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洪家院子在改造过程中,将拆房剩下的旧石头作为砌水沟、建堡坎的原材料,用旧砖块把老旧竹林、闲杂空地改成微菜园,不用额外的材料,无需另请工人,既重塑了小院风貌又留住了乡风乡愁。
发布会现场。黄晓庆 摄
11月21日,在内江市“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分享了一个个乡村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废物利用、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成为了这些村庄的共同特性。
2023年,内江市开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计划分5年5个批次全覆盖推进内江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当年,首批18个镇(街道)260个村(社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今年第二批实施的19个目标镇(街道)改善成效逐步显现。
在改造过程中如何体现乡土味道、自身特色,防止整齐划一和千篇一律成为了各级政府思考的首要问题。
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绍智介绍,在规划过程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镇(街道)全覆盖配备乡村规划师,与各相关部门深度参与规划编制。
在改造前,政府部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献计献策、共商共议,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东兴区郭北镇长坝村熊家湾大院。黄晓庆 摄
内江市中区政府副区长李伟讲述了一个故事,生动体现了“干群同心”,共建共赢。在该区龙门镇兰家寺村,有一段未硬化道路,路面泥泞杂乱,给居住在周边的村民出行带来较大不便,有群众提出建议硬化这段道路。村两委成员立即下沉现场、收集意见,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踏勘,最终确定可以硬化。道路硬化后,解决了周边群众出行困难。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内江坚持把农村建得更像农村,不搞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搞城市翻版,对一些古宅、古树、古井等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古物件进行修复保护。
隆昌市界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晶晶举例说道,界石镇在五里村“程家花房子”聚居点,保留了有传统川南民居文化展示的“程家老房”;在蔡家寺村“挪扒树”聚居点,修缮了具有时代记忆的“周家老屋”;在桂花村“马家高屋基”聚居点,保留了代表当地建筑特色的“石头屋”。
威远县高石镇童家村。内江融媒供图
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威远县高石镇童家村党委书记黄栋良作为基层干部代表最有发言权。他说,之前的童家村,房前屋后的部分土地废弃、杂草丛生、垃圾乱象。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完成了“户属设施提档升级点”46个,还打造出3个“村级示范院落”。
新闻发布会上,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隆丹还介绍了内江织密“五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的成效。2023年以来,内江高位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37个目标镇先后实施路、水、气、电、讯“五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420个,完成投资12.55亿元,有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