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破美国“先停火,后谈判”,给自己争取喘息时间,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的阴谋,1950年12月31日黄昏,在敌我双方对峙的“三八线”上,突然炮火连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30余万人,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联合国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就此打响。
“三八线”的形成
在20世纪50年代,“三八线”成为一条血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这条线的始作俑者是美国陆军部一个名叫迪安·腊斯克的上校参谋。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在即,自1910年以来便成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被美苏瓜分。尽管“在朝鲜没有长远的利益”,但美国人仍想插足其中,希望“朝鲜成为阻止苏联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美国政府认为接受日本投降的区域要尽可能往北推移,以阻止苏联控制朝鲜全境。最后,腊斯克上校在朝鲜地图北纬38度线上随手划了一道直线作为日本受降区域的依据,这条线也得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批准,而苏联政府竟然也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就这样,一个完整国家的命运在这个从来没有到过朝鲜的美军参谋手里改变了。
这条长约300公里的分界线斜穿朝鲜,将朝鲜半岛人为地一分为二。就连美国人都承认:这是一条不顾实际情况臆造出来的分界线”。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美苏两国军队为了接受驻朝鲜日军的投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南北朝鲜。
于是,当世界人民欢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际,朝鲜人民迎来的却是一个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政治交易下形成的分裂的国家。
朝鲜半岛南北战争爆发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了。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迅速突破南朝鲜军防线,一举越过“三八线”,仅用三天时间就攻下了汉城。将李承晚的南朝鲜军和前来援助的美军第8集团军压缩在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区。
然而,风云突变。美国政府纠集英、法等15个国家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入朝参战。
9月15日,美军第10军在朝鲜西海岸的仁川登陆,随即长驱直入,进逼汉城。
朝鲜战局急转直下。
9月28日,美军攻占汉城。次日,美军推进至“三八线”地区。
10月初,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命令“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接连取得第一、第二次战役的重大胜利,把“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地区,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屡遭重创,为挽回败局,美国政府于12月14日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成立所谓“朝鲜停战三人委员会”的决议,打出“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时间,整军再战。同时还抛出准备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对中朝两国进行“核讹诈”。
毛泽东则认为不能给“联合国军”以喘息时机,为在政治上争取更大主动,指示志愿军立即越过“三八线”。
12月15日,彭德怀召集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人开会决定放弃原定过冬休整的计划,发动第三次战役,一举打过“三八线”。
鉴于美英军集中在汉城,志愿军计划先集中兵力打南朝鲜军,牵制美军。彭德怀领会了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指出:“突破就是胜利,就是对敌人和谈阴谋的有力打击。”
此时,败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的“联合国军”总兵力为34万余人,基本防线的兵力为13个师加3个旅约20余万人,并在朝鲜半岛250公里正面组成两道基本防线,此外,在第二道防线至北纬37°线之间,联合国军还增设了三道”机动防线”。李承晚甚至发动了10万劳动力对前沿阵地进行加固,南朝鲜军全部放在第一线,美军和英军守在第二线,美军对这项防守的部署非常满意,可谓是钢铁一样坚固了。军队全都守在汉城附近的交通要道上,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随时准备撤退。
中朝两党于12月上旬成立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联合司令部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方面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
联合司令部于12月22日召开了作战会议,制定作战部署:全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对联合国军防线进行冲击。
12月31日夜晚中朝联军正式发动攻击。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要在这一天夜间发动战争,其实这还是因为志愿军没有制空权,白天是美军飞机的天下,只能在有月亮的晚上,发挥志愿军近战、夜战的优势。而且阳历12月底正好是阴历11月中旬,是月圆期;12月31日又是阳历新年,敌军对新年非常重视。选择这天发起进攻,更能出敌不意。
1950年12月31日,是一个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的夜晚。志愿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攻破了“联合国军”的第一道防线,迅速向敌人防御纵深进攻。
志愿军右纵队方面:
39军116师仅用11分钟就突破了临津江,战至2日中午,志愿军右纵队和人民军第1军团推进到坡州里、仙岩里、七峰山及议政府东北一线,突入敌防御纵深达15~20公里。
志愿军左纵队方面:
担任迂回任务的42军涉过永平川,一举突破南朝鲜军道城岘、峨洋岩阵地。66军主力向南朝鲜军防御纵深猛突,至2日先后占领修德山、上红碛里、下红碛里、上南淙、下南淙地区。随后,左纵队乘胜发展进攻,占领加平、春川。与此同时,人民军第2军团主力、第5军团第12师共5个师,相继越过“三八线”,分别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渗透迂回前进,威胁敌人后方。
联合国军大撤退
中朝军队的凶猛程度着实让李奇微吃惊不小。整整一个晚上,前线告急的电话、电报纷至沓来,三八线几百里阵地上,到处被志愿军突破,处于第一线的南朝鲜军第1、第6师已溃不成军,其他几个师也岌岌可危……
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为何数小时内就被突破,李奇微百思不得其解。
1951年1月2日,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南朝鲜军阵地已经土崩瓦解,防守的南朝鲜军拼命向南逃命,防线全面崩溃。由于第一道防线南朝鲜军的迅速崩溃,美、英军东部翼侧完全暴露出来,汉城更是无险可守。李奇微立即下令全线撤退,只留少量部队在汉城以北进行掩护,企图阻止中朝军队继续进攻。
1951年1月2日晚,志愿军右纵队50军149师以445团、446团各1个加强营组成先头追击分队,直插高阳。高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志愿军如拿下高阳,既可威胁汉城侧背,又可截断议政府敌军退路。
1951年1月3日拂晓,志愿军先头追击分队以2个连的兵力向仙游里发起攻击。已成惊弓之鸟的英军没有抵抗多久,便仓皇撤逃,志愿军随即攻占高阳以南佛弥地的195.3高地,完全截断了英军退路。
被围英军是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和第8骑团直属中队。这是英军的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蒙哥马利元帅的指挥下打过不少硬仗,战功卓著。第8骑兵团更是英军的一支王牌装甲部队,装备有几十辆重达40多吨的“百人队长”式坦克。
为了逃命,英军在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轮番向195.3高地反扑。
坚守高地的志愿军头戴着缴获的英军钢盔,手里摆弄着联络飞机的信号板,指挥美军飞机猛炸高地周围的英军,连续击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前沿阵地上堆满了英军士兵的尸体。当晚,激战了3个多小时后,全歼被围英军。
面对中朝联军的凌厉攻势,前沿阵地要求撤退的告急电报不断飞向汉城的指挥所。李奇微再也坐不住了,决定亲自去前线,去阻止溃军南逃,然而形势令人绝望。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往南撤。尽管李奇微知道此举非常危险,因为众多的部队和火炮、坦克及各种车辆撤过朝鲜军南逃士兵阻塞的汉江,无疑是一项很困难的军事行动。而一旦中国军队此时逼近,损失将是巨大的。但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
撤离汉城前,李奇微还特意把他的一件睡衣钉在办公室的墙壁上,并且写下了一句话:“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谨向中国军队总司令官致意。”
从汉城撤退时,美军采取了大规模的破坏行动——凡是认为有可能利用的设施全都焚毁。
美国报纸曾作了如下描述:“警察已撤走,汉城的大街成了掠夺之城”。
1951年1月4日,攻克汉城的消息传回了中国,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
1951年1月5日-1月8日,中朝联军左右纵队渡过汉江,势如破竹,一举占领了水原、金良场里、骊州、利川、占领横城、原州,收复仁川港。
“联合国军”在中朝军队的沉重打击下,仓皇撤至北纬37°线附近的平泽、安城、堤川、三陟一线。
这时,彭德怀察觉到“联合国军”的后撤像是有计划的在进行,更像是在诱使我军深入,而朝鲜战争对志愿军来说也是从未经历过的现代化战争,武器弹药消耗巨大,因身处异国,志愿军的一切物资又无法在当地征集,是由国内组织运送。而当战线迅速前推至“三八线”南北地区后,部队后勤保障更加困难。此时,彭德怀果断决定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遂告结束。
这场战役,志愿军同北朝鲜军并肩作战,迅速突破 “三八线”阵地,粉碎美国为了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企图,歼敌1.9万余人,解放汉城,将战线推进到了三十七度线。
战后,美军将志愿军称为“轻步兵之王”。经过朝鲜战争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取得这样的成果实属不易,两军的实力相差太大了,可能刚刚踏进战场的时候除了志愿军自己没有人相信会打赢。但时至今日,当年志愿军惊人的徒步行军速度和优秀的土工作业能力,依然令其他各国的军队望尘莫及!轻步兵之王,实至名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