,如此高规格的葬礼,哪怕是一些参加过无数重大活动的老干部,也不免感慨万千。
大家不禁在心里打起了问号,为何华国锋的葬礼如此隆重?为何如此多的高层领导悉数到场?
其实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华国锋虽然早在1987年就告别了权力中心,但他老人家为党和国家立下的汗马功劳,是任何人都无法磨灭的。
尤其是在十年动乱的末期,华国锋联合叶剑英等老帅,果断发动"十月政变",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可以说没有华国锋当年的英明抉择,就没有工人阶级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翻身解放,更没有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腾飞。
那段峥嵘岁月,是华国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将一个几近崩溃的国家重新带回正轨。
所以,中央决定为华国锋举行如此高规格的葬礼,是对他功绩的认可,也是对他这个人的尊重。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落叶归根,心系故乡
在亲友和各界人士缅怀华国锋的时候,大家的脑海里还浮现出一个问题:为何华国锋的安葬地不在八宝山,而是选在了遥远的太行山深处?
原来,这里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早在临终前,华国锋就对家人提出了自己的遗愿,他希望将来能够葬在阔别多年的故乡山西。
华国锋出生在吕梁山深处的交城县,那里是他的故乡,更是他投身革命的起点。
少年时代的华国锋,在交城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纯真烂漫的岁月。
然而,尚未完全长大成人的他,就遭遇了家国苍生的巨变。
北平沦陷,华国锋内心备受煎熬。
于是,他义无反顾投笔从戎,来到了家乡的卦山,加入了一支抗日游击队。
枪林弹雨中,炮火硝烟里,华国锋完成了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坚定革命者的蜕变。
多年之后的华国锋早已不再年轻,曾经的意气风发被岁月的沧桑洗礼。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华国锋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儿时的那片故土。
解放战争的枪炮声,万里长征的号角声,一次次在他的梦中响起。
阔别家乡的思念之情,也一次次被放大。
所以,当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华国锋选择了魂归故里。
最终,华国锋的骨灰被送往了山西吕梁。
在那里,有他儿时的记忆,有他年轻时的热血,有他战斗过的地方。
他要埋葬在这里,埋葬在父老乡亲的怀抱中,埋葬在黄土高坡下,做一个安息的归人。
登高怀远,缅怀伟人
当华国锋回到家乡卦山安息时,又一个意外发生了。
原来,当地政府和百姓自发筹建了一座陵园,献给他们敬爱的华国锋同志。
卦山,位于山西吕梁山的东南部。
它雄伟壮丽,山峦叠嶂,以"老鹰脖子"的独特地貌而闻名遐迩。
而今,卦山多了一处新的人文地标 —— 华国锋陵园。
据悉,华国锋陵园总面积4260平方米,依山势而建。
整个陵园分为墓区、纪念广场、环形道路等几个功能区,园区内松柏苍翠,景观古朴典雅。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通往山顶的392级台阶,每一级台阶都寓意着华国锋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每一天。
陵园的选址和设计,都凝结着当地百姓的心血。
他们本着对华国锋的敬仰之情,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这座纪念性建筑。
可以说,华国锋陵园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家乡父老的思念。
作为一个地处山区的欠发达县城,交城县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陵园的修建,实属不易。
期间,一则小道消息的流传,曾让陵园的建设陷入舆论漩涡。
有人传言,华国锋陵园占地10公顷,投资上亿元,还使用了名贵的汉白玉石材,是在铺张浪费。
其实,事实远非如此。
整个陵园的建设,是在华氏家族提出的"四不"原则下完成的。
所谓"四不",即不占耕地、不与民争利、不破坏生态、不沾染铅华。
整个工程的投资约为1200万元,加上纪念广场等配套设施,总投资也不过3000万元。
有意思的是,占地"10公顷"的传言,其实是把卦山生态园的面积算进去了。
而"汉白玉"云云,也只是一桩误会。
陵园工程使用的不过是普通的花岗岩和当地出产的红晶石,谈不上奢侈。
从某种意义上说,交城百姓不惜重金修建陵园,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华国锋,也是为了完成华老生前的一个心愿。
这个心愿,就是让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
高山仰止,史册铭记
如果说,华国锋的一生注定不平凡,那么他的谢幕方式,也堪称传奇。
中央决定为华国锋举行正部级的治丧,并为他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这份政治评价,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华老的尊崇。
试想,一个在许多重大历史关头都作出了正确抉择,为党和国家立下赫赫功勋的革命家,怎能不值得后人景仰呢?
细数华国锋的一生,他是何等的传奇!16岁怀揣救国梦想,投身革命洪流;29岁担任晋绥边区的重要领导,探索根据地建设。
49岁主政湖南,策划农村改革,让三湘大地焕发生机;65岁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化解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危机;"文革"后从容退居二线,将权力尽数交还,完成了一次稳定的权力交接。
正如他的家人所言,华国锋这一辈子,就是为国家、为人民而活着。
英雄已逝,精神长存。
纵观华国锋的一生,他身上不乏作为政治家的英明和锐气,但更多的,是革命者的赤诚与信念。
岁月见证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也铸就了他高风亮节的品格。
革命年代,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和平时期,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华国锋或许并非一个完人,但正如他的儿子所言,"爸爸一辈子没有自己的事业和利益,有的就是党交给的任务。"
华国锋的一生,是和新中国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一生。
他参与了新中国的建立,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推动了新中国的进步。
如今,革命先辈早已作古,留下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伟大国度。
尽管历史的天空不再有硝烟弥漫,但先辈们的拼搏身影,必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
作为后来人,我们当以华国锋等革命先烈为楷模,发扬优良传统,跑好历史的接力棒,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携手开创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注:本文系作者原创,参考文章如下:2008年华老逝世,葬礼前后,出现了四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2023-06-06 14:24·全民历史观
2008年华老逝世,葬礼前后,出现了4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2023-08-12 02:02·文史江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