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三、业果种类
己一、业之种类
这个地方是讲业的种类跟果报的种类。
(一)善不善无记业。
业的体性有三种,善业、不善业、无记业。看佛法当中是怎么定义的?什么是善业?什么是不善业?
什么是无记业?善业-谓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业。你这样的一个行为,你内心的状态是跟无贪,就是一个布施的心。无瞋,就是一个慈悲的心。或者无痴,是一个智慧的深信因果的心。依止这三种善的心所,所发动的任何业都是善。可能你今天是骂他,或打他,但是你内心的状态是完全利益他人的一种角度,虽然你的行为是如此的粗暴,但是这个业还是善业。你内心当中,念念之间完全是慈悲心、布施的心、是智慧的心相应。以善心所引生的业,在【瑜伽师地论】当中,定义作善业。
什么是不善业?我们讲恶业招感不可乐果报。什么是恶业?
不善业-谓贪瞋痴为因缘业。你内心当中跟贪爱的心、跟瞋恚的心、跟愚痴的心相应,这个业就是罪业。可能表面上你把东西送给他,但是你对它是有所企图的。这样子定义为恶业。你依止贪瞋痴的心,所发动任何的业,都定义为恶业。这个恶业都会让你产生不可乐果报。
无记业-谓非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亦非贪瞋痴为因缘。你造这个业的时候,不是无贪无瞋无痴的善心,但是可也不是贪瞋痴的恶心。一个非善、非恶状态。譬如说,我去散步,我内心当中,没有起贪心,也没有起恶心。也没有起善,也没有起恶。心中是非善非恶。或者剪指甲、理头发,这个都叫作无记业。他不是善心也不是恶心,一个无记的状态。
「以上三者,正招异熟果报者,乃善不善二业;无记但招别报,不招三界六道之总报。」
这三个,正式招感异熟总报的是善业跟恶业,无记招感别报。不招感三界六道的总报。譬如说,今天你在散步的时候,不小心脚踏死了一只虫,或者你在挖土的时候,挖死了一个蚯蚓。但是你对这个蚯蚓、对这个虫完全没有任何的杀心,你完全不知道。这样子的业,不会使令到三恶道去,因为你内心没有烦恼,自性没有迷,不能到三恶道去。但是你跟他会有问题,他以后要做人的时候,你也做人相遇的时候,他看到你就不欢喜。恶因缘。你今天无心的去伤害他,你不会到三恶道去,但是你跟他结一个恶因缘,这件事情是别报会有的。但是不会影响总报,因为你没有贪瞋痴的烦恼,你不能到三恶道去。有烦恼跟善心,这个影响总报。但是没有烦恼情况之下所造的业,只是影响别报。
从这个定义来看,我们讲这个业是身口意的造作,实际上还是以心为主。前面说,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这个意业,他是一个主导者。心为业主。
西藏有这么一个说法,有一个西藏喇嘛,在山中闭关修行。闭关几年以后,他有一个师兄弟带着几个信徒,想要去那个地方跟他供养。就写了一封信给他。他听到以后,也是很高兴,把这个房子整理的很干净,佛堂也擦了很干净。这个时候,他想,我为什么要把佛堂整理很干净?回光返照我的动机是在干什么?我当初是起了一念心,把佛堂整理干净是为了让信徒看到他能多供养我。起名利心。以名利心来整理佛堂,以名利心来整理庭院。这个时候,他就拿了一把泥土,丢在佛堂上。后来一个喇嘛就解释,这把泥土他不是洒在佛堂上,是洒在他的名利心上。为了要对治他的名利心,把泥土是洒在他名利心的烦恼上,为了对治。他为了让自己深深的以为借镜,虽然他扫干净,他认为自己因地不对。事实上他不是要去破坏佛堂,而是要去对治那名利的心。看得出来,这个比丘明白什么是业?他对这个业有明白,他能够回光返照。
这个地方是讲善恶的定义。前面讲到业的体性,乃至于业果决定,善业招感可乐果报,恶业招感不可乐果报。我们进一步要知道什么是善业?什么是恶业?我们要能够做一个判断。
问:?
答:畜生道的业是很薄弱的。畜生道跟人不太一样。你看寮房打开电灯,有壁虎去吃蚊虫。【唯识学】,畜生道造的业是很薄弱的。因为他的痴心所很重,因为他的行动是一种果报体。猫就是要吃老鼠的,壁虎就是要吃虫的。如果他的业是决定的话,那壁虎应该到地狱去了。他得到畜生的果报体后,他又到地狱去,那他永远就不能超脱了。所以【唯识学】上说,畜生他造业,不管造善、造恶,他的业都是很轻、很轻。因为他的心很暗钝。人的造业是很厉害。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三恶道的众生,其实大部分都在受果报,他没什么造业的力量。因为他的心太暗钝。只有人跟天,尤其是人,一般我们会造很大的善业跟很大的恶业的时候,都是在人道的时候完成。因为人道的第六意识,心很明了,他的头脑很清楚。所以畜生道造的业,跟我们造的业不一样,因为他的内心很暗钝,所以他造那个业的果报几乎是无记业。【宗镜论】就摆明了,老虎去吃鹿,他说这个是无记业。要不然任何一只老虎都一定要到地狱去了。一只老虎一年当中可以吃六十头鹿,那还得了。一年杀六十头鹿,那还得了。所以畜生道造的业,多分来说都是无记业,多分。因为他的第六意识的心是暗钝,他造善造恶都没有多大的作用。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上周所说蕅祖云:岂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习教。弟子看印祖文钞,复高邵麟居士有云:年龄之命来日无多,而亦泛泛然,研究则经奥,亦典籍,试谓之净土法门之所以然者。弟子未将文钞全集阅过,只看选读,所以不知此事个案,亦或印祖与蕅祖对教人方法有所不同,如何汇通?
答:这个人是应机说法,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年纪很大的人,当然应该鼓励他好好念佛。你要明白极乐世界的道理,你能够相信名号的功德,他在皈依的时候,会更有力量。尽可能的告诉他,名号的功德,弥陀本愿的功德。还是要让他知道一些简要的道理。可以选择性的告诉他。
问:小乘的学者说,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故空。由无常切入我空。这与舍利弗见到马胜比丘,所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做如是说。两者之间的见地,修证有何差异?
答: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观念比较开阔,因为因缘生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一切法因缘生。但是这个无常故苦,苦即无我,只是在因缘当中的一个真谛这一部份。但是因缘生也有俗谛,就是因缘果报。这种差别相貌,善业创造可乐果报,恶业创造不可乐果报。所以一切法因缘生,这个范围比较广,包括真谛,也包括俗谛。因缘所生法有真谛跟俗谛。智者大师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是真谛。因缘所生法,亦名为假名。这个讲俗谛。因缘所生法,亦名中道义。这是空有无碍。因缘所生法。这是个总相。但是空性是别相,是一个真谛的道理。因果是俗谛的道理。
问:?
答:因缘所生法,他也是从因缘生,无自性,悟入空性也是有可能。
问:佛七开示,观这句佛号剎那剎那不住,但却又历历分明。历历分明又剎那剎那不住,法师说这含摄空假中,弟子百思不解,如何为中谛,如何为即空即假即中?
答:这个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你在念的时候,能念所念性空即。能念的心是剎那剎那生灭,所念的佛号也剎那剎那生灭。这个时候你的内心状态就跟空相应。这是一切法无自性,没有一个恒常不变异的自性。虽然没有自性,从作用上来说,你还是在念佛,你的心还是在造业,这个就是即假。空性跟假是同时在运转的,就是即中。这个即中就是即空即假的同时就是即中。中道,他不偏离空也不偏离假。我们一般总是认为有空就不能有有,有有就不能有空,这是错的。空有是同时存在的,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问:?
答:中道的正念不容易提起来,不容易。所以净土宗,他强调假,强调名号的功德,强调这一点。还不是很强调你明白空性,不是很强调。因为他是感应道交的。
问:?
答:圣道门,自利法门强调空性,因为自利法门要断烦恼,要破我执的无明,这个自利的法门,他以空性为下手。净土法门是从有相下手,因为他强调他力的感应道交。你失去了名号,你没办法跟弥陀感应道交。所以说我们如果不能够空有双照,在净土宗当中,你宁可取着有。空性是提思提思,偶尔提思一下。大部分的时间还是执着在有这一边。
问:?
答:净土宗是从有相下手。我们很难空有双照。要到五地菩萨,初地菩萨都不能真除双照,五地菩萨才能真除双照。所以在净土宗会强调有相。强调你对弥陀的皈依。
(二)增长不增长业。
这一科讲到戊三、业果种类。第一科讲业的种类。第二科讲果报的种类。业的种类分成三段。第一段讲善不善无记业。这是第二段增长不增长业。
「起造诸业,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增长业;若虽起身语等业,而不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不增长业。增长业定受异熟果,不增长业不定受异熟果。」
什么是增长业?起造诸业。我们身口意的活动,在整个业的造作当中,业的势力很强大,能够使令我们阿赖耶识善恶种子的势力增长,这个叫做增长业。这个势力强大,它能够增加我们善业或恶业的力量,这种业力叫增长业。
若虽起身语意等业,而不令业种子增长者,谓之不增长业。另外一种情况是说,我们身体虽然有活动,或者嘴巴也讲话,意业也是有起心动念。但是这个业的势力非常的薄弱,它不足以使我们善恶业的种子增长,这样子叫不增长业。它没有增长善恶业的功能。
增长业定受异熟果。假设我们造的业力是属于增长业,这个业力一定会影响我们三界的果报。它是「定」,决定。
假若它不属于增长业,不定受异熟果,不决定,可能是会,可能是不会。这个地方的不定,多分来说是不会受果报。这个不增长业如果你不再去增长它,这个业力,它不足以去得果报。
「不增长业依【瑜伽师地论】列有十种:『一、梦所作业。二、无知所作业。三、无故思所作业。四、不利不数所作业。五、狂乱所作业。六、失念所作业。七、非乐欲所作业。八、自性无记业。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除上十种,其余诸业,皆有增进长养业种之力量,名为增长业。」
根据【瑜伽师地论】列出十种不增长业的情况。
一、梦所作业。我们在睡梦当中也会造很多的业,可能会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也可能会造一些在梦中诵经、念佛、做一些布施持戒的善业。但是在梦中所做的业都是不增长业。它不能决定我们的果报,它没有那个力量,来决定我们来生的果报。它业力太薄弱。这个梦中所作业,指的是在睡梦之中的独头意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都不活动,只有第六意识。为什么独头意识在梦中是不增长业?因为在梦中的时候,第六意识的形象是暗钝的。虽然我们在打坐修止观的时候,也是独头意识。也是第六意识来分别法义,但是那个时候是清醒的,第六意识的功能是明了的。这个梦中意识就是有点像畜生道那个意识,畜生道整个生命当中,它的心识都是暗钝愚痴的,心识不明了。所以畜生道造的业是不能得果报的。梦中意识亦复如是。因为作梦当中意识太暗钝了,所以造善造恶不足以去得果报。假若我们从梦中醒过来,醒过来是说,你已经听到外面的声音了。虽然你还在睡觉,但是你已经隐约听到外面的声音。换句话说,已经不是独头意识,可能是五具意识。第六意识有耳识,就不是梦中意识。醒过来以后,你对于梦中的境界加以追忆、随喜,从这个时候开始落入增长业。就是说你醒过来以后,对于你梦中所造的善恶业,开始随喜,去回忆它。从那个时候开始,就落入增长业。梦所作业是完全要在梦中。不过我们修行人对梦境要注意,看了凡四训的意思,尤其是修忏的人,要注意梦境的变化。你经常作梦,梦一些颠倒的境界、黑暗的境界,从高处往下坠,这个都是不吉祥的境界。你要梦到光明的、吐出秽物,从地上往空中飞、轻飘的,这梦境就是好的,消业障的。虽然梦境本身不能决定我们的果报,但是从梦境当中可以观察到自己业力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来的。
二、无知所作业。第二种不增长业是你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可能你被催眠了。被魔术师所催眠、或者被鬼神所迷惑,或者是药物,特别的药物所迷惑,使另你失去正常的知觉。这种情况所造的善恶业都是不增长业。无知,在没有知觉情况下所造的业。
三、无故思所作业。「思」是一个心所有法,就是令心造作。我们这一念心在所缘境当中,一次一次的去观察分别,一种造作叫作「思」。「思」有三种次第,一个是审虑思,对所缘境的一种考虑,这件事是对的呢?错的呢?要不要做呢?是一种审虑的阶段。这个心是不决定的。第二个决定思。经过审虑以后,思心所变成一个决定的情况,叫决定思。第三个动发胜思。到动发胜思的时候,思的势力就决定了,一定要造作了。而到了动发胜思带动的业力就是很强大的业力,一定是增长业。这种情况是你没有经过思心所的范围就去做了,讲一句白话来说,不是故意的。这件事情在事前没有经过你的分别、没有经过你的观察。举一个例子,我去散步,踩到地上的昆虫,我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换句话说,我踩死它的整个行为,没有思心所的成分在里面,完全不是故意的。这种情况不能使令你到三恶道去,只会影响到你跟他的一个别报。因为这个是无故思。无故思的情况下业力是很薄弱的,它不足以影响你的三界总报。
四、不利及不数所作业。不利跟不数中间要加一个及,两个都要具足。你造这个业的情况之下,你的心不是很猛力。不是故意的,也不是主动的。在这个环境之下,在那个因缘之下,透过别人的劝说,勉强去做。做了以后,马上忏悔,一生中只造了一次,不是去数数的造作。你造的时候也不是有心去造的,是在这个环境之下逼不得已,造了以后,你深重的忏悔,下定决心永远不在造作了,一生只造一次。在一种不利的情况,在一个不是数数造业的情况下,这种业也是落入不增长业。它也不足以影响你的三界总报。
五、狂乱所作业。精神错乱,已经不能够分别这个人是谁?那个人是谁?在律宗说,精神错乱,看到火以为是黄金,会去抓这个火。这种情况所造的善恶业,都是不增长业。在律宗,精神错乱所造的罪是不结罪的。
六、失念所作业。念也是心所有法。「念」是心于所缘,铭记不忘。把它记住不忘失。譬如说,我持八关斋戒,过午不食。平常很注意这件事情,但是突然间今天忘掉了。因为你是一时的忘失,不是在放逸的状态之下。你是平常经常在持的,只是今天突然间忘掉了,所犯的业也是不增长业。一时的失念,一时的忘失,不是长时间的放逸情况之下而造成的。这样子也是不增长业。
七、非乐欲所作业。你做这件事情,不是你心中的意愿。不是你的意愿,你怎么做呢?说我是被国王、盗贼所逼迫。从头到尾完全没有这样的意念。这个就是非乐欲所作业。假设你刚开始的时候是被强迫,但是做到一半,开始有意愿了,起欢喜心了,从这个时候落入增长业。从头到尾完全没有任何的欲乐,完全被逼迫的情况,这种业是落入不增长业。孔子的传记,孔子周游列国,他先到卫国。卫灵公很尊重孔夫子,给他很多的俸禄。但是卫灵公毕竟是个昏君。他听他的夫人南子的话,这个夫人是个放逸的女人。他劝他的夫君不要重用孔子,讲了孔子很多的坏话。卫灵公只是供养孔子,但不去重用他。孔子想,我周游列国的目的是要实践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不是来接受供养的,志不在此,就离开了卫国。到其他的国家去,施展他的抱负。到卫国边境的时候,发现有些盗贼集合在那个地方,准备要叛乱,要去攻打卫国。孔夫子觉得说,君臣的名份是固定的,做臣子的不能去打这个君王。他就回到卫国告诉卫灵公请他注意。他回去的时候被盗贼包围了,问:你要去那里?孔子说:我要回到卫国去。他说:你不可以回去。回去,你把我们情况跟卫灵公讲,我们大家就完蛋。他就恐吓孔子说:你要到卫国去,我就把你困住不让你走。孔子说:好,我不到卫国去,我到其他国家去。孔子就离开。离开以后,这时候子路驾车。孔子说:我们到卫国去。子路说:夫子,我们刚刚答应人家的事情可以反悔吗?孔夫子说:这种强迫的盟誓是不必遵守的。所谓的盟誓是双方面心甘情愿,共同的意愿结的,才叫作盟誓。拿着刀子来恐吓我,不能构成盟誓。我看这段的时候,孔夫子有智慧。他后来赶回去告诉卫灵公,卫灵公就把盗贼消灭掉。因为一个国家的安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五伦是很重要的。虽然对于乱臣贼子,一时的伤害。但是它能够使令天下,大家能够知道伦常。对众生来说,有一个生活的标准,长久来说还是重要的。
孔夫子很多作为,譬如说,祭祀的时候要杀羊。有人就说,杀羊有伤慈悲心。孔夫子说:你爱这只羊,但是我爱这个礼。因为古时候的人,道统的维持,有一定的制度。
非乐欲所作业,这个业的行为,虽然你做了,但是不是出自你心中的意愿,这个业的力量不足以影响你的总报。
八、自性无记业。非善非恶。去散步、剪指甲、剪头发,这种业也不是善也不是恶,这种业,我们一生做很多很多。这种业不能影响我们整个果报的。不能影响三界果报的。这八个都是属于不增长业,九到十是修行的事情。
九、悔所损业。你曾经造了一个很重大的罪业,但是你至诚的忏悔。这种忏悔的力量把业的势力给破坏了,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让你重报轻受。忏悔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你多病,或发生小的车祸,小的灾难。但是就消灭你整个三恶道的果报。就是由忏悔的力量,折损了业的势力。忏悔当中,律宗讲出五个方法,缺一不可。第一个要请佛菩萨为证明。就是请一个忏悔主。小乘的忏悔,对手忏,一定要请一个比丘、沙弥,一个通梵行的,一定要请一个人。但是大乘的忏法,取相忏,因为他认为佛菩萨没有灭度,第一个一定要请佛菩萨当忏悔主,请佛菩萨为证明。譬如说,大悲忏,就请观世音菩萨为忏悔主。八十八佛,请普贤菩萨。一定要请一个忏悔主,请佛菩萨为忏悔主。第二个,说己罪名。你要把自己曾经所犯的罪业,发露出来。我在什么时候犯了什么样的罪业?第三个立定誓愿。表达了以后,在忏悔主面前说,从现在开始,宁舍生命,决不再犯。坚定的誓愿,断恶念的相续。第四个讽诵经咒。只有誓愿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一个修行的方便,或者是诵法华经、金刚经,诵大乘经典,或者是持咒,大悲咒、楞严咒、十小咒等等。第五个,如教明证,就是说你需要有一些瑞相,譬如,作梦的时候,在梦中洗澡,把身体洗的很干净,这个也是好现象。梦到你吐出秽物,排出秽物,梦到你全身光明的从地上往空中飘,或者在梦中见到佛菩萨,遇到听法的因缘,在诵经,或者在梦中遇到僧宝,佛法僧三宝。这种瑞相都表示你的罪业已经消灭了。五个方法,第一个请诸佛菩萨为证明。第二说己罪名。第三立定誓愿。第四讽诵经咒。第五如教明证。
忏悔法门能够折损我们的业力,使令这个业力变成不能够得果报的不增长业。忏悔是很重要的,普贤菩萨、等觉菩萨尚且要忏悔业障,经常要拜佛修忏,忏除我们无始劫曾经所造成的罪业。
十、对治所损业。前面的忏悔是偏重在事忏,针对某一件事情,某一件罪业来忏悔。这个对治所损业是针对理忏。就是回光返照我们这一念能忏悔的心,我们这一念心是假借因缘所生的,所以他的本性是毕竟空的,修这个我空的智慧,来调伏我们心中的烦恼。「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理忏偏重在你的烦恼,对治烦恼。譬如说,你在家的时候曾经依止贪或瞋的烦恼,造了很重大的罪业。你开始修行以后,开始对治贪瞋的烦恼。心若灭时罪亦亡。贪瞋的烦恼经过你修四念处,不净、苦、无常、无我的智慧去调伏,慢慢它就停止活动。这个时候你的业就会有变化。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建了一个烦恼的等流性,被你破坏以后。你所带动的相关的业力就变成不增长业。这个是理忏。前面的事忏偏重在所缘境,偏重在所造的罪业的发露。理忏偏重在回光返照,能造业的心。偏重在对治这个能造业的心。当然这比较根本的,修止观的意思。
「除上十种,其余诸业,皆有增进长养业种之力量,名为增长业。」这个地方根据【瑜伽师地论】提出十种不增长样。基本上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说,它本身就是不增长业。换句话说,你在造这个业的时候,第一个你的心是暗钝的,頛弱的。第二个,你的次数只有一次两次,不是经常造做的。心頛弱、次数也少,它本身就是不增长业。譬如说,你在一种无知的情况,精神错乱的情况,失念的情况,偶而犯一两次。这一两次都不是一种故意的,不是在一个很明了的情况造的,本身就是不增长业。这是一到八的情况。其次,它本身是增长业,这个业在造的时候,你很清楚,而且造的次数还不是一次两次,数数现形,都无惭愧。它本身是一个强大的增长业,但是你学习佛法以后,透过你的忏悔,透过你的对治,转成不增长业。经过修行,改造业的势力,这种情况也落入不增长业的两种情况。看【瑜伽师地论】是分成两大类,第一个是本身是不增长业。第二个是经由修持的过程,忏悔对治而转成不增长业的情况。
问:?
答:审虑思,决定时,这个时候心决定了,我一定要造做了。动发胜思就是驱动你的身口去做。动发胜思的时候,这个事情已经不能够停下来。到动发胜思的时候就一定要带动身业口业去做,这件事一定要做了。审虑思的时候,还不决定,别人在劝他的时候,还会改变。动发胜思就一定要做了。
问:?
答:鬼神引生的精神错乱也有可能,本身四大不调也有可能。脑神经衰弱,精神耗损太多,也可能。过去的业障也可能,三种情况都可能。第一个业障,过去造了重大的罪业。第二个、不是罪业,冤亲债主找上门,鬼神障。第三个四大不调的障。
问:?
答:四大不调也有可能。譬如说,这个人胡思乱想,修行时不修止,整天动、动、动,那也是有问题。所以止很重要,经常让它安住。无分别,不动。不要让精神一直在那里分别,不要,让它停下来。这个止很重要。
(三)定不定业
第一段解释标题。第二段解释内容。
「定不定者,为定受异熟果与不定受异熟果之业。」
定业是业的势力一定要使令你受异熟果报,这种业力势力很强大,一定要得果报。不定业是说,业的势力馁弱,不一定要受果报。以下列出四种:
「此有四种之别」前面三种属于定业,第四种是不定业。「一、顺现法受业-以猛力之意乐方便所作,现生感异熟果之善不善业。及今世作业,今世受报。」
顺现法受业,今世作业,今世受报。他在造业的时候,以猛利,心非常的猛利坚固,不管造善造恶。主动积极,内心猛利坚固。猛利坚固的心所引生的种种的方便,种种的方法所造作的善恶业,不要等来生,现生就会有果报出现,就是异熟果。这种业力就是顺现法受业。今生造作,今生受报。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大部分是业要很强,不管是造恶业,不管是修持,今生就要马上有果报出现。今世作业,今世受报。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明。
一、他今生的果报还是一个花报,结果之前的一个开花而已。譬如说,阿阇世王,他受提婆达多的怂恿。提婆达多说:我现在要作新佛,你要作新国王。你把你父亲害死,你作国王。我们好好合作,好好的住持这个天下。阿阇世王就相信提婆达多的话,把他父亲频婆娑罗关起来,把他活活饿死。犯了杀父的忤逆罪。阿阇世王作了国王以后,晚上就睡不着觉。经常睡觉就起恐怖心。经常不睡觉是不得了的,睡眠是最好的补药。经常没睡好觉,火气上升,全身长满了毒疮。后来他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耆婆带他去跟佛陀忏悔。阿阇世王杀了父亲,现生就出现毒疮的果报。这还不是正式的果报,没那么简单。正式的果报在无间地狱。这个毒疮只是一个花报,就是得果报之前的一个开花,还不是正式的果报。所以今生造业,今生受报可能是个花报。
二、【楞严经】,宝莲香比丘尼犯了邪淫罪,犯了邪淫罪以后,她起邪见。说这个淫欲的行为,非杀非盗,又没有伤害别人,有什么过失呢?邪见造的业就不得了了,没有惭愧心。现生就出火,把他色身烧死,就直堕地狱去。现生堕地狱,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但是【楞严经】就提到,佛在世的时候,宝莲香比丘尼犯淫欲,谤法,毁谤戒律,毁谤正法。这种情况今生造业,今生就得果报。
【净土圣贤录】就有这种情况,有人念佛,念了一年、两年、或者三年,净业成就了,他就往生净土去了。事实上,他今生的果报可能都还没有受完,他可能应该活到七十岁、八十岁,但是他放弃不要。因为他净业成就,他的业力,强者先牵。他净土的业力,把他的业力先抢过来,递夺过来。就是今生造业,今生就得果报,不必等到死掉。这种情况都是业要很强大,才可以。这是第一种定业的情况,今生造业,今生受报。叫顺现法。现生的法就去受业。
「二、顺生受业-谓由今世造业,次生感异熟果之善不善业。」
这种情况就比较一般性,说我今生造业。我今生是带业修行,通身的业障。修行的时候,腰也痛、头也痛,多病。但是没关系,深信因果,皈依三宝,每天不断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这一辈子死掉了,死了以后到极乐世界去,或者到天上去,享受健康庄严安乐的色身。就是今生积集善业,但是今生果报没有现前。什么时候现前呢?次生。来生的时候去受你今生所造业的果报。这种情况是很多很多的。今生造业,来生得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个地方要说明一下,牵涉到临终的关怀,临终的开导。有两种人不必临终开导,开导也没有用。一个是大善人,他净业成就了。别人怎么去干扰他,对他没有影响。树,它整天往西方开,往西方长过去,不管从那一个方向砍掉,它一定往西方倒下去。这是决定的,净业成就。他就算发生车祸死掉,他也往生阿弥陀佛国。这种大善人不太需要临终关怀,助念,不太需要。大恶人也是很难,这个人也是一天到晚造罪业,那个树往东边开展,你怎么样去砍他,他一定往东边倒的。大善、大恶人,临终关怀意义不大。但是普通的人,一生当中造了善业,可也造了恶业。临终的时候,真妄交攻,不晓得是善业起现形,还是恶业起现形,还不是决定的时候,这个时候临终开导就非常重要。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什么叫临终助念呢?就是帮助他生起正念。我们现在临终助念搞错了,这个人躺在床上不能讲话了,搞不好眼耳鼻舌身,败坏到一定程度了,声音都听不很清楚。这时请法师去,怎么开示?临终助念是这个人住进医院的时候,身体还能够听得到声音,病痛还不会很严重,这个时候就该是要给他开导,心理建设,劝他万缘放下,一心归命极乐世界。所以临终助念要早一点作。第二个,假设他非佛教徒,这个时候,要让他生起善念。【瑜伽师地论】说,要让他回忆今生曾所作过的善事。你说:某某人,你记得吗?你在过去某一个时候,什么处所,你去做过什么善事,你记得吗?对对。然后你不断的想这件事情,他忆念这个善事,至少能够生到人天去。忆念善业往生善处,这是起码的。让他忆念他的善事,但是这个善事是要他曾经作过的。如果他是佛教徒,那最好,直接念佛。生起正念,不是善业而以。不要忆念善业,善业可以忆念,要紧的忆念弥陀。你要告诉他,阿弥陀佛的功德,弥陀在你临命终的时候,一定能救拔你。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在临命终的时候,透过善知识的开导,能够把他一生中的善念调动起来,让他先起现形。这个就是今生造业,来生得果报的情况。
「三、顺后受业-为由今世造业,第三生以后感异熟果之善不善业。」
今生造业,但是业的势力很薄弱,来生还是不能得果报,或者第三生、第四生、或者第几生得果报,但是这种情况一定会得果报的,这个业都是要得果报的,叫定业。决定要得果报。
「四、不定受业者-谓由今世造业,而受报之时分不定之善不善业。」
你今生造业,业的势力很薄弱,得果报的时间不决定,你如果不去增长它,它就不决定。受报的时间不决定,有两种情况。
第一个是你的心力很馁弱,次数也不多。
第二个是因缘不具足。特别是别报来说。
譬如说,唐朝悟达法师,他在作沙弥的时候,他的道场来了一个印度的出家人叫迦诺迦比丘,身体生了重病,全身发臭没有人管他。他就很小心的去为他洗衣服,照顾他的起居。慢慢,这个比丘身体好转,要离开的时候,就说,我很感谢你照顾我。这比丘说:以后你有什么事情,到四川茶拢山,茶拢山前面有一个大松树,你称念我的名字,我就会出来。原来他是一个大阿罗汉迦若迦尊者。交待完以后,就离开了,就走了。悟达法师时间久也把这件事情忘掉了。悟达法师到唐朝,唐懿宗的时候,受到礼遇,奉为国师。国王送他一个檀香做的禅椅,请他升座,请他讲经。当时皇帝领着文武百官,堂堂一国之尊向他顶礼,这个时候悟达法师起了一念骄慢心,下座以后,膝盖长了一个人面疮。人面疮看起来跟人的脸一样,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嘴巴里面还有牙齿,还可以吃东西,每天固定要喂他东西。定期发作的时候,很痛很痛的,找很多医生都没有用。后来悟达法师想到,在作沙弥的时候,有一个比丘说有什么事可以找他。他放弃国师之位,带着随从的东西,到四川茶拢山去找迦诺迦尊者。称念他的名号以后,这位尊者果然现前。悟达法师就如是如是跟他报告,迦诺迦尊者是个阿罗汉,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原由,叫他修忏。修忏以后,尊者就加持三眛法水。你把这个法水洗人面疮,人面疮就会消失掉。正要洗的时候,人面疮讲话了:法师,您是三藏法师,应该读过历史。汉朝,汉景帝的时候,当时有两个大臣,一个袁盎一个晁错。你前身是袁盎,我是晁错。你忌妒我的才华,在皇帝面前说我的坏话,使令我被皇帝腰斩。腰斩的时候,我发下一个毒誓,生生世世,我放不过你。晁错死的时候,发下毒愿。但是死了以后,灵魂在虚空中飘来飘去,一直要找你报仇,没有下手的机会。因为你后来生生世世做了十世的出家人,持戒清净,道德崇重,让我没有下手的机会。等到这一世你起了一念骄慢心,我才有下手的机会。我特地去查历史,汉景帝到唐懿宗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你看他等他九百多年。等到那一世,他起了骄慢心,德行有亏了以后,才有报仇的机会。所以说顺不定受业,他受果报的时间不决定,是因缘不具足。事实上他业的势力是很强大的,但是因缘不具足。因缘不具足只能够讲别报,你跟他个人的恩怨,如果是总报,那么一定是有因缘的。别报的情况之下,可能是外在的因缘不具足。
这个叫定业与不定业的情况,定业有三种,不定业有一种。
问:?
答:【楞严经】上说,冤冤相报不会刚好的,你今天杀他,他下辈子来讨回去,可能会讨多了。讨多了以后,你以后去找他。所以叫作业果相续。【楞严经】上说,你今天吃我的肉,下辈子我吃你的肉,不会刚好的。你可能会多吃,你那个时候只是一个小动物,我吃你几斤。我现在是个大动物,吃那么多斤,下次还要讨回来。【楞严经】说,为什么生命会相续?是我们跟众生的业太复杂。生命的相续,有三种相续,第一个是业的相续。第二个果报相续。最重要是无明的相续。
问:?
答:中阴身的时间很短,可能还没办法想到这件事。一般会找众生有问题,鬼神道最多。因为诸天是有道德的。天人道德非常良好,当然,他很多冤家在人道,他不会跟你计较。到地狱的人,他想找你也没办法找。畜生道要找你也是困难。但是到鬼神就麻烦,鬼神有宿命通,有报通。刚好你做人,他做鬼神,这件事就有问题。鬼神道就有这个问题,所以要沟通一下。怎样用慈悲心,世间上的事情,人都是一个很理性的动物,众生都是情绪化的。他的怨气,一时没办法解开。他明明知道找你报仇,他也得不到好处,但是一时气愤,他也无所谓。人情绪化的力量很大,佛法对这件事情,尽量修慈悲观,慈悲无障碍。我们面对障碍,不管是烦恼障,冤亲债主的障碍,要紧的皈依三宝,多多的皈依三宝。通身靠倒,念佛念法念僧,相信三宝的功德能够救拔你。你不要去管他,但是你一心一意的相信三宝会救拔你,三宝会保护你。多皈依三宝。我们一个贫苦的人家,根本没办法去处理障碍,但是我们依靠大富长者,这件事情有办法。多皈依三宝。我们希望得到对方的谅解,讲一些好话,把功德回向给他,一方面你再多皈依三宝,三宝是光明的。你经常念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有光明就不容易有障碍。
问:?
答:多念阿弥陀佛,念佛有光明,不会有黑暗,少打妄想。
▍版权声明:
○ 本文转自尊那日新,由玉泉寺编校发布,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图文 | 玉泉寺数据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当阳玉泉寺
© 公众号:dy-yuquanchansi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