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 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历史的土壤,从古至今,先辈们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不断探索着大自然中的食材宝藏,将无数的飞禽走兽、花草鱼虫转化为餐桌上的佳肴美馔。

然而,在这琳琅满目的饮食世界里,却有一些物种始终被中国人拒之门外。

究竟是怎样的特质或缘由,让这些物种得以避开国人那向来善于发掘美食的敏锐目光?是文化的禁忌,还是另有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来谈谈猫,猫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动物,如今更是成为众多家庭喜爱的宠物。

但在饮食方面,猫肉却鲜有人问津,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古代,猫在各阶层都有广泛的饲养,其地位相对较高,古人将猫视为灵性动物,认为它能够驱邪辟邪,对其心存敬畏之心。

猫在古代的主要功绩便是捕鼠,在那个粮食储存条件有限的时代,老鼠是粮仓的大患,而猫则成为了守护粮食的得力助手,被视作人类忠实的伙伴,这种情感上的羁绊使得人们很难将猫与食物联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来看,猫作为肉食动物,其食物来源主要是老鼠等小动物,老鼠常常携带大量的病菌和寄生虫,猫在捕食过程中极易感染这些病原体。

在古代医疗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更为强烈,食用感染寄生虫的猫肉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猫肉有酸味,口感差,难以下咽。这一记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猫肉的尝试欲望。

事实上,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食用猫肉的情况也非常少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越南为例,曾经在 1997 年国内掀起了猫肉热,大量的猫被捕捉送上餐桌。然而,次年越南便爆发了大规模的鼠疫。

这一惨痛的教训足以证明食用猫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狗肉行业,虽然狗肉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仍然有不少人食用,而猫肉却几乎无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鼠狼

黄鼠狼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 “黄皮子”“黄大仙”,它在中国人的饮食禁忌中也占据着独特的位置。

现代中国人之所以不吃黄鼠狼首要原因是其在 2000 年起被列为国家 “三有” 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宰杀黄鼠狼属于违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文化层面,黄鼠狼的形象极为复杂,在神话传说中,它常常被描绘成奸险狡诈的形象,并且传说它拥有一定的智慧且记仇,这种传说使得人们对黄鼠狼心生忌惮,不敢轻易招惹,更别说将其作为食物了。

从黄鼠狼的生活习性来看,它也是主要以野生老鼠等为食,其卫生状况难以确定,而且,黄鼠狼的体味很重,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它的食用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近代,黄鼠狼被认定为有益动物,因为它在控制老鼠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保护农田和粮仓有着积极的贡献。

然而,在过去,由于其皮毛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黄鼠狼曾遭到大规模的捕杀,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幸运的是,后来它被纳入保护范围,才得以幸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龟

乌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象征着长寿,在一些文化作品和传说中,甚至有人认为吃乌龟能够延年益寿,也确实存在一些以乌龟为食材的菜品。

但实际上,乌龟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于餐桌,一方面,乌龟生长缓慢,其繁殖率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大量捕捞或饲养乌龟用于食用,很容易对其种群数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其灭绝。

从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乌龟肉的营养价值并没有比其他常见肉类高出很多,而且处理乌龟肉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携带病菌和寄生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尽管乌龟在文化上有特殊的寓意,但在饮食方面,它并没有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食材。

乌鸦和喜鹊

乌鸦和喜鹊同属鸦科,在中国文化中,这两种鸟都有着独特的地位,而中国人也很少食用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鸦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不祥之兆,它全身黑色的羽毛、嘶哑的叫声,以及以腐肉为食的习性,都让人们对它产生厌恶之感。

古人认为乌鸦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死亡和不幸,而且乌鸦具有一定的智商,它们群居且会报复,这使得人们更不愿意去招惹它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食用的角度来看,如果对乌鸦体内清理不当就食用,其体内的腐肉杂菌很容易进入人体,造成伤害。

此外,据说乌鸦本身的肉质较柴,全是瘦肉,口感不佳,还会散发一股很腥的气味,不符合中国人对于美食的挑剔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中医中有记载乌鸦可以入药,但心理因素仍然使得大多数中国人对乌鸦肉敬而远之。

喜鹊则与乌鸦截然不同,它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喜鹊登枝” 被认为是吉祥的预兆,人们往往将喜鹊与好运、幸福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出于对祥瑞的敬畏和珍视,人们自然不愿意将喜鹊作为食物来消耗自己未来的福气。

而且,如今鸦科动物受到法律保护,并且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商业化人工繁育,这也使得乌鸦和喜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几乎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子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更是特殊,它象征着吉祥与春天,“燕子不进苦寒门” 等说法流传甚广,人们普遍认为燕子来到一户人家筑巢,预示着主人家将会有好事发生,好运常在。

在农业社会中,燕子是重要的食虫益鸟,它们主要捕食蚊子、苍蝇之类的小蚊虫,为控制害虫数量、保护农作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出于对燕子的喜爱和感激,以及对祥瑞的向往,都不愿意伤害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从健康风险的角度来看,燕子是迁徙动物,在长途跋涉的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杂菌、病毒,如禽流感等,食用燕子存在一定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据研究发现,燕子体内有一种酸性物质,这种酸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无论是从文化情感还是从健康安全的角度考虑,燕子都不会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鸡

最后再来看看火鸡,火鸡是吐绶鸡,其体型较大,在欧美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感恩节,火鸡更是成为了餐桌上的压轴主菜。

然而,在全球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火鸡在中国餐桌上的出现频率却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火鸡的肉质实在难以满足中国人的口味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鸡的块头大,导致其肉柴,即便采用烤肉这种相对较能保存肉汁的方式,烤出的火鸡肉质仍像硬纸板一样,口感差,难以下咽。

而且,由于其体积大,普通家庭的烤箱往往难以容纳,料理起来极为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火鸡的脂肪少、筋膜多,肉柴且有腥味等,这些缺点都使得它在中国市场上备受冷落。

实际上,就连美国人平时也很少食用火鸡,感恩节食用火鸡更多的是一种传统习俗,一种忆苦思甜的象征,而并非是因为其美味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鱼

金鱼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鱼,也很少被中国人当作食物,虽然金鱼源于鲫鱼,但它是经过人为选育的观赏品种。

金鱼的选育方式主要是近亲繁育,这种繁育方式导致了金鱼的肉质、体型和口感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鱼刺多、肉少,挑刺极为麻烦,而且即使经过精心烹饪,仍然会有一股挥之不去的鱼腥味,口感很差。

在如今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对于口感和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像金鱼这样既没有口感优势又没有营养价值的动物,自然难以被当作食物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探究中国人饮食禁忌背后的诸多缘由后,我们清晰地看到,文化、生态与健康等多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这些独特的饮食现象。

那些被中国人拒之餐桌之外的动物,无论是因法律的庇护,还是口感的不堪,都在无声诉说着岁月沉淀的智慧。

就如同 网友所说“郑和严选” 调侃的那般,古人在对外交流中,以其敏锐的味觉与丰富的生活经验,甄别筛选,那些未被引入华夏大地的外国物种,大概率是难入法眼、难称美味。

在美食探索之路上,不忘守护生态平衡与健康底线,让饮食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

参考:

新华社客户端《瞭望|什么动物会被禁食》

人民政协网《中国食客吃“越南猴”的丑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