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群山中,曾藏着一个这样一个村落。

18户人居住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洞里,没有通讯信号,没有网络,甚至连阳光也很难到达。

这么一个落后不便的地方,一般人都生活不下去,可他们却已经在这生活了70多年了。

有人劝说他们搬到外面来住,可他们却多次拒绝这个建议。

谁曾想,到了2020年,这18户居民却又集体搬到了山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为什么要坚持过这样的生活?最后又为何会搬出山外?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中洞苗寨·】——»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的深山中,隐藏着一个名为中洞苗寨

这个苗寨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当时为躲避战乱,一群苗族先民来到这片偏僻之地定居。

最初,他们在下洞安家,后来发现中洞更为宜居,便迁至此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洞苗寨位于海拔1800米的溶洞中,村民在此生活了至少70多年。

全村共有18户人家,90多口人,主要由吴、王、罗、梁四大姓氏组成。

因人口稀少,村民不得不在有限范围内通婚,形成了紧密相连的大家族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洞苗寨虽与外界隔绝,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得以完整保存。

在这个山洞中的小社会里,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是中洞苗寨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村民仍保留着古老的周朝婚礼仪式,包括纳彩、问名、纳吉等步骤。

新郎家庭会送彩礼到新娘家,询问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选择吉日。

这种古老的婚俗,体现了苗族人对传统的尊重和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篝火晚会和唱山歌是年轻人社交的主要方式。

每逢节日,年轻人围绕篝火唱古老的山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内容涵盖爱情、生活和自然。

通过歌声,他们表达心意,寻找心仪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洞苗寨的生活方式和分工,保持着传统特色。

男性主要负责体力劳动,如耕种、收割和修缮房屋。

女性则负责家务和照看孩子,包括做饭、洗衣和照顾老人。

她们还负责纺织,制作传统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长期的封闭也带来了问题。

由于缺乏教育资源,早期的文盲率很高。

大多数村民只会说本地苗语方言,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严重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和个人发展。

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只能从长辈那里学习生存技能和传统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洞苗寨的居住环境是其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海拔1800米的山洞内部景色独特,钟乳石和石笋石柱形态各异。

洞穴常年温度适宜,为村民提供了宜居环境。

村民的木质房屋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洞穴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衡。

村民们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但不过度开发。

他们种植当地特有的农作物,采集野生植物,同时也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生活智慧在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入世·】——»

2003年,中洞苗寨迎来了与外界接触的转折点。

美国老人胡兰克,偶然发现了这个隐藏在深山中的苗寨。

他被这里的原始生活方式吸引,同时也注意到村民们面临的困境。

胡兰克慷慨地提供资金,帮助村民通电并改善生活条件,为苗寨打开了通向外界的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的改善是中洞苗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支教老师王启刚和王东灵来到村里,为这个缺乏教育资源的地方带来了新希望。

他们教授村民汉语和基础知识,提高了文化水平,改变了当地人的思想观念。

随后,政府建设了希望小学,进一步改善了教育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设施的引入是另一个重要变化。

2003年通电后,村民们开始添置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现代家电。

这些变化改善了生活条件,也让村民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媒体报道,中洞苗寨成为备受关注的旅游景点,游客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

村民们开始经营农家乐,销售传统手工艺品,通过旅游业增加收入。

这不仅改善了经济状况,也增加了与外界的交流。

政府还投资1500万元建造了观光缆车,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条件,也使中洞苗寨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新挑战。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冲突开始显现,村民们面临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应现代生活的难题。

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使村落的人口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传统手工艺和习俗面临传承困难,村民们需要在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出山洞·】——»

2019年12月底,中洞苗寨迎来了重大转折点——集体搬迁。

国家政策的落实,山洞环境潮湿阴暗等客观条件,促使当地部门通知居民搬迁。

经过7个多月的反复协商和谈判,居民们最终签订了搬迁合同,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山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

随着苗寨的开放,年轻一代渴望接触广阔世界,寻求更多发展机会。

有关部门在洞外建造的现代化住房,也为搬迁创造了条件。

而随后新冠疫情的爆发也让村民意识到,与外界隔绝生活方式的脆弱性。

尽管老一辈村民对离开家园感到不舍,但面对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前景,他们最终做出了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迁后,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搬入了配备现代设施的新房,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机会增多,村庄的经济结构也随之改变。

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面临传承困境,许多传统习俗和技艺可能会逐渐消失。

部分村民表示,虽然搬离山洞,但希望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们认为文化传承应植根于人心,而非局限于特定地理环境。

这种观点为中洞苗寨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应对这些挑战,一些村民和文化工作者开始探索文化传承的新方式。

他们尝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具有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同时,也有人提议在新居住地继续举行传统节日和仪式,以维系文化传承。

政府也计划将中洞苗寨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苗族文化。

但如何平衡商业开发和文化保护,仍需慎重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头条百科:中洞苗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洞苗寨:亚洲最后的洞穴部落 [民主与法制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洲最后的穴居人即将搬出山洞 [新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