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7年,缅甸贡榜王朝的军队攻入了暹罗的首都,延续了四百余年的阿瑜陀耶王朝就此灭亡。暹罗,是泰国的旧称。也就是说,在这一年,泰国被缅甸给打崩了,直接给打灭国了。暹罗向来都是中南半岛的地区小霸,并不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软柿子。但是,就这么被灭了。
此时的贡榜王朝正处于它的战力巅峰期,除了打崩了暹罗之外,这段时间它还进犯清朝,多次跟清军交战。清缅战争打得极其惨烈,乾隆朝的名将明瑞还因此而战死沙场。贡榜王朝再能打,它毕竟跟清朝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更何况,它才刚刚灭了暹罗。很快,它就开始吃不消了。
为了应对来自清朝的军事压力,贡榜王朝调走了很多原本驻扎在暹罗的部队。这时,有一位名叫达信的暹罗将军抓准了时机,带着部队从暹罗的东南沿海一带一路反击,最终在暹罗的旧都击垮了缅军,成功复国。
这是一段发生于18世纪的,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被灭国之后又迅速复国的真实历史。那么,这段历史跟泰国华人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当1766年暹罗首都被缅军包围的时候,有华人在帮忙守城。当时有6000名华人被派到城外东南角的地方去协助防守。这是6000人呐,这人数真不少了。其次,暹罗首都陷落之后,达信带兵突围,退到了暹罗的东南部,这个地方有华人。那是一个潮州华人的主要聚居点,达信在这儿组织了军队进行反击。还有,暹罗的战后重建,也有华人在出力。战争发生后,暹罗旧都阿瑜陀耶城被洗劫一空,后来华人翻遍了各种废墟,才从瓦砾堆和塔庙里头搜寻出了一些财物。用当时一位住在暹罗的法国传教士的话说,暹罗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恢复,主要是因为有这群非常勤奋的华人。
最后,可能也是最让人想不到的一点,就是这位带领暹罗军民击退缅军并且成功复国的暹罗将军、今天泰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达信,他也是一名华裔。达信姓郑,在清朝的史料里,他被称呼为“郑昭”。他的父亲叫郑镛,来自当时的广东潮州府。
郑镛从中国来到暹罗之后,发了笔财,娶了当地的女子,生下了达信。随后,达信被住在他们家对街的一位暹罗贵族给收养了。所以,达信虽然是华裔,但从小是在暹罗的贵族圈子里长大的。他和暹罗的贵族子弟接受同样的教育,少年时期还曾被送到宫中当了一阵子的侍卫。长大后,达信被任命为地方的总督;而在带领暹罗军民复国之后,达信更是向上跨了一个大台阶,成为暹罗的新一任国王。没错,他当了暹罗国王。他把都城选在了一个叫吞武里的地方,而他所建立的王朝,历史上被称为“吞武里王朝”。
这个情节,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熟悉?没错,类似的情节,出现在了《水浒传》的结尾。《水浒传》里头说,在梁山好汉征完方腊回来后,混江龙李俊就带着童威、童猛远走海外,最终成了暹罗国主。结果,就在《水浒传》这部小说诞生了数百年之后,小说的情节变成了现实,真有一名华裔变成了暹罗的国主。
从上面这段历史,我们至少能知道两件事,第一,当时华人在暹罗的人数规模已经不小了;第二,华人对暹罗本地事务的参与度是极高的,守城、复国、搞战后建设,甚至还当了国王,这些事儿都不太像是些外人能干的事儿。
中国人跑到暹罗去做生意的时间是非常早的。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中国商人来到了这里,他们乘着东北季风而来,乘着西南季风而去。他们带来了中国的商品,并且成功打入当地市场,培养起了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到了明朝以及清朝初年,中国商人在暹罗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葡萄牙人、日本人、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都曾先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暹罗发展贸易,但结果都不得不把剩下的东西留给华人,自己滚蛋。
为什么华人能够在暹罗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呢?因为他们能给暹罗国王带来利益。在暹罗国王眼中,这帮华人可太靠谱了,他们是“最好的代理人、商人和航海家”,那都不是外人,那是自己人。因此,在暹罗,华人很早就被当地统治者们委以重任,负责帮国王挣钱、管事儿,作为交换,华人在暹罗做生意能够享受其他民族所没能享受的贸易自由。
清朝的闭关锁国,历史上也确有其事。但是,挡不住啊。清政府也是很无奈。它的法令,一开始,1690年的时候,还是比较温和的,采用的是引诱策略,说你们回来吧,只要你们回来,咱就既往不咎;到了1712年,也许是前面的政策没多大效果,清廷就开始搞恐吓,说要把滞留海外的华人遣送回国,并且正法处置;而到了1729年,清廷开始有点放弃治疗那意思了,雍正皇帝下谕说,这帮人,不安本分,要是放任他们爱来就来,爱走就走,那还了得?从今往后,设个期限,要是他们不按时回来,那他们就不值得朕的悯惜了,就不准许他们回内地了;但很好笑的是,清政府规定了一个期限之后,却又一再延期,一边板着脸说过期不候,另一边是真的怕他们过期了还不回来,总之就是又是引诱又是恐吓。但是,该跑出去的,还是继续跑出去。
事实上,在对待出海华人这个问题上,清廷有时候自己也很双标。比如说,康熙皇帝就曾经听说暹罗的大米很便宜,然后眼睛一亮,下谕说,哎呀我听说暹罗大米可便宜了,我让买了一些了,这是咱官方要的,到时候米运到了,记得别征税嗷。原来,当时华南地区老闹灾荒,康熙想通过买暹罗大米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谁在帮暹罗国王做生意来着?就是华人嘛。结果,这些帮着暹罗国王运米来中国的华人,这些所谓“不安本分”的人,要被正法处置的人,你猜来了中国之后怎么着?他们受到了清廷的封赏。所以只能说清廷自己也是很矛盾。它要跟暹罗做生意,它就不得不对这件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它还得确保华人能够继续前往暹罗,好让这种贸易持续下去。
等到达信,也就是华裔英雄当了暹罗的国王之后,那暹罗对华人就更加具有吸引力了。达信的同乡们是在他的大力鼓励之下才这么大批地被吸引到暹罗来定居的。华人人口的这一异常扩张,几乎可以说是这个王国数百年中所发生的唯一重大变化。不过,达信在泰国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很久。15年以后,达信所建立的吞武里王朝被曼谷王朝所取代。这个曼谷王朝,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有意思的是,曼谷王朝的开国君主拉玛一世,极大概率也是一名华裔。他的后代拉玛四世曾经讲述道,拉玛一世的父亲,娶了一位中国富商的女儿为妻。也就是说,如果是这名富商的女儿后来生下了拉玛一世,那么拉玛一世也就有了一半的华人血统了。而拉玛四世本人则是一位明确有着华人血统的暹罗国王,因为他的外公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富商。
泰国的王族从一开始就有着广泛的中国血统了,这种血统不断加强,一直延续到20世纪,这一事实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国王们都对此心中有数,而且公开承认这一事实。
热门跟贴